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新生与守望(1/1)
雨林春深:新生与守望的序章
春分过后,雨林的晨雾总带着湿漉漉的绿意。萧凡刚把巡护日志整理完,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小林的惊呼,手里的笔顿了顿——这阵子小林总跟着红外相机跑,多半是又拍到了新鲜事。
他走出宿舍时,叶知澜正蹲在石板路上,手里捧着个竹编小筐,筐里铺着柔软的苔藓,几只刚出生没多久的竹鼠幼崽缩在里面,粉嫩嫩的爪子还没长齐毛。“刚在二号投喂台旁边发现的,母竹鼠好像被蛇惊到了,弃窝跑了。”叶知澜声音放得极轻,指尖碰了碰幼崽的背,小家伙们立刻往一起挤了挤,“得先人工喂养,不然撑不过三天。”
萧凡凑过去看,幼崽也就他拇指大小,眼睛还没睁开,只能靠嗅觉蹭着苔藓找温暖。“我去镇上买羊奶粉,你先把保温箱弄好。”他转身要走,却被李叔拦了个正着——老人扛着半袋玉米,裤脚沾着泥,显然是刚从自家地里过来。“买啥奶粉啊,我家小花刚下了崽,羊奶现成的!”李叔把玉米往地上一放,拉着萧凡就往村里走,“你们天天护着雨林,这点忙算啥,小花的奶够这几个小家伙喝到睁眼!”
等萧凡提着温热的羊奶回来,叶知澜已经把保温箱搭好了,里面垫着村民王婶送来的旧棉絮,还插了个温湿度计。小周蹲在旁边,手里拿着针管改的喂食器,正紧张地调试:“萧哥,我查了资料,得每两小时喂一次,一次不能超过两毫升。”萧凡点点头,接过喂食器,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只幼崽,将针管头贴在它嘴边。小家伙起初还抗拒,闻到羊奶味就慢慢含住,小喉咙一鼓一鼓的,看得叶知澜忍不住笑:“比喂咱们上次捡的斑鸠还娇气。”
接下来的半个月,三人轮着班给竹鼠幼崽喂奶。萧凡值夜班时,总把保温箱放在桌角,写日志的间隙就看一眼,看着幼崽们慢慢长出绒毛,眼睛也睁开了,从最初的怯生生,到后来会顺着他的指尖爬,心里竟生出几分像照看孩子似的柔软。这天清晨,他刚喂完奶,就见叶知澜举着手机跑进来,屏幕里是红外相机拍的画面:母竹鼠在投喂台附近徘徊,鼻子不停嗅着空气,显然是在找幼崽。“要不要把幼崽送回去试试?”叶知澜眼里闪着光,“它要是愿意认,比咱们人工养着好。”
萧凡把幼崽放进竹筐,跟着叶知澜往二号投喂台走。刚靠近,就见母竹鼠从树洞里钻出来,浑身的毛还竖着,却没往后退。叶知澜慢慢放下竹筐,拉着萧凡往后退了十几步,躲在树后观察。母竹鼠犹豫了一会儿,凑到竹筐边,用鼻子蹭了蹭幼崽,发出轻轻的“吱吱”声。下一秒,幼崽们像是认出了母亲的气味,纷纷从筐里爬出来,顺着母竹鼠的身子钻进它怀里。“成了!”叶知澜攥着萧凡的手,声音里满是雀跃,看着母竹鼠带着幼崽钻进树洞,两人这才悄悄离开。
刚回到基地,张教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比平时急促:“萧凡,省林科院刚监测到,有群候鸟偏了迁徙路线,可能会经过你们保护区,得提前准备应急投喂点,万一它们体力不支,能有口东西吃。”萧凡挂了电话,立刻召集众人:“小林和小周去统计现存的谷物和浆果,叶知澜联系村民,看看谁家有多余的玉米或小麦,我去山里选投喂点。”
选投喂点得找开阔又背风的地方,还得离水源近。萧凡背着地图在林子里走了大半天,最终选定了三处:一处在溪边的空地上,一处靠近松树林,还有一处在半山腰的平台上。等他回去时,院子里已经堆了不少粮食——村民们听说要帮候鸟,纷纷把家里的存粮往基地送,李叔甚至把准备留着自己吃的小米都扛来了。“候鸟是雨林的客人,哪能让客人饿着?”李叔擦着汗,笑着往萧凡手里塞了个刚煮好的鸡蛋,“快吃,垫垫肚子好干活。”
众人连夜搭投喂台,这次的投喂台比冬天的更矮些,方便候鸟落脚。叶知澜在每个投喂台旁边都插了块木牌,上面画着候鸟的简笔画,旁边写着“候鸟补给站,请勿惊扰”。忙到后半夜,萧凡看着堆得满满的谷物,突然想起去年冬天雪地里的投喂台,那时只有他们几个人,如今身边多了村民、学生、志愿者,心里竟有些发烫。“等候鸟来了,咱们说不定能拍到它们成群栖息的画面。”叶知澜靠在他身边,声音带着点困意,却满是期待。
三天后,红外相机果然拍到了候鸟的身影——一群灰雁落在溪边的投喂台旁,有的低头啄食谷物,有的在溪边喝水,翅膀上还沾着迁徙路上的尘土。小林盯着屏幕,激动得手都在抖:“萧哥,你看!还有几只白鹭跟着,它们肯定是看到灰雁过来的!”萧凡点点头,拿起对讲机通知其他巡护点:“候鸟已抵达,注意观察它们的状态,有异常及时汇报。”
可没过两天,小周在巡护时发现,松树林的投喂台旁有只白鹭耷拉着翅膀,站在原地不动,旁边的灰雁几次想叫它一起走,它都没反应。“可能是翅膀受伤了。”萧凡赶到时,白鹭已经缩在树底下,眼神里满是警惕。他慢慢蹲下来,从背包里拿出之前装竹鼠幼崽的苔藓,铺在地上,又倒了点温水:“别怕,我们不伤害你。”白鹭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慢慢挪到水边,喝了两口温水。叶知澜趁机绕到它身后,轻轻握住它的翅膀——指尖触到一片冰凉,翅膀根部有道细小的伤口,还在渗血。
