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 第127章 喧嚣的晋城

第127章 喧嚣的晋城(2/2)

目录

“告示上白纸黑字写着呢!”小贩肯定道,“赶紧去县衙工房门口瞧瞧去!晚了怕抢不上!”

粮行“裕丰号”的王掌柜,此刻正坐在自家后堂,眉头紧锁地看着报纸,手指在“招商承办”几个字上敲了又敲。

修路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流民工伙食,这是个机会,但风险也不小。

流民聚集,管理不易,粮食损耗…他唤来伙计:“去,把账房先生叫来,再打听打听,这次修路,官府对粮食供应这块,具体是个什么章程?保证金要多少?结款快不快?”

布庄的赵东家则对“收费公路”更感兴趣。

他想象着平整宽阔的大路贯通晋长两地,商旅络绎不绝。“广源当”的招牌若是能立在沿途关卡附近…他心思活络起来:“备车,去县衙工房!问问这‘分段工程’和‘工具租赁’,咱们能不能掺一股?”

然而,整张报纸上,最引人瞩目、也引发最多猜测和惊叹的,无疑是最后那段,晋兴银行以一介商号之身,悍然承担起为官府债券“包销兜底”的重责!

“苏家小姐…哦不,是苏夫人,真有胆色!”绸缎庄的老板娘摇着团扇,对闺蜜感叹,“晋兴银行要真垫付不出来,那可就是倾家荡产啊!这魄力,多少男人都比不上!”

“谁说不是呢!”闺蜜附和,“不过苏家底子厚,苏老太爷是举人老爷,大老爷是区长,二老爷生意做得大,三老爷在警局也是头面人物,或许真撑得住?而且,我听说啊…”她压低声音,“今儿个一早,苏氏钱庄那气派的门脸就挂上彩绸了,原先苏氏钱庄的金字招牌也卸下来了!”

“啊?卸招牌?这是要关张?”老板娘一惊。

“关张?哪能啊!”闺蜜神秘一笑,“我男人刚从那边过,说看见伙计们正往上挂一块更大的新招牌呢!黑底金字,气派得很,写的是‘晋兴银行’!”

“‘晋兴银行’?!”老板娘倒吸一口凉气,“钱庄改银行了?!这可是大事!”

从“钱庄”到“银行”,虽只两字之差,意义却天壤之别!

这不仅意味着资本更加雄厚,更透露出一种锐意进取、格局宏大的气魄。

联想到它刚刚承担了为整个晋城抗旱工程“兜底”发债的重任,这更名之举,更像是一份掷地有声的宣言:苏家,或者说新生的“晋兴银行”,有实力、有决心,与晋城共兴衰!

有时,免费的广告才是最有效的。还没开业的晋兴银行,在晋城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县衙工房门口,报名修路事宜的人排起了长队,喧闹中夹杂着对工程细节的询问和讨价还价。

而稍远处,刚刚换上簇新“晋兴银行”招牌的门店内,气氛则截然不同。

虽还未正式开业,但高大的玻璃门擦拭得锃亮,里面人影晃动,显然在进行紧张的布置。

银行内,苏婉贞身着惯常的月白衫黑裙,发髻上的银凤钗纹丝不乱。

她站在二楼临街的窗前,平静地看着下方工房门口的热闹景象和自家银行门前指指点点的行人。

新制的“晋兴银行”铜牌在阳光下反射着沉稳的光泽。

她身后,几名穿着崭新制式服装的管事和账房正低声而高效地交流着,桌上铺着刚送来的债券票样和承销方案细则。

“大掌柜,”一位资深管事上前,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债券票样已按您的要求改过,防伪纹路更复杂了。承销细则也已拟好,一旦县长和县佐大人那边核准,即可公示。另外,按您的吩咐,一楼已辟出专柜,用于日后债券的公开认购。”

苏婉贞微微颔首,目光依旧看着窗外,声音平静无波:“好。一切按计划准备。告诉好。晋城父老的眼睛,都看着我们呢。”

“是!”管事肃然应下,转身去安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