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85集:灾后重建,朝廷拨款助医馆修分支

第885集:灾后重建,朝廷拨款助医馆修分支(2/2)

目录

沈青砚心里一沉,跟着王师傅赶到东馆工地。只见刚挖好的地基里,果然积了一层细细的流沙,几个工人正拿着铁锹往外铲,可铲走一层,又涌上来一层。

“这可怎么办?”阿禾急得直跺脚,“要是换地方,之前挖地基的功夫全白费了,还得重新报批,耽误的时间里,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生病。”

沈青砚蹲在地基旁,手指捻起一把流沙,眉头紧锁。她想起幼时随父亲学医时,曾听父亲说过,流沙地可以用碎石和石灰混合填充,再铺上一层青石板,便能加固地基。可如今陈留县刚遭了灾,碎石和石灰都很紧缺,去哪里找这么多材料?

正犯愁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车轱辘声。抬头一看,竟是之前送圣旨的那位官员,身后还跟着几辆装满石料的马车。

“沈馆主莫慌,”官员笑着走上前,“陛下料到灾后重建恐有难处,特意让工部调拨了一批石料和石灰,派我送来。东馆这流沙地基,用这些石料填充,再铺上青石板,保管结实耐用。”

沈青砚望着眼前的石料,又看了看官员温和的面容,心里满是感激。她原以为朝廷拨款已是天大的恩典,没想到陛下竟还考虑得如此周全。

“大人费心了,民女感激不尽。”她深深行了一礼。

“都是为了百姓。”官员摆了摆手,“我还要去别处查看灾情,就不打扰沈馆主了。医馆建成之日,还望沈馆主多为百姓谋福祉。”

送走官员后,沈青砚立刻让工人们用石料填充地基。有了充足的材料,地基很快便加固好了,两座医馆的建设进度也快了起来。

转眼一个月过去,初夏的阳光洒满陈留县,东、南两处医馆终于建成。青瓦白墙,朱红的门窗,门前挂着“仁心医馆分号”的匾额,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开馆那日,县城里的百姓都来道贺,有的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有的拿来了刚蒸好的馒头,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沈青砚站在东馆的诊室里,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药房前,看着伙计们有条不紊地分拣药材,又想起半个月前,朝廷派来的太医还特意送来一批防治疫病的药方,叮嘱她按时熬制汤药,分发给百姓。

“馆主,西巷的张阿婆来了,说她孙子的咳嗽好多了,特意来道谢。”阿禾笑着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这是张阿婆给您缝的护膝,说您这些日子天天在工地上跑,膝盖肯定受了寒。”

沈青砚接过护膝,指尖触到布面上细密的针脚,心里暖暖的。她走到门口,看到张阿婆正牵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朵刚摘的野菊花,看到她便跑过来,把花递到她手里:“沈姐姐,谢谢你治好我的咳嗽。”

沈青砚蹲下身,摸了摸小男孩的头,笑着说:“不用谢,以后要好好吃饭,少生病,知道吗?”

小男孩用力点头,又拉着张阿婆的手,蹦蹦跳跳地走了。沈青砚望着他们的背影,又看向不远处正在给百姓诊病的伙计,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时,一阵风吹过,卷起医馆门前的幌子,“仁心医馆”四个大字在风中轻轻摇曳。沈青砚抬头望向天边,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像极了陈留县百姓脸上渐渐舒展的笑容。她知道,灾后重建的路还很长,但有朝廷的支持,有百姓的信任,仁心医馆一定会成为陈留县最坚实的依靠,守护着这里的百姓,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