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玉玺现,真龙归(2/2)
“周公子?”朱泰一愣,这谁呀。
石宁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他压低了声音,却字字清晰:“朱老弟,可知半年前流传的那六个字——‘玉玺现,真龙归’?那并非空穴来风!周迈公子,乃前大周皇室嫡系正统后裔,他手中,握有失传已久、象征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
此言一出,朱泰大惊,再一想,也明白了,这海川盟早已经把矛头对准了岌岌可危的夏国了。
但其手握的历经数朝的传国玉玺!
这可比夏氏百年前称帝后所雕刻的夏氏传国玉玺更具有威信!
石宁继续道:“周公子胸怀大志,仁义布于四海,如今夏室倾颓,天命更易,正是周公子手持玉玺,顺应天命,登临大宝之时!我等今日之举,乃是拥立真龙,再造新朝!功莫大焉!”
在失去太子这个缓冲后,拥立拥有“传国玉玺”的周迈,成了石宁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这不仅能迅速填补权力真空,更能以“天命所归”的名义,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对抗内外的敌人。
朱泰沉默了,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他都已经选择了罢兵,现在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而且根据朱泰的判断,石宁和周迈应该早已经谋算好了,这城外不仅有周迈本人,还有周迈早已经隐藏的大军。
果不出所料,朱泰一同意,隐藏在城外的周迈及其精锐力量,开始向天阳城汇聚。
半日后,天阳城北百里外,曹大勇、吴婴等人在中午时到达一处隐蔽的林地进行休整。
曹大勇将手下那一千城防军士兵集合起来。
这些士兵经历了半夜的厮杀、叛乱和突围,个个惊魂未定,脸上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曹大勇站在一块大石上,目光扫过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朗声道:“兄弟们!事到如今,我也不瞒大家了!我,曹大勇,乃鹰扬军大帅严星楚麾下!”
鹰扬军!那可是如今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曹大勇抬手压下议论:“我知道,大家现在心里都没底。我曹大勇不勉强任何人!现在,有想离开的,可以自行离去,我绝不为难!”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是,若愿意留下来,跟我曹大勇走的,那就是我鹰扬军的兄弟!我会亲自向严帅为大家请功!从此以后,有我鹰扬军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大家!是去是留,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考虑!”
士兵们面面相觑。
离开?如今天阳城已成修罗场,他们参与了宫变(虽是被迫),还带走了太子,回去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
留下?跟随势力强大的鹰扬军,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至少眼下能活命,未来或许还有前程。
短暂的沉默和交头接耳后,绝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留下。
乱世之中,能抱上鹰扬军这条粗壮的大腿,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另一边,马车旁,夏景行依旧沉默着,小小的身体因后怕和担忧而微微颤抖。
李青源温声安抚:“殿下,事已至此,着急也无用。京师如今是龙潭虎穴,我们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届时生死难料。”
夏景行抬起头,看着李青源,眼神复杂,嘴唇动了动,却没说话。
旁边的吴婴心思剔透,看出了这孩子的疑虑,冷哼一声,开口道:“太子是在怀疑李先生对你别有企图,是吧?”
夏景行身体一颤,低下了头。
吴婴继续说道:“三年前,你爹为了给你治病,派人从洛东关把李先生绑到了这天阳城。不错,我们当时确实有打算,想让李先生作为内应。但这三年来,李先生没有给我们传过一次消息!一次都没有!他若真有异心,你有几条命都不够丢的!”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直到昨天晚上,他察觉你宫中可能有变,才不顾自身安危,匆忙送出消息,想让我们设法救你!而他自己,明明可以置身事外,却还是选择在深夜再次入宫,一直护在你左右,直到把你安全带出来!太子殿下,你摸着良心想想,李先生若对你有所图,他图的是什么?图你可能会死在这场叛乱里吗?还是图陪你一起死?”
这一番连消带打的话,如同重锤敲在夏景行的心上。
他想起李青源这三年来耐心的教导,想起他深夜入宫时眼中的担忧,想起在乱军中被护住时的温暖……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蓄满了泪水,不再是怀疑,而是深深的愧疚和依赖,他抓住李青源的手,哽咽道:“先生……景行错了……景行不该怀疑先生……”
李青源心中五味杂陈,只是轻轻拍着他的背,无声地安慰着。
天色刚蒙蒙亮,归宁城的大帅府书房内已经亮起了烛火。
严星楚正对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凝神,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周兴礼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甚至来不及行礼,便压低声音急报:“大帅,天阳城急讯!昨夜子时,京营左卫指挥使余宗联合前都督石宁发动叛乱,宫内大乱,皇城司指挥使叶泰战死,据传夏明澄已在宫中自刎殉国!”
饶是严星楚心志坚韧,闻言也不由得瞳孔一缩。
夏明澄死了?
那个刚愎自用,与他鹰扬军多有龃龉的东夏皇帝,竟然以这种方式落幕?
“还有,”周兴礼语气带着一丝怪异,继续道,“曹大勇和吴婴他们……趁乱炮轰东宫宫门,把太子夏景行,连同李青源一起带出来了!如今正快马加鞭,往我们平阜城方向赶来。”
“什么?!”严星楚猛地转过身,脸上非但没有喜色,反而瞬间阴沉下来,“胡闹!曹大勇这是给本帅带回来一个天大的烫手山芋!”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烦躁。
太子在手,听起来是奇货可居,但实际上呢?
东夏这艘破船眼看就要沉了,接住这个太子,就等于接住了无数明枪暗箭!
如今他鹰扬军如今势头正好,何必去趟这浑水,背上一个“挟持幼主”的骂名?他在书房内踱了几步,眼神锐利,迅速做出了决断。
“周兴礼,听令!”
“属下在!”
“一,谍报司所有能动用的探子,全部撒出去,首要确认夏明澄的生死!第二,盯死石宁!我要知道他接下来每一步动作;第三,传令田进,让他从隆济城点两万兵马,即刻开拔,进入东夏边境,接应曹大勇一行!”
“是!”周兴礼记下,正要离开。
“等等,”严星楚叫住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再加一条,让赵兴和蒙乾,再去一次青石堡,最后一次劝降冯洋!同时,令段渊率四万大军,前往青石堡外驻扎。告诉冯洋,这是最后的机会,若再不降,他那两万人,就和青石堡一起,从这世上消失!”
周兴礼心中一凛,知道大帅这是彻底失去了耐心。
三年来,严星楚对青石堡这支东牟孤军算是仁至义尽,围而不攻,多次劝降,甚至默许商队悄悄运粮进去,就是不想赶尽杀绝。
如今天阳城惊变,局势瞬间诡谲,大帅显然不打算再在这块绊脚石上浪费时间了。
“属下明白!”周兴礼领命,快步离去。
严星楚走到窗边,看着渐渐亮起的天色,眉头紧锁。
天阳城这把火,烧得太突然,也太旺了。
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搅动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