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书中规则(2/2)
可如今,荣国府两房早已分家,王夫人也已“病故”,贾政也被流放,贾赦那一房与薛家可没什么情分。薛家如今既无官司缠身,财力也大不如前,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又能以何种姿态,非要住进那已然不同往昔的荣国府呢?
这被迫改变的“条件”与似乎不可改变的“结果”之间,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林淡竟隐隐有些期待,想看看这个世界的“剧情惯性”或者说“修正力”,会如何为薛家铺就这条“必然”的进京之路,又会找出一个怎样合乎逻辑或者看似合乎逻辑的理由,让他们最终还是与贾府产生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这观察“书中世界”自我调整与演化的过程,倒比单纯处理织造局的俗务,更有意思了。林淡端起酒杯,轻啜一口,眼中闪烁着一丝看戏的期待。
――
东平郡王妃办事果然雷厉风行,不过短短数日,一封厚厚的书信便由专人快马加鞭送到了金陵驿馆江挽澜的手中。信中所言甚详,将远在平阳府任六品通判的卢大人及其家眷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林淡与黛玉一同凑在江挽澜身边,仔细阅读信件。
郡王妃在信中明确写道,这位卢大人虽只是京中卢氏家族的旁支,并非嫡系核心,但为官勤勉,风评甚佳,颇有清名,在任上未曾传出过任何贪墨或不法之事,品行端方。
其夫人李氏,也就是她们见过的那位李夫人,主持中馈,待人接物颇有章法,在平阳府女眷中风评不错,未曾听闻有何不妥当的言行。至于那位卢家小姐菱溪,信中亦提到她性子虽活泼些,但知书达理,心地纯善,并非那等刁蛮任性之辈。
“太好了!”黛玉读罢,眉眼弯弯,脸上是掩不住的欣喜,“二叔,二婶,我看卢姐姐就很好!既如此,便定下她可好?”她对那个眼神清亮、敢于直言的小姑娘,本就存着几分好感,如今得了长辈的肯定,更是满意。
江挽澜见黛玉这般开心,也笑着颔首:“既然母亲都说好,那定然是错不了的。卢小姐那日瞧着,确是个明理懂事的孩子,与你作伴,我们也放心。”
这第一位伴读人选,便就此尘埃落定。
几乎就在同一天,林淡又收到了恩师陈敬庭尚书从京中寄来的书信。
展开一看,林淡脸上不由露出几分意外的神色。原来,福大学士不知从何处得知康乐县主正在寻觅伴读,竟主动向陈尚书透露,自家有个小孙女,名唤福宛瑜,恰与黛玉同年,只略小上几个月,性情文静乖巧,饱读诗书,有意为县主伴读,一同进学。
陈尚书在信中言道,他已亲自见过那福家小姑娘,确是个沉静娴雅的,言谈举止颇有大家风范,想着康乐县主应该会喜欢,便修书来问询。
这倒是个意想不到的人选。福大学士对林淡有恩,林淡一直铭记于心。然而,关乎黛玉日后朝夕相处的伴读,林淡却不愿因人情而草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