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杂论对话 > 第463章 利弗莫尔交易简单理解

第463章 利弗莫尔交易简单理解(1/2)

目录

杰西·利弗莫尔的交易帝国:从数学奥秘到人性博弈的永恒智慧

一、投机之王的认知基石:反直觉的市场哲学

1.反身性思维的先驱实践

利弗莫尔虽未提出“反身性理论”,但其交易行为完美诠释了“认知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在1929年大萧条前,他观察到美国经济表面繁荣下的结构性矛盾——工业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而股市却因杠杆资金涌入持续新高。这种“预期与现实的背离”正是反身性理论的核心: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股价上涨,进一步吸引更多资金,形成自我强化的泡沫。利弗莫尔通过做空股票与期指,主动参与并加速了这一泡沫的破裂,最终获利1亿美元(相当于2023年的1500亿美元)。他的操作证明:市场的非理性并非偶然,而是可以被利用的系统性机会。

2.价格行为的数学解构

利弗莫尔虽未接受过正规数学教育,却通过“纸带记录法”(tapeReadg)建立了独特的价格行为分析体系。他将股票价格波动转化为可量化的“阻力位”与“支撑位”,并发现当价格突破关键水平时,成交量的放大往往预示趋势的延续。这种方法与现代技术分析中的“突破交易”高度契合,例如其在1915年对伯利恒钢铁股票的操作:当股价突破50美元关口且成交量激增时,他分批买入并最终获利超100万美元。这种“关键点理论”本质上是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数学化表达——突破意味着多空力量的失衡达到临界点。

3.概率思维的实战应用

利弗莫尔深知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始终以概率而非预测指导交易。他的“试仓-加码”策略(如先买入20%仓位,若盈利则每上涨10%加仓20%,最后一次加40%)通过动态调整仓位,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最大化收益。这种方法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的“凯利公式”异曲同工,均强调根据胜率和赔率动态分配资金。1929年股灾中,他通过分批次建仓做空,将单次交易的风险控制在本金的2%以内,最终实现整体仓位的高胜率。

二、交易体系的数学奥秘:从算法原型到量化革命

1.趋势跟踪的量化模型

利弗莫尔的“最小阻力路径”理论可视为现代动量策略的前身。他通过观察价格序列的连续性(如股价连续上涨或下跌)判断趋势方向,并结合成交量验证信号强度。这种方法在量化交易中被转化为“动量因子”,例如计算过去12个月的累计收益率筛选强势股。世纪证券的AI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股价走势,当某股票的动量指标超过30日均值的2倍时触发买入信号,这正是利弗莫尔“关键点突破”策略的数字化实现。

2.风险控制的数学公式

利弗莫尔的风险控制体系包含严格的数学约束:

-单笔风险上限:任何交易的亏损不超过本金的10%,这与现代量化基金的“固定比例止损”完全一致。

-波动率加权止损:根据标的历史波动率动态调整止损幅度(如单日波动超30日均值2倍则平仓50%),这种方法在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中被索罗斯基金采用,避免了毁灭性损失。

-杠杆分级制度:货币交易使用5-8倍杠杆,商品交易不超过2倍,通过资产风险等级动态分配杠杆,这与现代ctA基金的风险预算模型如出一辙。

3.斐波那契比率的隐秘应用

利弗莫尔虽未明确提及斐波那契数列,但其“关键点理论”与黄金分割比率存在天然契合。例如,他在判断趋势反转时,常关注价格回撤至前一波段的38.2%或61.8%位置。现代量化研究发现,当价格突破61.8%回撤位并伴随成交量放大时,趋势延续的概率超过70%。这种方法在btc的交易中得到验证:2025年4月,btc价格突破美元(斐波那契扩展位)后回踩不破,随后开启一轮涨幅达80%的行情,完美契合利弗莫尔的交易逻辑。

三、经典话语的哲学内核:超越时代的交易智慧

1.认知颠覆类

-“市场永远不会错,错的是交易者的看法”:揭示市场有效性的本质——价格已包含所有信息,交易者应敬畏而非对抗。

-“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指出人性不变导致市场周期循环,这与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过度自信”等理论相互印证。

2.操作方法论

-“为我赚大钱的,从来都不是我的思考,而是我的‘坐功’”:强调耐心持有盈利头寸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表明,趋势行情中70%的利润来自持仓周期的后30%时间。

-“绝不平摊亏损”:这一原则通过数学证明有效避免“赌徒谬误”——加仓亏损头寸会使期望收益迅速恶化。

3.风险警示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