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 第265章 君前自辩

第265章 君前自辩(2/2)

目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读书明理,方为根本’!

臣家中虽非大富,然父母节衣缩食,供臣读书,所期盼者,乃臣能成为于国于民有用之才,而非汲汲于锱铢之利!

臣今日能立于这朝堂之上,全赖陛下开科取士,不论出身之恩!

莫非刘御史认为,陛下此举,错了?!莫非这煌煌大明,竟无我寒门学子、商贾之后,报效国家之一席之地?!”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一记记敲在刘御史的心头,也敲在许多出身并非显赫的官员心上。

张时安巧妙地将个人遭遇,上升到了皇恩浩荡和寒门学子出路的高度,引发了更广泛的共鸣。

刘御史被质问得连连后退,额头见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应对。

张时安不再看他,转而向皇帝深深叩首,语气沉痛而恳切:

“陛下!臣年少德薄,蒙陛下不次拔擢,常恐才疏学浅,有负圣恩,唯有殚精竭虑,以报陛下于万一!

如今,有人不议臣之所行所言是否于国有利,却专攻臣之出身,揣测臣之交往,欲以此莫须有之罪,将臣置于死地!

臣非惜此身,然恐此风一开,日后朝中无人再敢直言进谏,无人再敢与皇子探讨国事,更寒了天下无数寒门学子之心!

臣之生死不足惜,朝廷风气、国家未来,臣深忧之!伏乞陛下圣裁!”

他这一番话,以退为进,情真意切,既洗刷了自己的冤屈,更将问题拔高到了维护朝廷言路、保护寒门士子希望的高度。

殿内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靠科举晋身的中下层官员,看向张时安的目光中,已带上了同情与支持。

龙椅上的皇帝,一直静静地听着,此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刘文正。”

“臣……臣在!”刘御史慌忙跪倒。

“你弹劾张时安,除了其父职业及其与三皇子见面,可有其他确凿证据,证明其‘图谋不轨’、‘以权谋私’?”皇帝的声音很平静,却让刘御史如坠冰窟。

“臣……臣……暂无实证,然其心……”刘御史冷汗涔涔,他哪里拿得出实证?这本就是一场基于推测和出身歧视的政治构陷。

“既无实证,”皇帝打断他,语气转冷,“便以风闻弹劾,攻讦大臣出身,离间天家父子,尔可知罪?”

刘御史浑身一软,瘫倒在地:“臣……臣知罪!臣一时糊涂,听信……听信……”

“哼!”皇帝冷哼一声,不再看他,目光转向张时安,语气缓和了些,“张时安。”

“臣在。”

“你方才所言,不无道理。出身如何,并非品行之必然;与皇子议政,亦是为国分忧。

此事,到此为止。”

皇帝一锤定音,为这场弹劾风波画上了句号。

刘御史面如死灰,被殿前侍卫拖了下去,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处罚。

然而,皇帝的话并未说完,他看着张时安,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不过,张时安,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朕且问你,你于海事之上,除了引经据典,空言利弊之外,可有更为具体、能解当下困境之策?

譬如,你屡言需强大水师,然则,水师之基在于战船,我大明现有之船,可能胜任远海护航、对抗倭寇之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