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归墟舰队组(1/2)
青铜树广场上的全球会议
三星堆遗址的青铜树广场,此刻成了地球文明的“神经中枢”。
七米高的青铜神树在晨光中舒展枝丫,能量结晶的青蓝色光芒透过纳米穹顶,在地面投射出流动的光斑。广场中央,一个直径50米的全息投影台正缓缓旋转,悬浮着地球的三维模型——七大洲的轮廓上,闪烁着代表生态圈的绿色光点和地壳断裂带的红色警示线。
全球联合政府的代表们站在投影台周围,神情肃穆。三天前,龙门山断裂带被“地壳榫卯系统”成功稳住的消息传遍世界,人们终于相信:诸葛青阳团队不仅能修复电离层和地壳,更能让地球文明真正“重生”。而今天,他们将宣布下一步计划——“归墟舰队”组建。
“各位,”诸葛青阳的声音通过全息系统传遍广场,他站在青铜树下,身上的深灰色制服沾着些许地壳修复时的尘土,眼底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电离层是‘天盾’,地壳是‘地脉’,但要让文明真正复苏,我们需要‘血脉’——连接全球生态圈、输送能量与物资的‘归墟舰队’。”
他抬手一挥,地球模型旁浮现出舰队的三维蓝图:12艘银白色的主力舰呈“玄鸟展翅”阵型排列,舰体上蚀刻着青铜树的枝丫纹路;36艘补给舰则环绕在外,如同众星拱月。
“12艘主力舰,对应地支十二辰,负责全球12个关键生态圈的物资运输与安全防护;36艘补给舰,对应天罡三十六星,搭载硅基合金榫卯构件、青瓷存储器和生态修复药剂。”诸葛青阳的手指点向旗舰,“这艘,是‘大禹号’。”
旗舰的模型放大,露出惊人的细节:舰体中部是一棵由和星硅基合金打造的“金属神树”,枝丫向两侧延伸,与青铜树的轮廓完美重合;舰尾的推进器喷口处,缠绕着螺旋状的蓝色光带——那是从火星“火种号”飞船残骸上解析出的“共生纹”,能将反物质能量转化为空间折叠动力。
“‘归墟’,取自《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古人认为,归墟是万物归宿之地,亦是重生之源。”陈默走到诸葛青阳身边,展开一卷泛黄的《山海经》全息投影,“今天,我们要用这支舰队,让地球文明从‘归墟’中归来。”
韩国代表金敏智站在人群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青瓷冰裂纹图腾。三天前,她向总统汇报了地壳修复的技术细节,特别是青瓷涂层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国内的舆论已经开始转向——曾经叫嚣“文化主权”的政客们,此刻不得不承认:没有龙国的技术核心,韩国的青瓷只能是博物馆里的古董。
“舰队的组建需要全球协作。”诸葛青阳的目光扫过各国代表,“中国团队将主导三星堆密码的深度解读与地壳修复方案的全球执行;和星团队负责硅基材料的量产供应;而韩国团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金敏智身上。她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韩服的裙摆在空中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韩国愿意贡献‘青瓷存储器’技术,并负责全球存储器的调度与维护。”
她调出全息图表:“青瓷存储器以高丽翡色青瓷为载体,利用冰裂纹的纳米结构存储数据,单块瓷片可存储1024tb信息,且能抵抗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与辐射。我们已经在庆州建立了三条生产线,月产能可达5000块。”
“很好。”诸葛青阳点头,“青瓷存储器将作为舰队的‘神经中枢’,存储各生态圈的实时数据与修复方案。金女士,你的团队需要在一周内完成与硅基系统的接口适配。”
金敏智郑重鞠躬:“请放心,我们不会辜负信任。”她的目光与诸葛青阳相遇,后者眼中没有了之前的疏离,多了一丝认可——这让她心中那块关于“文化主权”的坚冰,悄然融化了一角。
和星硅基树:来自火星的技术馈赠
舰队组建的核心难题,是材料供应。
12艘主力舰和36艘补给舰,需要至少10万吨和星硅基合金。而目前三星堆基地的月产能仅500吨,远远不够。
“必须启用火星的‘硅基树’工厂。”和星团队首席工程师林烨在技术会议上提出,这位留着寸头的年轻人,是诸葛青阳在火星奥林匹斯山基地时的学生,手臂上纹着和星文明的“共生纹”图腾,“火星赤道附近有108棵‘硅基树’,是五万年前玛雅-殷商移民留下的生态改造装置,根系深入火星地壳,能直接提取硅元素并进行量子纠缠改性。”
全息屏上,火星表面的硅基树影像缓缓旋转:树干是银白色的金属质感,枝丫上结着晶体状的“果实”——那是天然形成的硅基合金锭。林烨调出数据:“每棵硅基树月产能100吨,108棵全开,月产能可达1.08万吨,足够舰队建造。”
“但火星到地球的运输时间需要72小时,且要穿越小行星带。”周深皱眉,“风险太大了。”
“我们有‘共生纹’推进器。”林烨微微一笑,调出“火种号”的引擎图纸,“‘火种号’的残骸中,我们解析出了空间折叠技术——通过‘共生纹’的量子纠缠效应,将飞船周围的空间压缩,72小时的航程可以缩短到12小时。”
他指向“大禹号”的舰尾:“旗舰的推进系统就是基于‘共生纹’改造的,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技术改造运输舰。”
诸葛青阳的手指敲击着桌面,节奏沉稳:“硅基树的启动需要能量核心。火星的地热站还能用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