首页 > 女生言情 > 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 > 第926章 阜新遇袭

第926章 阜新遇袭(2/2)

目录

在近距离的巷战中,装备G34和p40的“凤凰”小组,火力完全碾压了日军的百式冲锋枪。

奥田知道自己败了。

天上有“魔改野马”在盘旋(凌峰的“水甲醇”已耗尽,但他还在用常规动力威慑)。

地上有“凤凰”在绞杀。

“撤退!”奥田扔出一枚烟雾弹,准备突围。

“想走?”

楚云飞的身影出现在烟雾中。

两人同时开火。

“砰!砰!砰!”

奥田胸口中了三枪,缓缓倒了下去。

他死前,用尽最后的力气,按下了引爆器。

“轰隆!”

b组的方向,催化塔的底部,传来一声闷响。

“不好!”楚云飞脸色大变,立刻冲了过去。

催化塔没有倒塌。

但底部的精密阀门和核心管道,被炸毁了。

施密特博士冲了出来,他看着受损的设备,脸色惨白。

“完了。”

“催化剂泄露了。被空气污染了。”

“修复它,”施密特颤抖地说,“至少需要一个月。”

“而且,我需要新的‘铂金’催化网。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

黎明。

凌峰落地。他的“水甲醇”储备,彻底归零。

“魔改野马”,再次成了“废铁”。

张合收到了战报。

K-100特种部队被全歼。德国专家毫发无损。

但“甲醇”停产一个月。

石原莞尔用一支特种部队的代价,换来了张合“王牌”一个月的沉默。

“旅长,”赵刚的电报忧心忡忡,“施密特要的‘铂金’催化网,那东西比黄金还贵。”

“我们去哪弄?”

张合放下了电报。

他走出了指挥部。

埃文斯上校,正“巧合”地在门口等他。

“张将军,”埃文斯一脸“同情”,“我听说,阜新出了一点‘小意外’?”

“听说你们的催化剂污染了?”

“真不巧,”埃文斯推了推眼镜。

“我们刚运来的物资里,好像就有几箱航空级的‘铂金催化剂’。”

“不过,”他话锋一转,“它们是b-29轰炸机发动机的‘专用备件’。”

埃文斯上校的“好意”,像北平冬天的风,干硬且刺骨。

“b-29的专用备件。”

他刻意加重了“专用”二字。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这是华盛顿的战略物资,是用来换取“太行一号”核心机密的筹码。

张合的“魔改野马”虽然飞出了音爆。

但K-100的自杀式袭击,也精准地掐断了它的“燃料”。

“上校先生,”张合脸上的笑容未变,“你的意思是,这是一笔交易。”

“不,将军。”埃文斯纠正道,“这是‘盟友’间的资源置换。”

“你们需要铂金催化剂,来生产甲醇。”

“我们需要‘太行一号’的全部数据,以及b号车间的‘参观权’。”

埃文斯终于图穷匕见。

他要那台发动机。

他要搞清楚,这群在山沟里的人,是如何用粗糙的设备,造出连美国都未曾掌握的“魔改”发动机。

“如果我不换呢?”张合问。

埃文斯的笑容很职业:“那很遗憾。”

“阜新工厂停产,‘太行一号’无法量产。”

“我想,华盛顿很快就会对一个‘飞不起来’的盟友,失去‘投资’的兴趣。”

“您和您的‘魔改野马’,将成为昙花一现。”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李云龙的拳头已经捏紧,青筋暴起。

张合却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

“上校,我欣赏你的坦诚。”

“但你似乎搞错了一件事。”

“什么事?”

“你手里的‘筹码’,并不值钱。”

埃文斯一愣。

“李云龙。”张合回头喊道。

“到!”李云龙憋着火。

“还记得我们从北平运回来的那些‘破烂’吗?”

“破烂?”李云龙想了半天,“旅长,你说的是清华、燕京那些大学实验室里,被鬼子砸烂的瓶瓶罐罐?”

“对。就是那些。”张合说,“把它们全拉到b号车间门口。”

“另外,把施密特博士和陈伯良先生,都‘请’过去。”

“是!”李云龙虽然不解,但立刻执行。

埃文斯皱起了眉。

他不知道张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决定跟过去看看。

b号车间外,临时搭建的防雨棚下。

几十个落满灰尘的木箱被撬开。

里面全是破损的玻璃器皿、生锈的离心机、还有断了线的精密仪表。

施密特博士,那个高傲的德国专家,看了一眼这堆“垃圾”,气得差点跳起来。

“将军!你是在侮辱我吗?”

“我需要的是工业级铂金催化网!不是这些博物馆的垃圾!”

“施密特博士,”张合平静地说,“我只要结果。”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个月内,阜新的甲醇必须恢复生产。”

“否则,”张合看了一眼旁边的埃文斯,“我就只好接受美国朋友的‘善意’。”

“当然,作为交换,我也会把一些‘落后’的德国技术,送给美国朋友‘参考’。”

“你!”施密特瞬间听懂了。

这是在威胁他!

如果他造不出铂金,张合就会把他当成“交易品”,卖给美国人!

施密特气得浑身发抖。

他冲进那堆“垃圾”里,疯狂地翻找,试图证明这根本不可能。

“玻璃!玻璃!全是玻璃!连个能用的烧杯都……”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从一堆碎瓷片里,扒拉出一个黑乎乎的、巴掌大的金属坩埚。

坩埚已经被熏黑,边缘还有融化的痕迹。

“这……这是……”施密特的双手颤抖起来。

他旁边的陈伯良,也走了过来。

陈伯良扶了扶眼镜,他只看了一眼,眼神就变了。

“克虏伯,1920年产,高温熔炼标准坩埚。”

陈伯良的声音沙哑。

“施密特博士,你再看看它的底部印记。”

施密特擦掉污垢。

一个双环交叉的徽记露了出来。

“Iridiu-pt(铱-铂)……”施密特喃喃自语,“纯度99.8%的军工标准合金……”

“这不可能!这东西比黄金贵十倍!战前只供给帝国化学研究院!”

“北平的大学,在战前,买得起这个。”陈伯良淡淡地说。

埃文斯上校也凑了过来。

他虽然不懂化学,但他看懂了两个专家脸上的震撼。

“这东西……能用?”埃文斯问。

“用?”施密特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

“上校先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催化剂’的‘祖宗’!”

施密特像疯了一样,又扑进了“垃圾”堆。

“还有这个!高温电阻丝!”

“这个!标准砝码!”

“还有这几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