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修建学校(2/2)
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热水,“我这就去公社找陈书记报备,等批下来,咱们就动工!”
办公楼外的日头正烈,晒得土路泛出白光。赵国强骑上自行车,顺着熟悉的路往公社去,路边的白杨树长得比人高,树荫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
快到公社大院时,远远就看见陈国军书记蹲在门口的石碾子旁,手里捏着份文件,眉头皱得紧紧的。
“陈书记,蹲这儿晒日头呢?”赵国强笑着走近,递过去一支烟。
陈国军抬头见是他,眉头瞬间舒展开,接过烟在手里转了两圈:“是国强啊,正琢磨事呢。你们厂那十车竹编又发走了?运输队老李说,你们这发货频率,比供销社卖盐还勤。”
“刚发完。”赵国强挨着他蹲下来,指尖拂过石碾子粗糙的纹路,“今天来,是有件关乎青山公社长远的事想跟您汇报——我们两个厂,想修所学校。”
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影,声音沉而坚定,“就在厂旁边,小学带中学,全公社的娃都能来读,不收学费,还管午饭。”
陈国军手里的烟“啪嗒”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身,裤腿上的尘土簌簌往下掉:“你说啥?修学校?小学带中学?”他在原地转了两圈,又蹲下来抓住赵国强的胳膊,“国强,你知道这得花多少钱?盖教室、请老师、买桌椅,哪一样不要钱?你们厂是挣了钱,但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钱的事您放心。”赵国强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上面是反复核算的数字,“两个厂的现金流够支撑,不够我再想办法。您看现在公社的小学,挤在漏风的祠堂里;中学在县城边上,娃们每天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冬天冻得耳朵流脓,夏天常中暑。
咱们修的学校,用红砖砌教室,装玻璃窗户,铺水泥操场,再弄个图书馆——娃们坐在亮堂的教室里读书,不比在祠堂里强?”
陈国军盯着纸条上的“图书馆”三个字,手指反复摩挲着——他想起自家老三,去年冬天为了赶早读,在结冰的路上滑倒,回家时棉鞋棉火湿了一半,冻得直哭。
青山公社穷了这么多年,不是没想法办教育,可连口粮都紧巴巴,哪有余钱盖学校?“你真打算让全公社的娃都来读?”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有些发哑。
“对,全公社的娃。”赵国强笑了,眼里映着山光,“陈书记,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娃里出了工程师、教师、医生,人家都说‘这是青山公社走出去的’——这比挣多少钱都值啊!”
陈国军突然站起身,大步往公社大院走,走了两步又回头喊:“愣着干啥?跟我来!”进了办公室,他从铁皮柜里翻出张卷边的公社地图,“啪”地拍在桌上,手指重重戳在厂附近的荒坡上:“这儿够不够?不够再划旁边的地!反正都是荒土坡,盖学校正好!”
“再多划点!”赵国强指着地图,“除了两栋教学楼,还得建操场、食堂,再盖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冬天下雨雪,路远的娃就能住学校里,不用来回跑。”
“食堂真管饭?”陈国军追问,语气里满是不放心,“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得想清楚!”
“真管饭!顿顿有稀的有干的,保证娃们吃饱。”赵国强语气笃定,“凭咱两个厂的效益,撑得起!”
陈国军再也忍不住,抓起桌上的电话,手指因激动有些发抖:“我这就给县教育局打电话!跟他们说,天工要捐建学校,让他们派最好的老师来!对了,学校名字你想好了没?”
赵国强望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风把树叶吹得沙沙响,他轻声道:“就叫‘青山学校’吧——咱青山的学校,就得带着青山的名儿。”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地图上那片即将崛起的土地上。光影里,仿佛已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顺着青山的风,飘过高高的白杨树,传向很远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