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科技与守护(2/2)
布设完两个监测站,已是中午时分,四人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吃午饭。叶知澜打开保温桶,里面有红烧肉、炒青菜,还有林晓妈妈做的鸡蛋饼。林晓特意把最大的一块鸡蛋饼递给萧凡:“萧哥哥,你辛苦了,多吃点。”
萧凡接过鸡蛋饼,心里暖暖的:“谢谢晓晓,你也多吃点,下午咱们还要去检查之前的红外相机,看看有没有拍到新的动物。”
吃过午饭,四人继续巡护。他们沿着之前的红外相机布设路线,逐个检查相机的工作状态,回收存储卡。在一棵老樟树下,萧凡取下红外相机的存储卡,插进平板电脑里——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最近的拍摄画面:有母虎带着幼崽在树下打盹,有斑头雁在小溪边嬉戏,还有几只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甚至还拍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鹇,拖着长长的尾羽在林间漫步。
“哇,是白鹇!”林晓兴奋地指着屏幕,“我只在图画书上见过,没想到真的能在雨林里看到!”陈雨也很惊讶:“白鹇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能在咱们这里拍到,说明雨林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萧凡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心里满是感慨:“这些年咱们的努力没白费,不仅华南虎的种群数量在增加,其他珍稀动物也越来越多了。以后有了新的监测站,咱们能收集到更多的生态数据,为雨林的保护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叶知澜点点头,目光坚定:“是啊,保护雨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咱们一代又一代地坚持下去。现在有了科技的助力,有了像陈雨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还有晓晓这样的孩子热爱雨林,我相信咱们的雨林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时,四人终于回到了基地。萧凡立刻把监测站传回的数据整理好,发送给省林科院,同时把红外相机拍到的白鹇画面分享到基地的工作群里,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叶知澜则忙着准备晚上的“雨林小课堂”,她要给孩子们讲讲新监测站的工作原理,还有今天拍到的白鹇。
晚上,科普站里灯火通明,孩子们围坐在萧凡和叶知澜身边,听得津津有味。萧凡用投影仪展示着监测站传回的实时数据和红外相机拍到的动物画面,叶知澜则在一旁讲解:“大家看,这个监测站就像雨林的‘健康管家’,能告诉我们雨林的温度、湿度、土壤养分怎么样,还能帮我们观察动物的生活。咱们今天拍到的白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能在这里生活,说明咱们的雨林很健康。”
林晓举手站起来,大声说:“我今天跟萧哥哥、叶姐姐还有陈雨姐姐一起去布设监测站了,还看到了母虎的爪印!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护雨林,保护里面的动物!”
孩子们纷纷鼓掌,有的说要当“雨林小卫士”,有的说要好好学习,研发更多保护雨林的科技设备。萧凡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心里满是欣慰——这些孩子,就是雨林未来的希望。
陈雨也在一旁补充:“大家要是在雨林里遇到受伤的动物,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们,不要自己擅自处理。同时,也要记住,不要随意采摘雨林里的植物,它们都是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林小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林晓临走前还拉着萧凡的手:“萧哥哥,明天我还能跟你们一起去巡护吗?我想看看监测站有没有拍到小老虎。”
萧凡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明天咱们一起去。”
回到宿舍,萧凡打开电脑,看着监测站实时传回的数据曲线,叶知澜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递给她:“别太累了,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巡护呢。”
萧凡接过热牛奶,握住叶知澜的手:“你看,这些数据多漂亮,温度和湿度都很稳定,土壤养分也在缓慢提升,说明咱们的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果了。”
叶知澜靠在他的肩上,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是啊,真为你高兴,你的科技成果能为雨林保护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让这片雨林永远充满生机。”
萧凡转过身,紧紧抱住叶知澜:“有你在身边,我才有动力研发更多的设备。咱们约定好,一辈子都守护这片雨林,好不好?”
叶知澜点点头,眼里满是泪水:“好,一辈子都守护它。”
窗外,月光洒在雨林里,静谧而美好。监测站的指示灯在夜色中闪烁,像一颗守护的星星,默默地记录着雨林的每一个变化。萧凡知道,他的科研之路还很长,守护雨林的任务也很艰巨,但只要有叶知澜在身边,有林晓这样的孩子热爱雨林,有陈雨这样的年轻人加入,他就有信心,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好这片美丽的雨林,让它的故事,在岁月中永远回响。
第二天清晨,阳光再次洒满雨林,萧凡、叶知澜、陈雨和林晓又背着装备,走进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渐渐远去,留下的,是科技与守护交织的足迹,和对雨林未来的无限希望。而雨林里的每一棵树木、每一只动物,都在静静地见证着,这份跨越时光的守护,如何在科技的助力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