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虎啸青瓦台·合纵连横(2/2)
既要展现我们企业勇于走向国际市场的积极态势,也要避免过度渲染,避免使用‘鲸吞’、‘征服’这类带有强烈征服感和刺激性的词汇,尤其要避免引发新罗方面不必要的民族主义情绪反弹。”
众人明白,这是定调子了:官方冷处理,避免新罗民间那扭曲的自尊心抵触。
领导的手指在空中虚点了一下:“关键点,要落在‘市场化、国际化、合作共赢’这上面来。
这是并购的本原,也是我们能占据道德高地的支点。
明白吗?”
宣传口负责人立刻肃然回应:“明白!我们立刻调整宣传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基调平稳、不骄不躁!”
会议散场。
各怀心思的官员们匆匆离去。
然而,会议室外那更为广阔的世界里,由李明博在汉城点燃的引信,早已在华国的舆论场上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的热核爆炸!
……
场景:华国,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舆论场
时间:2002年3月11日,下午至晚间
互联网,这个正在华国飞速崛起的新兴舆论场域,彻底沸腾了!
门户网站,是此刻的绝对中心。
瘦狐财经首页,醒目通栏标题:《民族骄傲!果核科技挥剑出海,或控股新罗巨头HY电子!》
鑫浪科技紧随其后:《入世首胜!果核科技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专题页面图文并茂:左边是吴楚之在某个科技论坛演讲时意气风发的照片(修图后光芒万丈);右边是HY电子大楼和新罗国旗(象征意义明显)。
中间是长长的新闻稿,核心关键词只有一个:扬眉吐气!为国争光!
评论区彻底失控!
如同烧开的热油中泼进冰水!
热评第一(点赞5W+):“牛逼!(破音)果核牛逼!吴总牛逼!为国收购!干得漂亮!壮我华国之威!”
热评第二(点赞4.8W+):“谁说我们只会造袜子!看看!看看!高科技!收购新罗巨头!这就是实力!入世第一年就打了个大胜仗!”
热评第三(点赞4.5W+):“华国企业站起来了!历史性时刻!必须载入史册!我提议全国放假三天!”
海量的跟帖如同决堤的洪水:
“威武霸气!小吴总威武!”
“民族之光!感动哭了!”
“什么三桑四木,迟早都是我们果核的囊中之物!”
“华国崛起!势不可挡!”
“科技强国的里程碑!从今天开始,世界芯片格局因我而变!”
“泪目!终于看到我们的企业收购外国高科技公司了!”
“什么价?值了!就算溢价十倍也值!争的就是这口气!”
猫扑论坛一个帖子却在此时被顶上首页:《理性分析果核收购HY电子的战略意义》
不过,
1楼(楼主,试图分析技术、渠道整合):“首先,HY电子拥有完整的…(被淹没)”
2楼:“分个毛线析!买!就完事了!”
3楼:“给楼主发个尿不湿,坐下!喊牛逼就行了!”
7楼:“啥意义?意义就是老子今天高兴!喝了一瓶啤的!老子愿意!”
15楼(在一片歌功颂德中显得格外刺眼):“果核钱多烧的?中关村柜台都铺不满!(手动嘲讽)收购个锤子泡菜国公司?真当自己是微软了?”
16楼:“土鳖!睁眼看看世界!这叫国际战略布局!懂?”
17楼:“15楼跪久了起不来?看不得自己人好?”
18楼:“酸!真酸!柠檬精转世?”
19楼:“哪里来的傻X?你怕是樱花派来的间谍吧?!”
…………
该争议贴迅速被口水淹没,被顶帖淹没。
‘土鳖!这叫国际战略!’成为了评论区的真实写照。
《经济日报》作为官方财经风向标,在次日头版刊发报道:《果核科技跨国并购推动中新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文章篇幅不长,语言平实克制:
确认果核与HY电子进行“旨在深化产业链合作的商务洽谈”。
强调此举是“华国企业响应‘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具体体现”。
着重突出“互利共赢”、“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
通篇未提“收购”、“控股”等敏感词,更无“扬威”、“壮举”等煽动字眼。
原则同意并购案和支持正常商业谈判的表态,虽然对吴楚之是定心丸,但也将果核科技,尤其是吴楚之本人,置于了宏观叙事逻辑的放大镜下。
十周年的献礼、民族资本走出去的大旗……
特别是在国民信心的鼓舞上,这是果核科技和吴楚之本人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压力,已悄然转移到了即将主导这场风暴核心谈判的吴楚之肩上。
……
场景:新罗汉城
时间:2002年3月11日
新罗的舆论场,如同覆盖了一层华国网民无法理解的复杂冰盖。
新罗民众的情绪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部分人沉浸在“新罗科技领先于华国”的优越感中,对HY电子的困境抱以些许同情,但更多的是对被华国企业收购这一事实的本能排斥与疑虑。
地铁站、小餐馆里,能看到有人指着报纸上果核科技的名字,皱着眉头讨论:“能行吗?不会是为了偷技术吧?”
