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开设兴趣班(2/2)
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越来越热烈。
看到这一幕,江晚心里踏实了许多,她知道,只要迈出第一步,后续就会顺利很多。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先开办针织、烘焙和象棋三个兴趣班,根据情况再考虑增加其他课程。
确定方向后,江晚立即行动起来。
她在县里的关系网这时发挥了作用。通过青少年宫的朋友介绍,很快找到了一位退休的西点师刘阿姨,她听说秀水村要办公益兴趣班,很爽快地答应担任烘焙老师。
象棋老师更是顺利,村里的退休教师王老师毛遂自荐:
"我教了三十年书,对象棋也略有研究,要是大家不嫌弃,我来教象棋班。
"
然而,寻找针织老师却成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江晚先是跑遍了县城里的手工艺品店和毛线店。
在一家名为
"巧手坊
"的毛线店里,她遇到了一位和蔼的老板娘。
"你想找针织老师?
"老板娘一边整理着货架上的毛线,一边摇头,
"现在很少有人教这个了。现在的衣服都是成品,便宜又好看,谁还费时费力自己织啊?
"
她拿起一件货架上标着
"手工编织
"的毛衣给江晚看:
"你看这个,标的是手工,其实是机器仿的。真正手工织的,光成本就要贵上好几倍,根本卖不动。
"
老板娘好奇地问:
"你们是想学了之后卖手工织品赚钱吗?那我劝你别费这个心思了,这一行不赚钱。
"
江晚解释道:
"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丰富一下村民的业余生活。很多婶婶阿姨其实会一些基础,但想学更复杂的花样和技术。
"
"这个想法是好的,
"老板娘点点头,
"但要找到合适的老师确实不容易。会精湛手艺的人年纪都大了,不愿意奔波;年轻人会的又不多。要不你去老年大学问问?也许那里有退休的老师傅。
"
江晚谢过老板娘,立刻赶往县老年大学。然而,那里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确实有几位会针织的老人,但要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定期去村里教学,要么只会基础针法,达不到江晚期望的教学水平。
一天奔波下来,毫无收获。江晚坐在回村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轻轻叹了口气。烘焙班和象棋班下周末就能开课了,针织班却连老师都没有着落。
接下来的几天,江晚几乎问遍了所有可能的人脉,甚至联系了县文化馆、手工艺协会,但得到的回复都是爱莫能助。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考虑是否先用视频教学替代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带来了转机。
那天,江晚去县农业局汇报展会后续工作,在走廊里遇到了一位面生的老奶奶。
老人满头银发,衣着朴素但十分整洁,手中拿着一个手工编织的手袋,上面的花纹精致独特,立刻吸引了江晚的目光。
"好漂亮的手袋!
"江晚忍不住赞叹道。
老人停下脚步,微笑着看向江晚:
"小姑娘喜欢这个?
"
"这花纹太特别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针法。
"江晚蹲下身,仔细端详着那个手袋,
"奶奶,这是您自己织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