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陨星山巅与七星引路(1/2)
寂静海涡眼的吞噬之力,并非狂暴的撕扯,而是一种更令人心悸的、仿佛连存在本身都要被抹去的虚无牵引。刘臻运转初成的三才共鸣之力,周身流转着微弱的、却蕴含秩序真意的三色光晕,如同逆流而上的游鱼,艰难地抵御着那股源自归墟的吸力,沿着涡眼边缘那相对稳定的能量平衡带,一步步向内深入。
越靠近中心,压力越大,光线彻底消失,只剩下绝对的黑暗与死寂。怀中的“星髓”散发出稳定的微光,成为唯一的光源与坐标。他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分心,将心神与三才之力融为一体,感知着能量流动最细微的变化,寻找着那条通往“陨星山巅”的、守夜人提及的隐秘路径。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他感觉三才之力即将耗尽,心神濒临极限之时,前方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点极其微弱的、不断闪烁的星光!那星光并非来自上方,而是源自涡眼深处,仿佛黑暗海洋中的灯塔。
就是那里。
刘臻精神一振,催动最后的力量,向着那点星光奋力冲去。随着靠近,星光逐渐放大,最终化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扭曲不定的光之门户。门户之后,隐约传来不同于死寂海的、更加浩瀚而混乱的星辰气息。
他毫不犹豫,一步踏入门户。
刹那间,天旋地转,仿佛穿越了某种空间屏障。当双脚再次踏上实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一窒。
他已置身于一座巍峨耸立、仿佛刺破苍穹的孤峰之巅!脚下是暗沉如铁、布满撞击坑和熔融痕迹的岩石。举目四望,周围是翻滚不休、色彩斑斓的能量云海,云海之下,是广袤无垠、死寂破碎的星陨之地。而头顶的天空,不再是昏红或铅灰,而是一种深邃剔透的墨蓝色,无数星辰如同钻石般镶嵌其上,比以往任何地方所见都要清晰、明亮,仿佛触手可及。七颗尤其璀璨的星辰,排列成勺状,正悬于正天顶,散发出磅礴的星辉,与脚下山巅隐隐共鸣。
这里,便是“陨星山巅”,七星连珠之夜的关键之地。
山巅面积不大,怪石嶙峋,中心有一片相对平整的区域,地面上刻印着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与守夜人石台图案相似的星辰阵法。阵法中心,矗立着一根残缺的、焦黑的石柱,仿佛曾被天雷轰击。空气中弥漫着精纯却狂暴的星辰之力,以及一种万古苍凉的气息。这里仿佛是远古星辰坠落时的撞击点,也是观测诸天星象的绝佳平台。
然而,刘臻敏锐地察觉到,山巅之上,并非只有他一人先到。在边缘一处岩石的阴影中,残留着一丝极其隐晦、却带着阴冷邪异的能量痕迹,与“蛇瞳”的气息同源,但更加古老深沉。而在另一侧,一块断裂的石碑旁,则有微弱的、带着血腥味的暗红符文一闪而逝,那是“影月”高级教徒活动过的迹象。
看来,对“七星连珠”和“起源之点”虎视眈眈的,远不止他一个。各方势力,早已将触角伸到了这最终之地。
刘臻心中凛然,更加警惕。他找了一处背靠巨岩、视野相对开阔的角落,盘膝坐下,取出“星髓”握在手中,一边快速恢复消耗巨大的三才之力和体力,一边仔细感悟着山巅独特的环境。
此地的星辰之力异常活跃且精纯,对于修炼三才共鸣术大有裨益。他尝试引导星光入体,与三石之力交融,发现效率远超“寂静海”。同时,天顶那七颗璀璨主星散发出的独特波动,也让他对“七星连珠”可能引发的天地异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守夜人传授的共鸣术中有提及,需引动七星之力为辅,方能更好地撬动“起源之点”。
时间紧迫,距离守夜人预估的百日之期(七星连珠之夜)越来越近。他必须争分夺秒,在此地彻底巩固三才共鸣,并熟悉七星之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臻进入了废寝忘食的苦修状态。白日,他观摩星辰运转,感悟七星韵律,将丝丝缕缕的七星辉光引入体内,尝试与三才之力初步结合。夜晚,当星辰之力最盛时,他便在中央阵法边缘,全力运转三才共鸣术,引动“生”“息”“镇”三石之力,使其在体内形成更加稳定、更加强大的循环涡流。
过程依旧艰难。七星之力霸道狂烈,与相对温和的三才本源融合时,时常产生剧烈冲突,令他经脉胀痛,几欲裂开。而引动远方的“镇石”共鸣,也需耗费海量心神,稍有差池便会遭到反噬。但有了“星髓”的持续滋养和之前数次生死搏杀的经验,他总能险险稳住阵脚,一次次在崩溃边缘将力量拉回正轨。
同时,他丝毫不敢放松对周围的警戒。那残留的“蛇瞳”与“影月”痕迹,如同毒蛇的警告,提醒他潜在的威胁。他数次察觉到有隐晦的意念扫过山巅,但对方似乎也有所顾忌,并未立刻现身发难,仿佛在等待更好的时机,或许就是在七星连珠之夜。
这一日,正值深夜,星辉如练,七颗主星光芒大盛,排列的弧度已近乎完美连珠之象。刘臻心有所感,再次于阵法中心演练三才共鸣。这一次,当他将心神调整到极致,引动三石之力的刹那,异变突生。
天顶七星仿佛受到了召唤,投下七道凝练如实质的璀璨光柱,精准地灌注到地面阵法的七个关键节点!整个阵法瞬间被激活,纹路亮起耀眼的光芒!同时,刘臻体内的三才涡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膨胀,与脚下的阵法、天顶的七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