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巨舰横波,东瀛必伐(1/2)
南京城的秋意已浓,玄武湖畔的梧桐叶被霜风染成金红,飘落时如蝶翼轻舞,却掩不住皇城之内那股肃杀的气息。林烨身着玄色龙袍,站在奉天殿的丹陛之上,指尖摩挲着腰间镶嵌着南海明珠的玉带——这玉带曾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御用之物,如今却成了他这位华夏帝国开国之君的配饰。三年前,他率领东南亚夏华帝国的精锐之师,沿湄公河北上,借长江天堑与明军周旋,最终在采石矶一战定乾坤,逼得朱棣自缢于煤山,结束了大明近三十载的统治,建立起疆域横跨南洋与中原的华夏帝国。
此刻,殿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水师提督郑和身披玄甲,手持一份奏折,快步走上丹陛,单膝跪地:“陛下,南洋水师三十艘‘镇海级’主力战舰已建造完毕,十艘‘破浪级’快速巡航舰也已下水试航,舰载火炮均已校准完毕,随时可听候调遣!”
林烨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郑和身上。这位曾七下西洋的航海家,在他起兵之初便选择了归附,凭借着精湛的航海技艺和对南洋海域的熟悉,为夏华帝国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师。而林烨心中,早已酝酿着一个远比统一中原更为宏大的计划——讨伐东瀛。
“郑卿,起身回话。”林烨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东瀛倭寇,自元末以来便屡犯我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明之时,虽有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抗倭,却未能根除祸源。如今我华夏帝国一统中原与南洋,兵强马壮,若不趁此良机荡平东瀛,后患无穷!”
郑和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陛下圣明!倭寇不仅骚扰沿海,更与南洋一些不服王化的部落暗中勾结,阻碍我朝海上贸易通道。且东瀛列岛资源丰富,若能纳入版图,可为我朝提供源源不断的铁矿、木材,更能打通东亚至太平洋的航线,实乃千秋伟业!”
林烨走到殿内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东瀛列岛的位置,心中思绪翻涌。他并非这个时代的人,来自千年后的灵魂让他深知东瀛这个邻居的野心。前世的历史中,倭寇的袭扰只是开端,后世的甲午之耻、抗战之殇,都是这个弹丸小国带给华夏民族的深重灾难。如今他手握重兵,掌控着远超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与火炮工艺,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朕意已决,三个月后,水师主力从松江府启航,直扑东瀛!”林烨的手指重重敲击在地图上的江户城位置,“郑卿,你为水师主帅,率五万水师精锐,务必一举拿下东瀛列岛,将其纳入华夏版图,设东瀛行省,派驻官员治理!”
“臣遵旨!”郑和躬身领命,眼中燃起熊熊战意。他一生航海,见识过无数海外诸国,却从未有过如此波澜壮阔的征伐计划。
接下来的三个月,整个华夏帝国都在为讨伐东瀛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松江府的港口内,三十艘“镇海级”主力战舰如庞然大物般停泊在港湾,船体长达五十丈,宽十丈,采用双层甲板设计,外层包裹着厚厚的铁皮,船身两侧共装有八十门红衣大炮,射程可达三里之外。十艘“破浪级”快速巡航舰则更为灵活,船速极快,配备四十门火炮,专门负责侦察、追击和掩护主力舰队。
林烨亲自前往松江府视察水师备战情况。登上旗舰“华夏号”,他抚摸着冰冷的炮管,心中既有对胜利的憧憬,也有一丝凝重。他知道,东瀛虽小,却也并非不堪一击。此时的东瀛正处于室町幕府统治时期,虽然内部诸侯割据,战乱频繁,但各地大名手中都有不少精锐武士,且东瀛武士素来以凶狠善战着称,尤其是他们的刀术和水战技巧,都不可小觑。
“陛下,这是最新研制的开花弹,内置火药与铁砂,爆炸后威力巨大,可对敌方舰船和人员造成大面积杀伤。”军械监总管李善长指着船舱内堆放的炮弹,向林烨介绍道,“另外,我们还改良了火炮的装填方式,射速较之前提升了三成,射程也增加了近半。”
林烨拿起一枚开花弹,感受着它的重量,心中稍定。他来自后世,虽然无法凭空造出原子弹,但凭借着对基础物理和化学知识的了解,指导工匠改良火炮和弹药还是绰绰有余。这些超越时代的武器,将是他战胜东瀛的关键。
视察途中,他看到水师士兵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有的在练习火炮射击,炮弹精准地命中远处的靶船;有的在练习登船作战,手持长矛和腰刀的士兵们如猛虎般跃上官船,与模拟的倭寇展开激烈搏斗;还有的在学习航海知识,熟悉东瀛海域的海图和水文情况。
“陛下,士兵们士气高昂,都盼着能早日出征,荡平倭寇,为沿海百姓报仇雪恨!”郑和站在林烨身旁,语气激昂地说道。
林烨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年轻的士兵面孔。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沿海百姓的子弟,亲人曾遭受倭寇的残害,对倭寇恨之入骨。也有不少是南洋水师的老兵,跟随林烨南征北战,早已习惯了刀光剑影。正是这些热血男儿,构成了华夏帝国水师的中坚力量。
然而,就在出征前夜,一封急报从南洋传来。原来,与东瀛暗中勾结的爪哇国国王,趁华夏水师主力集结松江府之际,突然起兵反叛,攻占了帝国在南洋的三座港口城市,杀害了数百名帝国官员和百姓。
消息传来,水师大营内一片哗然。不少将领建议暂缓讨伐东瀛,先回师平定爪哇国的叛乱。郑和也面露犹豫,向林烨进言:“陛下,爪哇国地处南洋要冲,若不及时平定,恐危及我朝在南洋的统治根基。不如先派部分水师回师,待平定叛乱后,再挥师东进讨伐东瀛。”
林烨坐在帅帐内,眉头紧锁。他知道,将领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爪哇国是南洋强国,拥有数万军队和数十艘战船,若其叛乱蔓延,确实可能动摇帝国在南洋的统治。但他更清楚,讨伐东瀛的计划一旦搁置,夜长梦多。东瀛诸藩得知消息后,必然会加强防备,甚至可能与爪哇国联手,到时再想讨伐,难度将大大增加。
“不行,讨伐东瀛的计划绝不能暂缓!”林烨猛地站起身,语气坚定,“爪哇国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疾;东瀛之患,才是心腹大患。传朕旨意,水师主力按原计划出征东瀛,由副将王景弘率领五千水师和五艘‘破浪级’巡航舰回师南洋,协助当地守军平定爪哇国叛乱。”
“陛下,五千水师是否太少了?”郑和担忧地说道,“爪哇国兵力雄厚,仅靠五千人恐怕难以取胜。”
林烨微微一笑:“郑卿放心,王景弘将军久经沙场,智勇双全,且我朝在南洋的守军尚有三万之众,再加上五艘‘破浪级’巡航舰的火力支援,平定爪哇国叛乱不成问题。而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一举荡平东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