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融雪细响(1/1)
阳光持续地照耀着,一日胜过一日的暖和。听竹轩仿佛从一个严冬的梦境中缓缓苏醒,每一处都响起了冰雪消融的细碎声响。那声音不再是雪落时的静谧,而是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喧闹。
屋檐下的冰凌日渐消瘦,滴滴答答的水声从清晨持续到日暮,在廊下的青石板上敲击出清脆而密集的乐章,最终汇聚成一道道细小的水流,蜿蜒着流向低处。院中厚重的积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塌陷、收缩,边缘变得模糊,露出底下湿润的、深色的泥土。被积雪压弯了许久的竹枝,终于得以喘息,一根接一根地、带着轻微的“簌簌”声,猛地弹起,抖落一身残雪,重新展现出挺拔的姿态,只是那翠色似乎被雪水洗涤得愈发鲜亮。
墨尘终于舍得离开他那暖意融融的房间,搬了把椅子坐在廊下,眯着眼,享受着这冬日里难得的、不带寒意的阳光。他手中拿着一卷书,却并不怎么看,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倾听这冰雪消融的交响,倾听这天地间阳气回升的细微脉动。
念初更是撒了欢。限制他活动的厚棉袄被换成了稍薄一些的夹袄,他像只出了笼的小狗,在院子里那些尚未完全融化的雪堆间小心翼翼地探索,试图堆起最后一个歪歪扭扭的雪人,或是用树枝拨弄着雪水下裸露出的、好奇张望的嫩绿草芽。
顾言开始扩大他的活动范围。他先是彻底清理了院中所有小径上的积雪和融水,确保行走无虞。然后,他检查了屋顶的瓦片,确认没有因积雪重压而松动或破损。他的动作依旧沉稳利落,只是在泥泞湿滑的地方,步伐会格外谨慎。那双习惯于握剑制器的手,拿起扫帚铁锹亦是同样得心应手。
沈星wa则将冬日里紧闭的窗户一扇扇推开,让带着雪水清冽气息和阳光味道的新鲜空气流通进来,驱散屋内积攒了一冬的炭火气。她将厚重的门帘取下,换上了轻薄的竹帘,虽然早晚尚需放下保暖,但白日里,阳光便能毫无阻碍地倾泻而入,照亮屋内每一个角落。
那盏紫檀竹影灯在白日里终于可以彻底“休息”了,被沈星晚细心擦拭后,收放在书房显眼又稳妥的位置。堂屋的桌案被移回了原本靠近窗户的地方,以便最大限度地接纳阳光。
顾言将他即将完成的可折叠竹几搬到了廊下,就着明亮的光线,进行最后的组装和调试。他需要确保每一个榫卯都严丝合缝,折叠处灵活却不松动,调节角度的卡榫精准有效。
沈星晚则在一旁整理着她的药圃。积雪融化后,那片小小的土地显露出来,有些草药熬过了寒冬,依旧保持着顽强的绿意,有些则已然枯萎。她仔细地清理着枯枝败叶,松动着板结的泥土,盘算着等天气再暖和一些,便可以播种新的药材种子。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照料一个个幼小的生命。
两人各忙各的,偶尔会有简短的交流。
“这里似乎还有些不稳。”顾言调试着竹几的支腿,微微蹙眉。
沈星晚闻声走过去,轻轻按了按他指的位置,感受了一下:“是有一点。或许可以在连接处再加一片薄薄的竹片加固?”
顾言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转身去寻合适的材料。她的建议往往不涉及复杂的原理,却总能在实用角度给他启发。
过了一会儿,沈星晚拿起一株有些蔫黄的草药,走到顾言身边,有些不确定地问:“顾言,你瞧这株防风,根茎似乎被冻伤了,不知还能不能活?”
顾言停下手,接过那株草药,他虽不通医理,但对植物的生机却有猎手般的直觉。他仔细看了看根茎的状况,又捏了捏土壤:“根心尚硬,土也未曾彻底冻透。放在向阳避风处,细心养护,或有一线生机。”
他的判断简单直接,却让沈星晚安心不少。“嗯,我试试看。”她接过草药,重新回到药圃,找了个好位置,小心地将它栽种下去。
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廊下,顾言终于将那个小巧的卡榫完美地安装到位,他轻轻拨动机关,竹几的桌面平滑地抬起,稳固地停留在几个不同的角度。他反复试验了几次,确认无误后,才将其彻底折叠起来,变成一个轻便的扁平匣子。
“做好了。”他将其递给沈星晚。
沈星晚惊喜地接过,展开,又折叠,爱不释手。“太好了!以后看书、弹琴都方便多了。”她抬头,对他展露笑颜,眼中满是星光,“谢谢你,顾言。”
顾言看着她由衷的欢喜,只觉得连日来的辛苦都值得了。他目光柔和,低声道:“你喜欢便好。”
融雪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回响,叮叮咚咚,淅淅沥沥。但这声音不再让人觉得寒冷,反而充满了希望。冬天确然正在离去,它的每一次滴水,每一声冰裂,仿佛都在为春天的到来清扫着道路,预告着一场更加盛大、更加温暖的生机勃发。
听竹轩内,忙碌而安宁。顾言开始打磨新的工具,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沈星晚则规划着药圃的扩建,翻阅着新的药材图鉴。念初在院子里跑累了,趴在廊下的竹席上,听着融雪声,晒着太阳,昏昏欲睡。
墨尘看着这一切,捋须微笑,对走到他身边歇息的顾言和沈星晚道:“听这雪融之声,便知地气已通,万物即将复苏。你二人一个善造器,一个精医理,一个重整外物,一个滋养内生,正合这天地生发之道。善哉。”
顾言与沈星晚相视一笑,心中俱是平和与期盼。冰雪消融,带来的不仅是泥泞和潮湿,更是蛰伏一冬后,那压抑不住的、奔向温暖与新生的力量。他们的生活,也正如这听竹轩一般,在雪融细响中,悄然准备着,迎接下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