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郭林怒(1/2)
李长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装,虽然是末世,但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严整。他率先迈步走出了指挥所。
阳光有些刺眼,指挥所外的广场上,战士们正在进行日常的操练,呼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力量感。
陈默和孙德胜一左一右,跟在李长空身后。三人穿过操场,走向安置外来人员的临时帐篷区。
一路上,陈默能感觉到,李长空的步伐不疾不徐,但每一步都异常坚定。这位西山据点的掌舵人,显然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接待郭林等人的帐篷,设置在指挥所侧翼大约一百米的地方,不远不近,既能表示尊重,也处于核心防区的严密监控之下。
帐篷外,站着两名哨兵,是西山据点自己的战士。而在帐篷门口,还站着两个穿着笔挺、但款式与西山制式略有不同的军人。他们神情严肃,站姿如松,双手垂在身侧,但陈默能看出身穿作战服的他们,腰间鼓鼓囊囊,显然是配了手枪。
看到李长空一行人走来,尤其是李长空肩膀上那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将星,门口的两个外来军人瞳孔微缩,立刻站得更直,但并没有立刻敬礼,只是目光紧紧地锁定了他们。
直到李长空的警卫员上前一步,低喝道:“李司令到!”
那两人才猛然反应过来,啪地一声,并拢双脚,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李长空微微颔首,没有停步,直接掀开了帐篷的帘子。
一股混杂着汗味、尘土味和轻微血腥气(长途跋涉沾染的)的味道扑面而来。
帐篷内光线不算明亮,正中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他正低头擦拭着一把手枪。听到动静,他猛地抬起头,动作迅捷如猎豹。
当他看到为首的李长空时,握枪的手明显一顿,随即迅速将枪插入枪套,站了起来。
帐篷内还有另外三名军人,也都在同一时间起身,神情戒备。
这个为首的男人,无疑就是郭林。
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洞穿人心。
郭林的目光在李长空肩上的将星上停留了零点五秒,又迅速扫过李长空那张饱经风霜、满是坚毅的脸庞。
不需介绍,那种久居上位、统领千军的气势,以及那标志性的将星,都无不表明——这个人,就是西山据点的总司令,李长空。
“啪!”
郭林猛地立正,敬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军礼,声音洪亮:
“报告首长!京都警卫连连长,郭林!奉命率队途径此地,向您报到!”
他只字未提齐州市,只说了“京都”,这无疑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后台。
李长空回了一个军礼,神色平静地打量着他:“郭连长,欢迎来到西山据点。一路辛苦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刚刚听手下人汇报,说郭连长你们是从齐州市方向过来的?”李长空故作不知地拉过一张行军马扎,坐了下来,示意他们也坐。
陈默和孙德胜则如同两尊门神,分立在李长空身后,一个沉静如水,一个威猛如山。
郭林却没有坐。
他依旧站得笔直:“报告李司令。我们是从齐州市那边来的。我们奉京都张天德秘书长的命令,前来西山据点,接王正同志,返回齐州市军区。”
他特意加重了“张天德秘书长”和“接”这两个词。
指挥所内的气氛瞬间凝重了几分。
孙德胜闻言,鼻孔里几不可闻地哼了一声,被李长空一个眼神制止了。
陈默则在观察郭林。他说出这番话时,下巴微抬,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姿态。这是来自“上级”的天然优越感。
李长空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只是“哦?”了一声,仿佛在思索“王正”是谁。
过了几秒,他才恍然大悟般地点点头:“王正啊……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人,之前从京都那边逃难过来的幸存者之一。”
他这副轻描淡写的态度,让郭林的眉头微微皱起。在他想来,王正既然是张秘书长的小舅子,在西山据点不说享受优待,至少也该是人尽皆知。
“既然是张秘书长的命令,我们西山自然要配合。”李长空话锋一转,显得非常通情达理,“王正同志现在应该在后勤三区的幸存者营地。”
他转向帐篷外,喊了一声:“警卫员!”
一名身材精悍的警卫员立刻跑了进来:“到!”
