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 第85章 认可和支持

第85章 认可和支持(1/2)

目录

这时丫鬟奉上香茗。

苏鸿儒轻抿一口,放下茶盏,目光首先投向长子苏伯钧,语气带着考校与一丝赞许:“伯钧,你刚从潞城回来,亲见了永年那边的气象。说说看。”

苏伯钧坐直身体,脸上疲惫尽褪,取而代之的是亲历后的震撼与凝重:“父亲,二弟,三弟,”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林永年身上,“林家村岂止是‘动静不小’,简直是再造山河,重塑膏腴!永年兄魄力惊人,眼光更是深远。”

他略作停顿,似在整理那宏大场景:“村外十里荒坡,已成一片大工场!十口砖窑炉火正旺,十口陶窑将成雏形,水泥窑、染坊、织布厂的基桩已然打下。这哪还是个村落?分明是工坊聚落,初具气象!”

二舅苏承业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前倾:“哦?水泥窑?永年,你们竟真弄成了?用的什么法子?这可不是寻常砖瓦!”冶铁行家的他,深知水泥价值与门槛。

林永年谦和一笑,眼神却透着坚定:“承业兄莫急,尚在摸索土法。但砖瓦是基石,有了它,修渠建库、筑路架桥方能提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染坊织布,则为盘活自家棉花,总不能只卖原料。”

三舅苏承勇看向林永年,带着隐忧:“永年兄,此非一村之力可速成,耗资靡费,人力更是海量。长治那边,阻力怕是不小?”

林永年坦然点头,锐气暗藏:“承勇兄所言极是。阻力自然有。好在林家村地处偏僻,如今严令只进不出,加之全县忙于抗灾,无暇他顾。此事尚未外传,故得顺利推进。‘长治矿业保安队’也已建立,足可震慑宵小,保开荒拓土无虞。”他巧妙强调了武装的正当性。

苏承勇作为治安官,立刻追问:“保安队?规模如何?装备怎样?可还得力?”

“承勇兄放心,”林永年沉稳应答,“皆是本分良家子弟,由懂行之人严加操练。眼下人不多,贵在精干。装备么,起步阶段,够看家护院,震慑屑小足矣。”回答既显实力,又不失分寸。

一直捻须倾听的苏鸿儒,此刻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如钟,带着洞察世情的举人眼光:“好一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一个‘再造膏腴’!永年,你这盘棋,格局不小啊。”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女婿,“砖瓦水泥是基石,工坊是筋络,开荒是血肉,保安队是爪牙…环环相扣。此非一村之兴,实乃上党北缘崛起之机!”他直接点破了布局的战略意义。

他转向长子:“伯钧,你虽不辖长治,然晋长毗邻,唇齿相依。林家村兴,流民得安,百业得振,于晋城亦是大利。你身为区长,眼光当放长远。永年那边若有需协调之处,只要不逾矩,苏家自当尽力襄助。”此言既提点儿子协同意识,也为林永年背书,承诺规则内的支持。

林永年心中大定,拱手道:“谢岳父大人深明大义!”苏家,尤其是苏鸿儒的认可,对他立足长治至关重要。

苏鸿儒捻须颔首,目光重回长子:“伯钧,你既亲临,对那十万亩丘陵开垦,有何切见?难处何在?”这是考校,也是引导这位邻近地方官参与实质讨论。

苏伯钧神色肃然,以区长视角回应:“父亲,永年兄所选丘陵,沟壑纵深,土石混杂,确非沃土。首难在水!引水上山,工程浩大,非寻常沟渠可解。若能在几条主沟上游择地筑坝蓄水,形成塘库串联,再以盘山渠引灌,方是正途。然…”他看向林永年,带着审慎,“筑坝需石料、水泥,开渠需海量劳力,更需精于水利者勘测规划。长治可有得力之人主持?水利关乎根本,规划失当,劳民伤财事小,若引山洪冲毁下游,则遗祸无穷!”他直指核心——技术与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