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改变(1/2)
第308章改变
大营村村北,四季青公司。
在四季青公司新建的每一座大棚旁边,都会配套修建一栋小砖房。
这栋小砖房用途多样,既可以当作仓库存放农具、种子等物资,也能供看守大棚的人员居住。此外,由於四季青公司暂无专门的办公大楼,公司管理层也会从这些小砖房中挑选一间,作为临时办公场所。
此前,李哲使用的是25號大棚旁的砖房作为办公室;后来隨著公司管理层人员增加,为了方便大家集中办公、提高沟通效率,管理层的临时办公室都设到了31到39號大棚。
李哲將办公室搬到了31號大棚旁的砖房。而人事部主管杨兴斌的办公室则设在35號大棚旁的砖房內。
今天是周一,杨兴斌正坐在办公桌前,仔细查看上周的员工考勤记录和处罚单,逐一核对后,认真地將信息记录到员工档案中。
虽说他来四季青公司的时间不长,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工作,已经有了几分自己的心得。
在他看来,公司的几个管理层人员和老员工,都是最早跟著李哲一起搭建大棚的,称得上是公司绝对的核心。
这些人在公司都持有股份,即便数量不算多,却让他们多了一份对公司的责任心,他们是李哲最坚实的支持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一点,也是最让杨兴斌触动的地方。他之前在国营农场工作,那里的管理层人员各有各的心思,都只看重自己那一摊的利益,反而对农场的整体发展漠不关心。
如此一来,许多好的制度和有利於农场发展的决定,往往难以推动实施,最后都不了了之。
但在四季青公司,情况却截然不同。
只要杨兴斌把道理跟老员工们讲清楚,让他们明白某项制度或决定对公司发展有利,他们都会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
反倒是那些新来的员工,缺乏这种主人翁意识,还仗著自己和公司几位主管沾亲带故,多次犯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
对於这些新员工的违规行为,杨兴斌没有讲情面,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处罚起来毫不手软。
在这个过程中,人事部副主管马来小也给予了他不少帮助,这让杨兴斌对接下来公司制度的推行,多了几分信心。
手头的工作处理得差不多了,杨兴斌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出办公室,想透透气。
路上遇到两个路过的员工,他笑著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在杨兴斌看来,四季青公司的人比他之前在国营农场接触到的人,更好相处,也更朴实,少了几分功利心。
就在这时,远处的土路上突然掀起一阵烟尘,杨兴斌好奇地定睛一看,只见一辆白色的伏尔加轿车走在最前面,后面还跟著两辆军绿色的卡车。
这不小的阵仗,惊动了公司里不少人,大家纷纷朝著路边走过去,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快,李哲从白色伏尔加轿车里走了下来,金百万则从后面的一辆卡车上下来。林小虎见状,立刻跑了过去,一脸好奇地问道:“李哥,这卡车里装的都是啥啊用不用招呼人过来卸货”
李哲看了看卡车,回答道:“里面装的是化肥和农药。你去把朱哥叫过来,跟他商量下,看看他准备在大棚这边存放多少货。另外,你再通知一下李主管,让他告知那些种植户,过来买化肥。”
说完,李哲又转头对著赵铁柱吩咐道:“柱子,你带著这两位司机师傅去公司食堂休息,顺便在食堂吃个饭,一定要好好招待他们。”
“好嘞,李总您放心!”赵铁柱爽快地应了一声,隨后热情地邀请两位刚从卡车上下来的司机师傅,朝著公司食堂的方向走去。
紧接著,李卫东带著一群工人走了过来,大家有条不紊地开始卸车,將卡车里的化肥一袋袋搬到农用三轮车上。
这些化肥袋子的质量看起来很不错,也很结实,让人惊讶的是,袋子上主要印著俄文,只有少量的汉字。
几个种植户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也凑了过来。
他们以前一直都是在供销社买化肥,还是头一次见到袋子上印著外国字的化肥,心里满是好奇。
赵兵忍不住开口问道:“李老弟,这化肥袋子上咋都是洋文啊这些洋文是啥意思啊”
金百万听到赵兵的疑问,笑著解释道:“这可是从苏联进口的优质复合肥,袋子上的俄文,写的是这化肥的產品名称、所含成分、使用说明以及生產日期等信息。”
王二麻子一听是进口化肥,连忙追问道:“金老板,那这进口的化肥咋卖啊”
金百万听了,笑著纠正道:“啥金老板啊,在公司里,你得叫我金主管。这化肥一袋是一百斤,卖62块钱。”
王二麻子一听这个价格,顿时皱起了眉头,说道:“妈呀,这也太贵了吧!镇供销社里,一袋一百斤的化肥才卖五十六块钱呢。
金主管,您这一袋化肥比供销社贵了六块钱,这么算下来,俺还不如自己多跑一趟,去供销社拉化肥呢。”
金百万指了指化肥袋子,耐心地说道:“你可不能只看价格啊。这可是从苏联进口的优质化肥,质量跟供销社里卖的那些化肥比起来,好太多了,你就算想去供销社买,也未必能买得到。”
说著,他拿出小刀,划开一袋化肥,伸手抓了一把,递到眾人面前:“你们自己瞧瞧,这化肥的质量咋样。”
眾人纷纷凑上前,好奇地看了起来。只见这化肥的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顏色也很纯正,一点结块的现象都没有。
赵兵也忍不住在化肥袋子里抓了一把,仔细看了看,感慨道:“嘿,这化肥確实好!
咱以前在供销社买的化肥,颗粒大小不均匀,顏色也不纯,里面还常有不少粉末,跟这个根本没法比。”
金百万见眾人看在眼里,便笑著说道:“所以说啊,这化肥贵是有贵的道理的。当然,我们也不强迫大家买,想买的就买;要是觉得贵,想在供销社买便宜化肥的,也隨你们的意愿。”
说到这里,他伸出两个手指,补充道:“不过,今儿个就只卖两个小时。等司机师傅们吃完饭,剩下的化肥就会运到村委会的仓库,留著咱们公司自己用。
到时候,再想买,可就买不著了。“
赵兵一听,当即说道:“嘿,那我这就去推车,一会给我装一袋。贵点就贵点吧,大棚都盖起来了,也不差这几块钱,用点好化肥,蔬菜长得也能好点。”
周围的种植户们,有的听了赵兵的话,也决定购买;有的还在犹豫观望,想再看看情况:还有一部分人,依旧觉得价格太高,还是打算去供销社买更实惠的化肥。
杨兴斌在国营农场待了多年,也算是个识货的人。
他看著化肥袋子上的俄文,又伸手抓了一把化肥,仔细看了看,还用手搓了搓,凑近闻了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快步走到李哲身旁,问道:“李总,您这两大车,一共买了多少化肥啊”
李哲回答道:“一共买了二十吨化肥和六百斤农药。除了咱们公司自己用一部分外,剩下的一部分,就卖给那些种植户。“
“您买的这些化肥,都是这种苏联进口的优质化肥吗”杨兴斌又追问道,语气中带著一丝期待。
“对,都是这种优质的复合肥。”李哲肯定地答道。
杨兴斌听后,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说道:“李总,您从哪儿搞到这么多进口的优质复合肥啊要知道,就是我们以前待的国营农场,一下子也弄不到这么些好的进口化肥。
您这路子也太厉害了!”
李哲笑了笑,说道:“我京城有个朋友,跟外贸公司有些关係。我也算是沾了那位朋友的光,跟外贸公司有了些生意往来,这些化肥,都是从外贸公司提的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