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奏开商部 下(1/2)
刚才还义正严辞的礼部尚书张大人,此刻脸色发白,心中叫苦不迭。
林淡这话太狠了!这分明是阳谋!把他架在了火上烤!
他这话说完,谁再反对设立商部,谁就成了阻碍皇上开创盛世、名垂青史的罪人!这顶大帽子,谁扛得住啊?!可偏偏,他一时竟找不到话来反驳这“名垂青史”的诱惑!
一旁没有出声的工部尚书周韬也憋得难受。
他本就属于已倒台的义忠亲王一派,如今在朝中日渐边缘化,忠顺王府的萧世子几乎要把他这个尚书架空。他知道林淡与忠顺王府交往密切,私下也查过林家底细,本想找机会攻讦。
可查来查去,林家上下,从林如海到林家村的族亲,竟无一人从商!
与朝中许多大臣家中一样,不过是购置田产、经营几间铺面收取租金罢了。若从此处下手攻击林淡,恐怕首先会得罪一大批同僚,皇上也绝不会理会。
他不由得心中怨念:这林家一门心思科举出仕,干干净净,好端端的替那些商户出什么头?!
林淡自然不知周尚书心中的百转千回,他趁热打铁,继续阐述核心观点:“臣历经数月,详查历代经济得失,认为之所以商户难管,弊端丛生,其根源在于朝廷从未真正‘管’过!除了订立几条税法进行征收或打压之外,大多是任其自生自灭,此乃治国之大忌!极易滋生官商勾结、盘剥百姓、乃至威胁朝廷之隐患!”
皇帝闻言,兴趣更浓,示意他详细说。
“臣之愚见,朝廷应立即设立专门衙署,主动介入、引导、规范商事活动!而非被动应对。”
林淡开始举实例,“譬如,定州官窑每年烧制瓷器,除宫中用度之外,仍有大量精美瓷器,更不乏因微小瑕疵而需销毁的残次品。但臣实地考察得知,海外洋人并不精通此道,反而追求奇特异域风情,并不以我们的标准为圭臬。朝廷只需设计一种有别于官窑正品的特殊印记,再以竞价拍卖的方式,将这些‘残次品’专售于洋商,所获之利,岂不足以充实一大笔国库收入?”
接着,林淡滔滔不绝,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从中央设立商部的架构、职能,到地方配套的税务稽查司;从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垄断专营,到对民间私营商业的规范、监督与扶持;从建立海关制度到统一度量衡、规范市场……他勾勒出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由国家层面深度介入并引导商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待他讲完,殿中那些初次听闻此策的大臣,几乎全都听傻了!这其中蕴含的想法太过超前,却又环环相扣,极具操作性!
皇帝的眼睛越听越亮,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如同潮水般涌入国库!
他激动地一拍御案,朗声道:“林爱卿真乃国之栋梁!思虑周详,见识深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