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经济学的社会应用(2/2)
这个价格当真不算贵了。
说难听点,你拿去卖废铁,也比这个价要高得多。
所谓的国家补贴,只需要去天宝阁登记一下,经过调查核实后就会发放,也不难获取,每户将拥有购买2辆自行车的低价资格。
天医阁现在早就遍布乡镇,全国共有七百万所,看病的花销不会太高。
唯一缺点就是,可能看病需要时间排队,大病看不了,你得去各省治所的“太医坊”。
教育成本这一项,可以高,也可以一分钱不花。
国子监在全国各地都开办了公立学校,专为平民百姓设立的义务教育,只需要报名就能送孩子上学,读书认字。
不仅不收学费,还包吃包住。
五年之后,文化水平大约相当于现代小学毕业。
但是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去参加科举的话,这方面的花销可就是个无底洞了。
至于最后一项,个人护理与娱乐。
不是哥们,你都没钱,还整天想那么多干嘛?
总而言之,如今的大明百姓,生活质量不知道比二十年前提高了多少。
这不仅体现在生活成本的降低,还有各方面的福利。
......
见到冯琛脸色依旧不服气,朱见潡直接拿出数据说话。
“景泰二十年——”
“天行阁的财政支出达到5123万两,主要用于公共交通的维护。”
“天宝阁的财政支出超过20亿两,主要用于百姓各项优惠购物补贴,如平价自行车。”
“天医阁的财政支出达到8.89亿两,主要用于天医阁的药材购买,郎中俸禄。”
“国子监的财政支出达到16.53亿两,主要用于扩建/增建学校、夫子俸禄、学生伙食等。”
朱见潡呵呵一笑:“这些资料数据,在天书阁的书架上,供免费阅读的《天朝公录》上面,有披露。”
“你只看到了自家困难的一面,却不知,朝廷为百姓安居乐业,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该不会以为,天市坊真的只是为了圈钱而设立的吧?”
朱祁钰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实际上,义务教育的普及速度,远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除了朝廷拨款新建学校,还会公开招募爱心企业家,让这群富商出钱,建设的学校就会冠以他们之名。
抛开贵族世家不谈,光是三大商会,五年时间就资助建设了超过十万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