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竹沥引魂(2/2)
原本气绝身亡的产妇,那紧闭的眼睫毛,忽然轻轻颤动了一下。
“动了!她的眼皮动了!”接生婆尖叫起来。
紧接着,产妇那惨白的脸上,竟慢慢泛起了一丝微弱的血色。她那已经停止呼吸的胸口,开始有了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起伏。
“活……活过来了!”王老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扑到床边,颤抖着手去探媳妇的鼻息。
一股若有若无的暖气,从产妇的鼻孔中呼出。
“有气!真的有气了!”
许景明此刻也顾不上想那竹沥的玄妙了,他一个箭步冲回床边,再次搭上产妇的脉搏。那脉象虽然细若游丝,却确确实实地在跳动着!魂魄……魂魄回来了!
“快!接生婆!快准备接生!”许景明大喝一声,从药箱里掏出银针,迅速在产妇的几个关键穴位上扎了下去,以她仅存的微弱元气。
屋里的众人如梦初醒,立刻手忙脚乱地行动起来。哭声变成了惊喜的呼喊声,绝望的气氛被一股强烈的希望所取代。
在许景明的针法和草药的催动下,产妇的体力奇迹般地恢复了一些。她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那声音虽然微弱,却像天籁之音一样,让所有人热泪盈眶。
“用力!再用点力!”接生婆在一旁大声鼓励着。
这场生产,仿佛是一场人鬼之间的拔河。产妇的魂魄刚刚被那滴神奇的竹沥唤回,身体还极度虚弱。但求生的本能为她带来了最后的力量。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大家的心又悬到嗓子眼的时候,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雨夜,也划破了所有人的紧张。
“生了!生了!是个带把儿的!”接生婆高举起一个浑身沾着血污的男婴,激动地大喊。
“哇——”婴儿的哭声嘹亮而有力,宣告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
王老四抱着失而复得的媳妇,看着刚刚出世的儿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感谢老天爷,感谢许大夫。
许景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觉得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比冒雨赶路还要累。他看着眼前这劫后余生的一幕,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感慨。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了那只空了的竹沥碗上。
接生婆抱着孩子,用温水擦拭干净,包裹起来,递给喜极而泣的王老四。王老四接过孩子,仔细端详着,忽然“咦”了一声,把孩子凑到油灯下。
“许大夫,您快看,这孩子额头上……这是怎么回事?”
许景明凑过去一看,也愣住了。只见那新生男婴光洁的额头上,正中央,竟然有一道淡淡的青色印记。那印记的形状,细细一看,竟像是一节小小的竹子,连上面的竹纹都清晰可见,仿佛是天生的胎记。
许景明的心猛地一震,他瞬间明白了。那滴竹沥,不仅仅是引回了产妇的魂魄,它的一部分精魂,也融入了这个孩子的血脉之中。这孩子,是那滴神沥所引,是那片竹林所赐啊!
他看着那道竹纹,又看了看床上已经沉沉睡去的产妇,心中涌起一股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医术能救人,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或许还是那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的造化。
这个死而复生的孩子,后来取名叫王生竹。他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长得特别结实,很少生病。而且,他天生就对竹子有种特殊的亲近感。别的小孩喜欢玩泥巴、捉迷藏,他却喜欢一个人跑到屋后的竹林里,一待就是半天。他能听懂风吹竹叶的声音,知道哪根竹子能长成栋梁,哪根竹子可以做最好的笛子。
王生竹长大后,成了一个手艺精湛的竹匠。他编的竹器精巧耐用,他做的竹笛吹出来的声音格外清越悠扬,能引来百鸟。村里人都说,王生竹身上有竹子的灵气。
而许景明大夫,经历了那晚的奇事之后,对医道有了更深的领悟。他依然行医救人,但更多了一份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他常常跟年轻的学徒们讲起那个雨夜,讲起那碗自己沸腾的竹沥,讲起那个额头带着竹纹的孩子。
他总是说:“我们行医,不过是顺应天时,借助万物之力。有时候,一味不起眼的草药,一滴平凡的汁液,在关键时刻,也能有起死回生的神效。这世间的道理,比我们医书上的方子,要深奥得多啊。”
这个故事,就这样在浙东一带流传了下来。人们都说,竹子有节,象征着气节;竹心空,象征着谦逊;而那碗引魂的竹沥,则象征着天地间那股生生不息的仁慈与善意。它告诉人们,即使在最深的绝望里,也总有一线生机,可能就藏在你身边最不起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