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海寇窃国(2/2)
他心中清楚,鹰扬军虽然实力不弱,但能让曹永吉、魏若白和周迈先去拼个三败俱伤,才是最优选择。
开南城,鹰扬军东南衙署。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从敞开的窗户灌入,却吹不散厅内略显凝滞的气氛。
洛天术、崔平,以及刚刚赴任不久、脸上还带着点新奇和迫不及待的皇甫辉,三人传阅着刚从北方由飞鸽传来的紧急军情。
信上的内容让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夏明澄身死,天阳城易主,石宁拥立海川盟的周迈登基,国号“大周”,建元“复业”……这一连串的消息,如同惊雷般在相对平静的东南炸响。
“石宁……这老家伙,”皇甫辉挠了挠头,脸上表情复杂。
石宁是他父亲皇甫密生前的同僚,甚至一度是其父上司,印象里是个城府极深的老狐狸,没想到最后竟走了这一步。
“还有那周迈,一个海盗头子,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帝了?”他忍不住低声嘟哝道,“这皇帝……就这么好当吗?要是按这架势,星楚大哥岂不是早就能当皇帝了?”
他这话本是随口一说,带着点年轻人对时局变幻的难以理解和几分对自家势力的自豪。
但洛天术却猛地转过头,目光锐利地看向他,正色道:“辉仔,慎言!此话在此地说说便罢,绝不可在外胡言!”
皇甫辉被洛天术严肃的眼神看得一怔,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天术哥,我就随口一说。你看那海川盟,就算加上临汀城的降兵和石宁的人,满打满算也就十二三万兵马吧?咱们鹰扬军如今也不比他差,甚至可能还强些,不也没称帝吗?他凭啥?就凭一块不知道真假的传国玉玺,一个前朝皇室的身份?”
崔平在一旁也叹了口气,接口道:“小侯爷,话虽如此,但有时候,名分这东西,偏偏就这般重要。他那两个身份,一个‘前朝正统’,一个‘传国玉玺’,在有些人眼里,可比十万大军还管用。”
洛天术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见皇甫辉虽然闭嘴,但眼神里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倔强,他心中微动,却没有再多说,只是摆了摆手:“好了,此事非同小可,北面局势骤变,大帅必有考量。你们先下去吧,按大帅信中所嘱,整顿军备,严密监视临汀和龙山城的动向,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
他特意看向皇甫辉:“辉仔,你尤其要抓紧!你那骑兵营还是个空架子,兵员、装备都要尽快落实。西南那边筹措的两千匹战马已经在路上了,估计月内就能抵达。别到时候战马到了,你的兵还没招齐,骑术训练更是无从谈起,那你可就真得自己写信去跟大帅解释了。”
皇甫辉一听战马将至,顿时把刚才的议论抛到了脑后,眼睛一亮,拍着胸脯道:“天术哥放心!招兵的事我已经在办了,本地有不少擅长骑马的汉子,再加上从北边来的老兄弟,凑够一千五百人的架子不难!绝不会误事!”
两人告辞离去后,洛天术独自一人留在衙署内,眉头紧锁。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归宁城的方向,心中思绪翻腾。
皇甫辉那句无心之语,像一颗石子投入他心湖,再次激起了他心中层层涟漪。
他沉思良久,终于转身回到书案前,铺开信纸,提笔蘸墨,开始给严星楚写一封长信。
这封信,他写得极其慎重,字斟句酌,将他对眼下时局的判断、未来的推测以及一些大胆的建议,都详细地写了进去。
写完后,他小心封好,唤来亲信,郑重吩咐:“此信,不得经由飞鸽,用快马以最快速度送往归宁城大帅府,亲手交到大帅手中。”
四天后,归宁城,鹰扬帅府后院。
严星楚难得有半日闲暇,正陪着妻子洛青依在内院。
洛青依怀里抱着刚满周岁不久的小女儿严华,小心翼翼地喂着肉羹。严华咿咿呀呀地张着小嘴,吃得津津有味。
“我看母亲的风寒好了些了。”严星楚坐在一旁,看着女儿,随口问道。
“嗯,好多了,就是寻常风寒,喝了药,发了汗,已经无碍了。”洛青依温柔地回答,又轻轻擦了擦女儿嘴角的汤渍,“倒是……李青源先生带着那孩子回来了,就安置在城西的别院里。我们……是不是该去看看?毕竟还是个孩子,遭此大难……”
严星楚闻言,脸上的柔和淡去了几分,他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暂时不必。现在还不是见的时候。见了面,我能对他说什么?承诺他什么?眼下见了面,不过是徒增那孩子的烦闷和我们的尴尬罢了。先让他在书院安顿下来,跟着李先生好好读书学医,远离是非,对他才是最好的。”
正说着,三岁多的儿子严年举着小木剑,嗷嗷叫着从旁边冲过,差点撞到端着果盘进来的侍女。
严星楚眉头一皱,瞪了他一眼:“严年!安静点!再胡闹,下午的骑射课就别想了!”
严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亲板起脸说不让练武,立刻蔫了,耷拉着脑袋,乖乖走到母亲身边。
这时,史平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大帅,有东南急信,是洛天术大人派快马送来的。”
“快马?”严星楚有些意外。
东南的日常公务通信早已改用更快的飞鸽传书,除非是极其重要或机密的事情,才会动用快马。
洛天术此举,必然有因。
他站起身,在小女儿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又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才对妻子道:“我去去就来。”
来到前院公房,严星楚从史平手中接过那封厚实的信。
拆开火漆,抽出信纸,他只看了开头的几行,神色便凝重起来。
他挥挥手让史平退下,独自坐在案后,仔细阅读起来。
洛天术的信很长,条分缕析。
他首先分析了周迈称帝、“大周”建立的潜在影响。
好的一面是,周迈的檄文将夏朝直接定性为篡逆、暴政,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这等于也把西夏吴砚卿和魏若白的“夏”给拖下了水,打击了其正统性。
同时,周迈自身“海盗”的底子,使其“以暴易暴”的色彩浓厚,在洛天术看来,天下并未迎来真正的明主,这无疑给了鹰扬军未来起事一个极佳的借口——反对复辟,铲除海盗政权,维护天下安定。
现在旧有秩序随着东夏的彻底灭亡和西夏正统性的动摇而崩塌,浑水之中,正是鹰扬军这等实力强劲却又尚未完全暴露野心的势力扩张的良机。
接着,洛天术献上了他深思熟虑后的对策:
其一,立刻发布一篇《讨伪周檄》。
檄文需旗帜鲜明地斥责周迈“借前朝余烬,行海盗之实,僭越帝号,惑乱天下”,将鹰扬军定位为维护天下秩序、反对复辟倒退、安定黎民的力量。
此举旨在“立名”,抢占道德和大义的制高点,与“伪周”划清界限,并吸引那些对海盗政权和前朝复辟心存疑虑的人才和势力。
其二,巧妙利用太子夏景行(现化名杨京)这张牌。
可以借“太子”不忍见忠臣枉死之名,主动联络仍在盛兴堡苦苦抵抗西夏大军的涂顺一部。
由鹰扬军出面斡旋,以“太子”的名义劝说涂顺,为了保全麾下将士性命,可放弃盛兴堡(此地可让给西夏,以暂时安抚魏若白,避免其狗急跳墙),但条件是涂顺及其麾下完整归附鹰扬军。
如此,既能兵不血刃地获得一支经验丰富的守城力量,又能再次彰显鹰扬军顾全大局、保护忠良的形象,是为“再次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