“得带回基地处理。”萧凡脱下外套,小心翼翼地把白鹭裹住,抱在怀里。回去的路上,白鹭很乖,偶尔用喙蹭蹭他的手腕,像是在道谢。叶知澜找来了碘伏和纱布,萧凡按住白鹭的身子,她轻轻给伤口消毒、包扎,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珍宝。“幸好伤口不深,养几天应该就能飞了。”叶知澜松了口气,把白鹭放进铺着棉絮的笼子里,“等它好了,咱们就把它送回投喂台,让它跟着伙伴们一起迁徙。”
接下来的日子,萧凡和叶知澜每天都会给白鹭换药、喂食。白鹭渐渐不怕人了,有时萧凡坐在院子里写日志,它会从笼子里探出头,用喙啄他的笔杆,惹得叶知澜直笑:“这小家伙,倒成了你的小监工。”一周后,白鹭的伤口愈合了,萧凡打开笼子,它没有立刻飞走,而是在院子里盘旋了两圈,才朝着候鸟聚集的方向飞去。叶知澜望着它的背影,轻声说:“希望它能赶上伙伴们的迁徙队伍。”
就在白鹭飞走的第二天,村里突然传来消息——李叔家的牛犊掉进了后山的陷阱里。萧凡和叶知澜赶到时,李叔正急得团团转,陷阱有两米多深,牛犊在挖的,我还以为早就填上了。”李叔红着眼眶,“这牛犊是我家今年唯一的指望,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萧凡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叔别急,我们有办法。”
他让小周回基地拿绳索和木板,自己则趴在陷阱边,轻声安抚牛犊。牛犊像是听懂了,渐渐不叫了,只是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等小周把东西拿来,萧凡把木板绑在绳索上,慢慢放进陷阱里,让牛犊踩在木板上,又让村民们一起拉绳索。“小心点,慢着点拉!”叶知澜在旁边指挥,眼睛紧紧盯着牛犊的腿。费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牛犊拉了上来。叶知澜立刻给牛犊的腿包扎好,萧凡则跟着李叔去后山,把所有废弃的陷阱都填上,还插了警示牌:“以后咱们定期来检查,不能再让动物或家畜掉进去了。”
李叔看着安然无恙的牛犊,非要拉着萧凡和叶知澜去家里吃饭。饭桌上,李叔端着酒杯,动情地说:“萧同志,叶同志,你们不仅护着雨林,还帮着我们村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萧凡举起酒杯,和他碰了碰:“李叔,咱们是一家人,守护雨林就是守护咱们的家,不用谢。”
饭后,两人走回基地,夜色里的雨林格外安静,只有虫鸣和蛙叫交织在一起。叶知澜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天上的星星:“萧凡,你看,今天的星星真亮。”萧凡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漫天繁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映着了,去年小林还说,想拍萤火虫围着红杉树飞的画面。”叶知澜靠在他肩上,声音里满是憧憬。
萧凡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的温度,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雨林的故事还在继续,会有更多的新生,更多的守望,而他和叶知澜,会一直在这里,陪着这片雨林,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第二天清晨,萧凡刚起床,就看到小周举着红外相机的存储卡跑进来,脸上满是兴奋:“萧哥!叶姐!你们快来看!我们拍到云豹一家了!母豹带着两只幼崽在投喂台吃东西,特别温馨!”萧凡和叶知澜赶紧凑到电脑前,屏幕里,母云豹警惕地看着四周,两只幼崽则在旁边打闹,时不时叼起一块肉,跑到母豹身边。“真好,它们现在敢在白天出来了。”叶知澜笑着说,眼里闪着泪光。
萧凡看着屏幕里的云豹一家,又看了看窗外生机勃勃的雨林,心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他要把这些年的雨林故事写下来,写成一本书,让更多人知道,在这片雨林里,有这么多人在默默守护,有这么多生命在努力生长。他转头看向叶知澜,正好对上她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期待。
雨林的春天还在继续,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候鸟在天空中盘旋,动物们在林间嬉戏,村民们在田地里劳作,学生和志愿者们在雨林里穿梭……所有的一切,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希望,也在书写着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新章节。而萧凡和叶知澜知道,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