这种基于民族自尊心和技术不信任的质疑,为后续风波的酝酿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同时,李明博提及的“贸易顺差”、“对华出口高增长”等数据,又让一些产业界人士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暗流正在不同的阶层中分化涌动。
表面上阳光反射刺眼,冰层之下却是高压与暗流的角力。
【青瓦台】
时任大统领金大中面对记者询问时,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官方表态: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政府尊重HY集团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和发展选择。我们将持续关注,确保所有交易符合新罗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
然而,金大中心中真正盘算的,是利用这笔可能成功的跨国并购所引发的巨大关注度,巧妙地转移公众对其子金弘一卷入的贪腐丑闻聚焦点。
他不动声色地下令给产业资源部:“加快并购相关文件的审批流程研究,做好预案,减少不必要障碍。”
【竞选战场】
刚在党内初选中胜出的大统领候选人卢武铉,在《东亚日报》专栏发表署名文章:《欢迎华资助力新罗产业升级!》
文章基调“积极”:肯定跨国投资对优化新罗产业结构的积极作用。
强调“开放合作”是时代潮流。
认为如果果核科技能为HY电子带来新的活力和就业保障,有利于新罗经济,值得欢迎。
明眼人都清楚,这完全就是表面文章:政治正确,争取中间选民。
然而,私下里,卢武铉接通了一个来自江南区的加密电话。
电话那头是他最重要的金主、三桑集团核心智囊:“先生,李健熙会长的意思,是‘乐见其成’。”
卢武铉放下电话,脸上“开明进步”的笑容瞬间消失。
他知道这“乐见其成”的背后是黄雀在后的毒计。
他需要做的,就是保证HY集团必须死透,绝不能靠卖核心资产获得喘息之机!
他立刻唤来了最信任的战友、釜山选站本部长文在寅。
“在寅,坐。”
卢武铉脸色严峻,毫无寒暄,直奔主题,
“HY集团的并购案,我们必须做点事,确保这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拿起一份标注着“金刚山观光项目”的绝密档案副本。
“检方和国税厅那边,可靠的人手安排好了吗?”
文在寅心头一沉,这位理想主义者立刻明白了卢武铉的意图,“武铉兄!你要动金刚山项目的旧账?!”
他声音有些急促:“这会引爆多大的火药桶你想过吗?!金大中大统领他……”
“金大中?!”卢武铉发出一声冷笑,带着浓重的失望与愤怒,
“在寅,你还没看明白吗?!阳光政策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但金大中为了实现他的‘历史功绩’,让HY集团参与了金刚山项目!
这里面的资金往来,真的经得起查吗?
巨额资金流向北边,绕开了多少监管?!
这简直是给反对派递刀,给整个新罗的南北和解大业泼墨!”
卢武铉眼神锐利地盯着文在寅,“他金大中,为了他那点历史留名、为了他的家族,早已背弃了当初我们共同的理想!
他用我们理想的外衣,包裹着肮脏的政治交易!
现在他儿子丑闻缠身,他又想利用华国人的并购来转移视线?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他猛地一拍桌子:“查!必须查!给我彻底清查HY集团过去十年的账目!
特别是与金刚山项目所有相关的资金流!
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到他们向高丽秘密汇款的铁证!!借反腐打金大中,绝杀HY集团!”
文在寅看着好友眼中那近乎偏执的火焰,心中充满了巨大的矛盾和悲哀。
他理解卢武铉的愤怒,也痛恨金大中可能的龌龊交易。
但他更清楚,这根引线一旦点燃,炸毁的不只是金大中和HY,更可能是整个新罗脆弱不堪的政坛平衡和南北关系。
他张了张嘴,想劝说什么。
卢武铉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疲惫,却又有不容置疑的坚定,
“在寅,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稳定?妥协?退让?”
他苦笑了一下:“政治需要一定的妥协,我明白。
但有些底线,是灵魂的底线!
如果对金大中这种用理想之名行龌龊之实的行为都妥协退让,那我们为之奋斗的所谓‘革新’、‘正义’,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和那些旧时代的财阀政客有什么区别?!”
卢武铉直视着文在寅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道:“原谅我,在寅。
这一次,我做不到妥协。
在寅,我们必须……清算到底!”
