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妥协还是坚守(1/2)
鲁迅先生说的可真好啊,中国人崇尚中庸是刻在骨子里的。任何事情都想着折中而行,很多事情折中的结果就是不甚满意了。
作为在基层混了二十余年的郑锦来讲,虽然不太懂的明朝机构的运行规则,但基本的脉络还是相通的。这可真的是到了郑锦擅长的地方了。
在郑锦眼中,漳州府久经战乱,民心动荡不安,一府之地不过三十二万人,真的可以说的上地广人稀。这么点人还要成立十个县衙,那才真的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更何况现在值得信任的人才还没有那么多。
对于基层的治理,郑锦是最为重视的,这是统治的根基,是万万不能够放弃的。农村稳,则天下稳。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于现有的县衙人员,郑锦是一个都不想留下,他们都是爬在身体上的寄生虫和吸血虫,不但会让正常的肌体生病,更会进一步欺压农村的百姓。
郑锦可不想自己大好的施政政策被这些虫豸们败坏。
邓会、陈永华等人是考虑到要迅速建立各县的政权,必须要联合各县乡绅,以便尽快的建立统治。是折中,也是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除县令、县丞、典史、县尉四个官位外,其余的职位全部交由各县乡绅负责。这是郑锦完全不能够接受的,若是这样妥协,那郑家军在各县的统治就是无根之木,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一点风波浪花就会消失无踪。
陈永华劝道:“世子,合并诸县可是绝大的事情,各县乡绅绝对不会同意的。目前,我军刚刚占领各县,基础不稳,各县极易发生动乱,若是被有心之人掀起动乱,我军在漳州的统治将会极大的不稳定。
现在同安的清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向漳州扑来。若是漳州不稳,极易内外勾结,夹击我军啊。”
邓会也支持道:“我军占领漳州不过数日,民心未定。当务之急,是笼络民心,建立政权,稳固统治。”
郑锦有些不满的道:“笼络民心?如何笼络?什么是民?那些才是民?”
邓会正色道:“世子,当今世道,当然是有田有地有人有势才是民。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为我们提供粮草、税银、民夫、兵丁、煤炭、铁矿等等物资,也只有他们能够帮助我们稳固统治,建立机制。也只有他们才能够通过自身的渠道获得清军的消息。
民心未附,始终是大忌。”
陈永华补充道:“世子,您知道我们军中有多少将士与这些乡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还有一些未出五服。军法未必就能够大过宗法。世子,万事,还是小心为上啊。”
郑锦心中一惊,又是范了经验主义错误了。但是要让他就这样妥协,心中又十分不甘心,若是这样将基层政权让出去,那想收回来,可真的要人头滚滚才能勉强收回了。
洪磊也加入到劝说的航列:“世子,不要低估了这些乡绅在各县的势力。他们或许不会成事,但绝对可以坏事。我军军力薄弱,不可能在诸县有较多的驻军。我们目前能够做的也只有让漳州府境内没有战乱这一点了。”
郑锦翻了翻白眼,道:“没有占领漳州的是这样,占领了漳州还这样,那这漳州岂不是白占领了。我们花费巨大,也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那占领漳州的意义何在?若是不能够掌握各县基层政权,稍有风吹草动,我们都没有办法的到消息。若有外来势力,岂不是这些县城转眼就失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