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27章 实验室外的日出

第527章 实验室外的日出(1/2)

目录

晨光与藻绿:实验室外的日出

实验室里的荧光灯亮了一整夜,冷白的光线落在叶知澜微垂的眼睫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正俯身盯着荧光定量pcR仪的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刚出来的基因序列数据导入分析软件——屏幕上蜿蜒的图谱像一条绿色的河流,每一个峰值都藏着新型藻类的秘密。

“最后一组数据也出来了。”萧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他将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报告打印出来,递到叶知澜手边,“活性稳定在90%以上,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跟已知的绿藻门物种相似度只有65%,确实是新物种。”

叶知澜接过报告,指尖划过纸上的数值,疲惫感被兴奋压下去大半:“太好了!咱们总算确认了它的分类地位。”她抬手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无意间瞥见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5,分针正贴着12打转。

萧凡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也愣了一下,随即失笑:“这一忙,居然通宵了。”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带着湿润水汽的海风立刻涌进来,夹杂着远处海浪拍岸的声音,“你听,海边好像已经亮了,太阳应该快出来了。”

叶知澜凑到窗边,果然看到东方的天际线泛着一层淡淡的橘粉,像被水彩晕染过。她忽然眼睛一亮,转头看向萧凡:“要不咱们去海边看日出吧?实验数据已经存好了,仪器也关了,不差这一会儿。”

萧凡看着她眼底的期待,原本想说“先补觉”的话咽了回去,笑着点头:“好啊,正好也让眼睛歇一歇。”他拿起椅背上的外套,给叶知澜披上——清晨的海边风凉,她昨晚为了方便操作,只穿了件单薄的实验服。

两人没来得及收拾凌乱的实验台,揣着手机就往海边跑。基地离海岸线不远,沿着石板路走十分钟就能到。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早起的海鸟扑棱着翅膀掠过头顶,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

海风越来越浓,咸湿的气息裹着青草的味道钻进鼻腔,叶知澜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疲惫感瞬间消散了大半。“你看,天边更红了!”她拉着萧凡的手,加快脚步,指尖能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踏实又温暖。

抵达沙滩时,东方的橘粉色已经染透了半边天,云层边缘镶着一层金边,海浪一次次涌上沙滩,漫过两人的脚踝,带着微凉的触感。萧凡找了块干净的礁石,拉着叶知澜坐下——礁石被海水泡得温润,不像实验室的椅子那样冰冷。

“咱们好像是第一次一起看日出。”叶知澜靠在萧凡肩上,看着天边的光影一点点变化,轻声说道。上次在三亚旅行时,两人总爱赖床,每次出门时太阳都已经升得老高,从未像现在这样,安安静静地等一场日出。

萧凡轻轻嗯了一声,伸手将她颊边的碎发别到耳后:“以前总觉得日出没什么特别,现在跟你一起等,倒觉得挺有意思。”他抬头看向天际,只见一轮红日正慢慢从海平面探出头,金色的光芒瞬间洒满海面,像铺了一层碎金。

叶知澜屏住呼吸,看着太阳一点点升高,原本暗淡的海面被染成耀眼的金色,连沙滩上的细沙都泛着光。海浪迎着阳光涌动,每一朵浪花都裹着金边,轻轻拍打着礁石,发出温柔的声响。“太美了。”她忍不住感叹,拿出手机想拍照,却发现镜头根本装不下眼前的壮阔——有些风景,只能记在心里。

萧凡没有拿手机,只是静静看着她被阳光照亮的侧脸,她的眼睛里映着海面的金光,像盛着星星。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叶知澜时,她也是这样,盯着显微镜里的样本,眼里满是专注的光,只是那时的光,没有此刻这般鲜活。

“你说,这藻类会不会也喜欢日出啊?”叶知澜忽然转头问他,手指指向不远处的礁石区——清晨的阳光落在藻类上,原本蜷缩的藻体正慢慢舒展,泛着淡淡的荧光,像在回应阳光的召唤。

萧凡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说不定呢。”他拿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检测仪,起身走到礁石边,小心翼翼地将探头伸入海水中,“咱们测测现在的光照和温度,说不定能发现新规律。”