他很清楚自己和好友虽然理想一致,但也有核心冲突。
他的理想主义vs文在寅的现实主义
文在寅沉默了。
他看着卢武铉脸上那份决绝的、如同殉道者般的悲壮,最终缓缓低下了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太了解这位兄长了。
在卢武铉的心中,有些火焰一旦点燃,便只能燃烧到毁灭或净化的尽头。
他默然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文在寅走出会议室时,心情无比沉重。
卢武铉那燃烧理想主义火焰的眼神中,他读到了不妥协的决绝,也嗅到了同归于尽的危险气息。
他清楚,一旦按下这个按钮,不仅HY会万劫不复,金大中政权将加速崩塌,卢武铉自己也可能被这巨大的反弹力伤及根基,甚至新罗保守与进步的裂痕将被彻底撕开、流血。
但他更清楚,在这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上,他文在寅唯一的使命,就是尽全力保障行动的执行力和卢武铉的安全。
他攥紧了那份档案副本,快步走向秘密联络点,背影显得更加佝偻。
……
三桑集团-南山总部
李健熙的办公室窗帘紧闭。
灯光只照亮了书桌一角。
李在镕刚刚挂断与卢武铉亲信的通话,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父亲,”
他向书桌后阴影中端坐的人影汇报,“卢武铉那边已经动了。他会全力配合,确保郑家永无翻身之日。”
“嗯。”
阴影中传来李健熙低沉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具荷范那边,所有计划都按部就班。”李在镕补充道,“舆论这一块……”
李健熙从阴影中微微前倾,苍老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显露出来,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至极的笑意,
“舆论?当然要做!而且要大做特做!”
李在镕一愣。
李健熙冷冷道:“我们要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抵制!”
他看着儿子错愕的表情,嘴角的弧度带着无情的嘲弄,
“目标口号?很简单——‘保卫新罗技术心脏!HY不能卖给外国人!’、‘警惕技术流失!守护民族未来!’”
“联系我们在《高句丽日报》、《汉城日报》控制的那几位‘资深评论员’,让他们立刻动笔!
主题就围绕三个核心:
HY电子核心技术的珍贵性与潜在流失风险;
华国果核科技作为买方的不透明性和技术实力差距,渲染本次交易的阴谋论!
利用民族主义煽动,强烈呼吁政府干预,阻止这种损害国家核心产业利益的交易!”
李在镕更加迷惑了,“父亲…您不是说我们乐见其成吗?
发动抵制……会不会反而吓退了郑梦宪和华国人?”
“蠢!”
李健熙呵斥道,眼神冰冷,“吓退?郑梦宪现在就是站在悬崖边上!
没有华国人这根救命稻草,他立刻粉身碎骨!
他怕的不是抵制,是没人要!”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猛地拉开了厚重的窗帘,刺眼的阳光瞬间涌入,
“我们要做的,是把他逼得更急!
让他绝望!
让他感到整个新罗都在抛弃他!
都在戳他的脊梁骨!
都在骂他是卖国贼!!”
李健熙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冷酷:“只有这样!
这位决策失败就只会借酒浇愁的‘村媳妇儿’才会死死抓住那根看起来能救命的稻草!
才会不顾一切地、用最快的速度签下那份注定让他万劫不复的合同!
才会毫不犹豫地跳进我们精心设计好的陷阱!”
他猛地转过身,盯着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的儿子,
“记住!抵制本身不重要!甚至……我们一定要抵制‘失败’!
我们要的,是制造出一种山呼海啸般的‘压迫感’!
一种让郑梦宪这只‘村鸡’窒息、疯狂、不顾一切的‘绝望感’!
让他觉得,再拖一秒,他就死无葬身之地!”
李健熙的声音如同寒冰:“这叫做——反向逼宫!懂了吗?”
李在镕看着父亲在刺眼阳光下那张冷酷到极致、却闪烁着智谋与残忍光辉的侧脸,一股强烈的寒意夹杂着无比的兴奋涌遍全身。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父亲那看似矛盾实则高明至极的手段!
“是!父亲!我立刻去办!”
……
南山总部最高决策层的指令,如同最精密的齿轮般开始咬合转动。
汉城的舆论机器,开始发出预热启动的嗡鸣。
一篇篇措辞激烈、忧国忧民、煽动性极强的评论文章正在幕后紧锣密鼓地炮制。
而此刻,位于另一栋写字楼里,焦头烂额的HY集团会长郑梦宪,正准备面对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场董事会。
他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针对整个HY集团、精心策划的巨大风暴,正从政治、商业、舆论三个维度,如同绞索般,无声无息地绞杀而来!
他抓住的那根“救命稻草”之下,是真正的……万丈深渊!
风暴,已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