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纵欲过度李臣典(1/2)
远在安庆的曾国藩,收到天京城破的捷报时,正坐在书房的案前批阅公文。
他展开战报,指尖在“天京城破”四字上停留片刻,脸上并未露出预想中的狂喜,反而缓缓将公文放下,对着侍立一旁的幕僚轻声道:“暂且按兵不动,给九弟他们留些时间。”
幕僚心领神会——曾国藩这是默许了湘军在天京城内的“犒赏”之举,所谓“时间”,实则是纵容手下烧杀抢掠的默许,毕竟连日攻城的消耗、士兵们对“战利品”的渴望,都需要一场混乱的“洗劫”来平息,而这场混乱,也能为后续的“善后”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天京城内早已化作一片焦土。
曾国潢从安庆赶来,望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景象,尤其是那座曾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天王府,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与未熄的余火,忍不住向曾国荃发问:“九弟,你为何要烧毁天京城啊!这天王府修建得比京城皇宫还豪华,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哪怕毁于战火,留下残骸也能彰显我湘军之功,如此付之一炬,岂不可惜?”
他的语气里满是不解,甚至带着一丝惋惜——在他看来,天王府的奢华本可作为湘军“功绩”的见证。
曾国荃却笑了,那笑容里藏着几分狡黠与阴沉。
他走到曾国潢身边,压低声音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三日不封刀,我湘军将天京城洗劫一空,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尽归囊中,可若留下这天王府的残骸,处处都是被劫掠的痕迹,朝廷派来的钦差一旦前来勘验,岂不是处处都是把柄?”
他抬手指了指眼前的废墟,语气笃定:“一把火烧了,烈火之下,断壁残垣与劫掠痕迹混在一起,朝廷就算派人来查,也只会说是战火所致,谁能分辨得清?这叫‘毁证于火’,既掩了湘军的贪墨,也避了朝廷的猜忌。”
曾国潢闻言,眼神一亮,瞬间明白了曾国荃的深意,连连点头道:“九弟高明,我明白了!如此一来,即便朝廷追问,咱们也能以‘战火焚毁’为由搪塞过去。”
随后,曾国潢想起另一件要紧事,急忙追问:“那洪秀全的传国玉玺找到了吗?这可是象征太平天国正统的关键信物,若能献给朝廷,必是大功一件!”
曾国荃听到这话,嘴角微微一撇,脸上露出几分遗憾,却也带着几分谨慎:“没找到!”
他环顾四周,见手下将领们都在远处忙碌,便压低声音补充道:“说不定是李秀成突围时带走了,也可能是洪天贵福随身携带了,毕竟当时混乱不堪,谁也说不准。”
他刻意隐瞒了实情——实际上,他早已暗中派人搜寻传国玉玺,虽未明确找到,却也怀疑其藏在某个隐秘角落,只是当着众多将领的面,绝不能承认“找到”,以免引发内部争抢,也避免给朝廷留下“私藏玉玺”的口实。
曾国潢略感惋惜,却又想起另一桩事,疑惑道:“那为何还要挖出洪秀全的尸体鞭尸?尸体早已腐烂,恶臭难闻,此举岂不是多此一举?”
曾国荃神色一肃,正色道:“给大哥看啊!大哥远在安庆,若只凭我一面之词说洪秀全已死,朝廷未必全信。只有我亲自勘验过尸体,确认其身份,并且以鞭尸之举昭示‘逆贼伏诛’,才能上奏朝廷,让大哥放心呈报。”
“再者,太后得知攻破南京后,问的第一件事必然是洪贼的下落——是生是死、尸首何在,咱们若连尸体都勘验不清,岂不是显得办事不力?”
“鞭尸之举,既是向朝廷‘示忠’,也是彻底断了太平军余部‘拥立伪主’的念想,此乃‘诛心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