叶知澜立刻跟过去,蹲在他身边看着屏幕:“光照强度5800x,温度25c,比昨晚实验时模拟的环境低一点,但藻类活性好像更高。”她伸手轻轻碰了碰礁石上的藻类,指尖能感受到细微的颤动,“看来它不仅需要特定的盐度和温度,还需要自然光照的变化——人工光源再亮,也比不过真正的太阳。”

萧凡收起检测仪,拉着她回到礁石上坐下:“等会儿回去,咱们可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一组用自然光照,一组用人工光源,看看藻类的活性差异。”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昼夜温差,昨晚海边的温度降到了20c,早上又升到25c,说不定这种波动也是它需要的。”

叶知澜点点头,拿出手机飞快地记下这些想法——屏幕上的备忘录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从取样时间到检测数据,再到各种猜想,每一条都藏着他们的心血。“等这次研究结束,咱们可以写一本研究日记,把这些都记下来。”她抬头看向萧凡,眼里满是期待,“以后再来看海的时候,翻一翻日记,肯定会觉得特别有意义。”

“好啊。”萧凡笑着答应,目光重新落回海面。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金色的光芒渐渐变得柔和,海浪也慢了下来,像在享受这难得的宁静。远处有渔民驾着小船出海,船桨划过水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很快又被海浪抚平。

“饿不饿?”萧凡忽然问,他摸了摸口袋,掏出两颗薄荷糖——昨晚在实验室加班时,李叔送来的,“先垫垫肚子,等会儿回去吃早饭,然后继续做实验。”

叶知澜接过薄荷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瞬间驱散了残留的困意。“你还记得上次在三亚吃的海鲜粥吗?”她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基地食堂早上会不会有啊?我好想再喝一碗。”

萧凡失笑:“等会儿回去问问李叔,要是没有,咱们就去上次那家店吃。”他看了眼时间,已经快6点半了,“该回去了,不然等会儿太阳太晒,做实验又该出汗了。”

两人起身往基地走,沙滩上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很快又被海浪漫过,没了痕迹。叶知澜走在后面,看着萧凡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喜欢的研究,有想见的人,有看不完的海,还有数不清的期待。

回到基地时,食堂刚好开门,李叔正端着一锅粥从厨房里出来,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你们俩怎么这么早?是不是去看日出了?”

“是啊李叔,”叶知澜跑过去,探头看向锅里,“这是海鲜粥吗?”

李叔点点头:“知道你们昨晚加班,特意煮了海鲜粥,补补身子。”他给两人盛了两碗,“快吃吧,等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

叶知澜接过粥碗,热气腾腾的粥里飘着虾仁和瑶柱,香气扑鼻。她喝了一口,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跟上次在三亚吃的一模一样。“太好吃了!”她忍不住感叹,又舀了一大勺。

萧凡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给她递了张纸巾:“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他自己也喝了一口,粥的温度刚好,暖到了心里——原来幸福有时候很简单,一碗热粥,一个喜欢的人,还有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吃完早饭,两人回到实验室,开始整理昨晚的实验数据。叶知澜负责将基因序列数据上传到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比对,萧凡则忙着准备今天的实验样本——他要取不同时间段的海水样本,检测盐度和温度的变化,还要采集新鲜的藻类,做光照对照实验。

“张教授刚才发消息来了,”叶知澜看着手机,抬头对萧凡说,“他说咱们的初步研究结果很有价值,让咱们尽快整理成报告,下周跟研究所的团队视频汇报。”

萧凡停下手里的活,眼里闪过一丝惊喜:“太好了!咱们得加把劲,争取汇报前把核心数据都弄出来。”他走到实验台前,看着培养皿里的藻类——在自然光照下,它们正舒展着藻体,泛着淡淡的绿光,像一片小小的森林。

叶知澜关掉手机,走到他身边,两人一起盯着培养皿里的藻类,眼里满是专注。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仪器运转的轻微声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海浪声。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培养皿上,给绿色的藻体镀上了一层金边。

“你说,这藻类会不会有净化海水的功能啊?”叶知澜忽然开口,她想起上次在海边,渔民说这片海域的水比其他地方更清澈,“要是能证明它有净化能力,说不定能用到海洋生态修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