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支援(1/2)
张玉葵事件发生后,团里开始真正重视知青恋爱这件事。
政委指派团部医院的两名男女医生,分别给男女知青上生理卫生课,最后还亲自上阵,给这些年轻人讲解什么是婚姻的责任,讲述家庭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团部下令每个连队都专门辟出一趟房,间隔成小间,给那些大龄的、有结婚需求的男女青年做为婚房。
不知不觉大家来到兵团都快满四年了,来的时候,大家都豪情万丈,又有满三年就可以回城的指望给支撑着,可满打满算,整个兵团,只有不到十人返城或去了工农兵大学,很多人都觉得返城无望了,不如履行当初的誓言,扎根农村算了,加之从家信中得知,城里找工作也非常困难,家里弟弟妹妹到了年龄,不是没工作就是没婚房。
于是,不少谈了几年恋爱的知青,干脆就登记结婚了,夫妻双职工,农场机械化程度高,一年也就拔大草和秋收时最累,平时都还好,还不用做饭,食堂的肉虽然不多,但不是馒头就是大米饭,吃得饱饱的。宿舍虽然不大,但好歹有个自己的小窝,这些小夫妻欢欢喜喜过着小日子,别提多潇洒了。
只是,张玉葵却一直没结婚,到现在谁都不知道她男朋友到底是谁,这个一根筋的丫头,硬是顶住了十二连指导员和米小冬的“严刑拷打”,到了也没供出孩子的父亲是谁。
还有一部分知青,尤其是南方来的女知青,都不愿留在兵团,她们宁愿当老姑娘,也要等着回城的一线希望。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选择,也都有觉悟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七二年十一月,齐霁接到一封来自京城的贴着两张邮票的信,看字迹就是李家伦的,这封信不是只有几个字了,而是足足写了七八页,把信封都撑得鼓鼓的。
信里他自说自话,仿佛是被父母强行拆散的小情侣的一方,杂七杂八说着心事,说他并不想离开兵团,不想离开她,但家里来人绑走了他,他很愤怒很痛苦,回家后跟父母据理力争,还进行了绝食抗议,但很不幸的是,他还是拗不过父母,不久就要去当兵了。
天下哪有能拗得过孩子的父母,齐霁嗤笑,觉得这信真多余写来。
信中,李家伦再次强调他留下的那封信就是他的承诺,要她一定等着他回去找她,然后他们结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李家伦设想着将来,连生几个孩子都想好了,信的末尾,他请求她给自己回信,当齐霁看到落款时,愣了一下,韩援朝。后面括号里写着李家伦。
不必分析,他这是用假名字假户口来的兵团,所以走的时候都没迁户口。
那廖庆梅也是假名字了。
齐霁看过信,丢到了空间书房里。
她没有回信。
回什么回,以后都不会有交集。再说年轻人新陈代谢快,他很快就能忘了农场的经历,她会忘得更快。
结果十二月,李家伦又来了一封信,信中充满了抱怨和思念,问她周和平和王建国都回信了,为什么她不回信,抱怨完又给她讲自己身边的趣事。
齐霁依然没回信。
*
到七三年的四月末,齐霁收到一封盖着三角戳的信。
还是李家伦写来的,他当兵了,信里说他经历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现在已经下连,却没说具体位置在哪里,只说他多次都想偷跑出来,到农场去看她。
齐霁是在开往黑河的汽车上,阅读这封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