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妙玉上京(2/2)
有些话,不必说透。
王爷虽常在皇兄那里吃瘪,该有的政治嗅觉却丝毫不缺。他立刻品出了这无声的暗示,当即起身:“本王这就进宫面圣!”
送走王爷,值房内重归寂静。
林淡负手立于窗前,脑海中不由浮现出《红楼梦》中关于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坦白而言,林淡对此人并无好感。无论是原着中的描写,还是他自己基于世事人情的推测,都让他觉得妙玉更像是一个披着出家人外衣的、矛盾的利己主义者。
红楼众生大多身不由己,纵有可恨之处,也总存几分令人唏嘘的底色。唯独妙玉,林淡认为她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选择。
她似乎始终沉浸在一种自我营造的、居高临下的“洁”与“空”之中,却从未真正超脱。说是修行,心却始终留在凡尘锦绣堆里。
自从与萧承煊相熟后,林淡对苏州常家的旧案已了解了七七八八。本朝文字狱并不盛行,常家当年获罪并非无辜受难。
他们在皇权更迭的敏感时期,于江南地带散布歌谣蛊惑人心,更大肆放印子钱敛财,以巨资支持其中一位皇子。
棋差一着,满盘皆输,最终迎来清算。
若妙玉果真是常家遗孤,她当真全然无辜吗?林淡不以为然。
她这些年所享受的锦衣玉食,哪一样不是建立在常家搜刮的民脂民膏之上?浸透着无数平民百姓的血泪。如今她年岁已长,林淡绝不相信她对自身家族的过往一无所知。
倘若她果真看破红尘,真心皈依,将那些非正道而来的钱财散尽用于济世行善,林淡或许还会对她生出几分敬意。
但事实却是,她口称“出家”,身边仆从环绕,用着价值连城的成窑五彩盖钟,心却比谁都眷恋尘世繁华。
书中赞她“精通佛法”,林淡看来,她或许熟读经卷,却未必真解其义。
单看她对刘姥姥那般毫不掩饰的鄙弃与嫌恶,便知她所修的“心”,离慈悲包容的佛家真谛何止千里。
熟背几卷经文,与真正勘破、放下,实是天壤之别。
窗外天色渐暗,林淡收回思绪。
无论他个人好恶如何,此事既已上报,且涉及可能隐藏的身份,最终如何发落,终究要看宫里的意思了。
他提起笔,继续处理眼前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