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逐鹿中原(1/2)
"呵,果然是‘及时雨’。"李勇摩挲着茶盏边缘,眼底闪过精光,“王公公,这湖广局势看似凶险,实则暗藏转机——"踏破天夺天王"再猖獗,能比得上登州的数万叛军?更何况,我湖广民心思定,并无遍地的流民。”
"臣领旨南下!必不负圣恩,一举剿灭反贼!"李勇起身抱拳,"请公公回禀陛下,臣即刻点兵,三日之内必发兵湖广!"
王承恩满意颔首,临行前却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陛下还说......"他瞥了眼帐外巡逻的亲兵,"湖广官府若有异动,李将军可便宜行事。"
李勇当即再拿出一张5000两的银票,“湖广官场必有问题,请帮公公帮一个小忙,调松江知府陈元化来湖广助我。“
待太监身影消失在风雪中,李勇立刻召来诸将。中军帐内,沙盘上襄阳、荆州的标记格外刺目,旁边还插着两面小旗——一面写着"踏破天",一面写着"夺天王"。
"诸位,"李勇指尖点在湖广地图上,"这趟差事,不仅是平叛......"他目光扫过众人,"标志着我金山开始逐鹿中原,更是要开拓我西域之疆土!"
帐外,南风拂面,卷着细雨扑向旌旗。一场关乎湖广安危、甚至牵扯朝堂暗线的征战,就此拉开序幕。
我们将时钟拨回崇祯四年的腊月,腊月的川滇大地,寒风裹挟着残雪掠过山野,却裹不住李标与吴承志眼中跃动的光芒。他们站在成都府衙的高台上,眺望这座刚经历"和平演变"的古都——三个月前还剑拔弩张的官民对峙,如今已化作市井间的烟火气。
"银子与土地,果真是最好的说服。"李标轻抚着案几上摊开的《川滇治理图》,指尖划过用朱砂圈注的"同志会"分布点。这位金山镇的"治乱高手",将分田到户与银钱赎买相结合,如同春风化雨般消解了当地官军的抵抗意志。没有金戈铁马,没有烽火连天,那些曾视百姓为草芥的旧官僚,在"每县成立民团"的号召下,纷纷放下刀枪,转而成为维护地方安宁的新力量。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死死攥着祖宗田产不放的顽固地主。当"海外移民"的号召响起,他们竟拖家带口登上开往南洋的商船——纷纷后悔何必为一点点祖宗的田产,与新朝廷对抗,现在可好,全部统一发配海外当逍遥庄园主!"这比动刀兵省事多了。"吴承志望着码头渐行渐远的船影,忍不住调侃,"大明的百姓,果然最好管理,最识时务。"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川东。那里是纯正的"踏破天"与"夺天王"之流的起义军,本是朝廷眼中的"暴民",却在新官府的"糖衣炮弹"下土崩瓦解。起义军士兵发现,山下的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急着回乡分田,有人干脆下山到"夺天王"的报名点应聘——毕竟,那边不仅"高薪按月发",装备精良,职业稳定,风险系数更是低得可怜。
"头目们都带着整座山寨来投诚了。"李标展开情报,嘴角噙着笑意,"有人想直接当'连长',有人想展现一技之长,在新官府谋个“警所所长”。"昔日占山为王的土匪们,如今纷纷转型为种田大户、民团成员、新军将士,甚至做起跨境贸易。那些曾不可一世的头目,如今在民团里领着俸禄,反倒比造反时过得更安稳。
"大明官府都没了,造谁的反?"李标合上卷宗,望向窗外阴霾渐散的天空,"公平竞争,竞争不过咱这冒牌'土匪'!打,又打不过,难道真在山头天天喝西北风?人心思变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