“你叫张山是吧?”李长空问道。
“是!司令员!”警卫员张山回答道。
“好。张山,你带郭连长他们,去一趟后勤三区的A区帐篷区,找一个叫王正的人。”李长空吩咐道,“郭连长他们远来是客,务必把人平安交接好。”
“是!保证完成任务!”张山敬礼。
李长空站起身,看向郭林:“郭连长,我就不耽误你们执行公务了。人找到后,如果需要休整,西山据点随时欢迎。如果急着赶路,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必要的补给。”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示了配合,也下了逐客令。
郭林深深地看了李长空一眼。他感觉自己像是打在了一团棉花上。对方既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强硬对抗,一切都公事公办,让他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都没了用武之地。
“多谢李司令。”郭林再次敬礼,“公务在身,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说完,他对手下人一摆头:“出发。”
一行七人跟着警卫员张山,快步离开了帐篷。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孙德胜才忍不住开口:“司令,就这么让他们把人带走了?那个王正,就是个缩头乌龟,还是个搅屎棍!在我们这里惹了这么多了乱子,把他交回去,万一他在那个什么张天德面前胡说八道……”
“人,总是要带走的。我们没理由扣着他。”李长空打断了孙德胜,他重新踱回帐篷外,望着远处忙碌的基地。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和凝重:
“我只希望,王正那小子……不要再节外生枝,搞什么事情。否则,事情闹到了张天德那里,彼此都很难收场。”
陈默站在一旁,心中了然。
李长空不怕王正,也不怕这个郭林。他怕的是“张天德”这个名分所代表的政治麻烦。
末世,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还有人心和政治的角力。
王正的帐篷距离指挥所所在的中心区域,的确有些距离。
警卫员张山领着郭林一行人,穿过了警戒森严的军事区,走过了热火朝天的工坊区,逐渐进入了外围的幸存者居住区。
一路上,郭林等人一言不发,但他们的眼睛却一刻都没有停歇。
身为京都警卫连的精锐,郭林的任务不仅仅是接人,更是要评估这个盘踞在西山的“地头蛇”的真实实力。
然而,越看,郭林的心就越沉。
在来之前,他设想过西山据点的样子。或许是军阀割据的铁血萧条,或许是苟延残喘的末日贫穷。
但他看到的,却完全颠覆了他的想象。
走在齐州市军区,也就是他们现在的临时驻地,郭林看到的幸存者是什么样的?
是麻木。
是死寂。
是行尸走肉。
在齐州,幸存者们住在拥挤的隔离区,每天为了巴掌大的一块黑面包,可以出卖尊严。他们的眼中只有恐惧和饥饿,没有明天。整个军区,除了军队的肃杀之气,剩下的,便是让人感到压抑的死气沉沉。
可这里呢?
郭林一行人刚走出军事区,就看到了一片被开垦出来的田地。几十名幸存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正在田间劳作。
虽然现在是末世,物资匮乏,但这些人身上穿着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却很干净。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还有说有笑。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田埂上追逐着一只宠物狗,银铃般的笑声传出老远。
郭林脚步一顿。
笑声……在末世里,这比黄金还要奢侈。
他转头看向他的手下,发现他们也都在看着那片田地,神情震撼。
警卫员张山似乎习惯了这种目光,他颇为自豪地介绍道:“那是我们的农垦队。咱们司令员说了,人是铁饭是钢,在西山,只要你肯干活,就绝对饿不死。”
郭林没有接话,心中却泛起了惊涛骇浪。
“饿不死”,这三个字,在齐州,张天德秘书长都不敢轻易许诺。
他们继续往前走,进入了帐篷区。
这里就是个大型的“城中村”,帐篷和简易房鳞次栉比。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里并不脏乱。
道路是规划过的,很整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公共的取水点和厕所。
他看到有妇女在帐篷外晾晒衣物,看到有老人在编织藤筐,甚至还看到了一个简陋的“学堂”,十几个孩子正坐在小马扎上,听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讲课。
最让郭林震撼的,是这里每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在他的观察中,他发现这里的幸存者,哪怕是衣衫褴褛,哪怕是面黄肌瘦,但他们脸上……是有笑容的。
他们的眼睛里,是有光的!
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忱,是对明天的希望。
“这种状态……就犹如他们已经度过了末世一样,整个据点内充满了生气!”
郭林心中这个念头不可遏制地冒了出来。
两相一对比,齐州军区那死气沉沉的“安全区”,简直如同地狱。
郭林甚至都有种荒谬的意愿——他想留在这里!
他立刻掐灭了这个念头。他是军人,是张天德秘书长的警卫连长,他有自己的使命和忠诚。
但这个西山据点,这个李长空……在他心中的威胁等级,被瞬间拔高到了顶点。
一个能让幸存者在末世里活得像“人”的地方,它的凝聚力,远比几千杆枪更可怕。
“张山同志,”郭林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那个王正……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他试图套话。
张山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挠了挠头:“王正?他……怎么说呢。我们据点一视同仁,按劳分配。他刚来的时候,也给他安排了工作,就是登记物资,很轻松的活儿。”
“然后呢?”
“然后……他就嫌累,不干了。”张山撇撇嘴,“不干活,按规矩,伙食标准就得降到最低,饿不死那种。但他比较特殊,就没有这样对待他,后来他就干脆不出门了,连饭都懒得去领,整天躲在帐篷里……要不是和他从京都一起来的还有几人的话,估计得饿死。”
郭林闻言,眉头锁得更紧了。
张山的这番话,听起来合情合理,但郭林却本能地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懒?
王正他或许不是什么大才,但郭林也算见过几面,那是个极度精明、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会懒到连饭都不去领?
这其中,怕是有隐情。
要么,是这个张山在撒谎。要么,是这个王正,在西山据点……受到了某种非人的待遇,导致他精神崩溃,自暴自弃了。
想到这里,郭林的心情又沉重了几分。
如果王正真的在西山出了事,那他回去,可没法跟张天德交代。
“到了。”
张山在一顶破旧、肮脏的帐篷前停下了脚步。
这顶帐篷和其他帐篷相比要大的多,但周围有些空荡,没有邻居。
帐篷本身也和周围那些打理得还算干净的帐篷格格不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