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 > 第230章 谁替我扶了队旗,谁就在骗我一辈子

第230章 谁替我扶了队旗,谁就在骗我一辈子(2/2)

目录

消息发布的那一刻,我正坐在社区图书馆外的台阶上,手里还攥着那枚红领巾。

手机疯狂震动,新闻弹窗不断跳出。

而就在此时,李维汉首次公开露面,在一场企业发布会上否认一切关联。

可镜头下的他,眼神飘忽,回答问题前后矛盾,甚至把“阳光链项目”说成了“阳光工程”。

视频被剪辑成《他慌了》合集,配上红领巾画面和童声朗诵的少先队誓词,一夜之间播放量破亿。

王训练官看到新闻时冷笑:“他们靠暗账活着,我们就让阳光照进每一分钱。”

李协调长则果断出手,将“阳光链”审查范围扩大至所有合作方高管背景。

一份“伦理黑名单”被公布,十余家与陈世昌、周鸿涛存在利益输送的企业赫然在列。

三家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其中一家连夜召开紧急发布会,宣布解除与李维汉公司的代理协议。

我站在窗前,看着城市灯火渐次亮起。

风吹动窗帘,红领巾的一角轻轻扬起,像一面未曾倒下的旗帜。

但这一次,我不再是一个人。

我站在图书馆窗前,听见外面孩子们在朗诵《记得》诗集,声音清亮如泉。

孙发言人的专访在凌晨两点播出,我守在电脑前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坐在伦敦演播厅的冷光下,身后是大幅投影——那枚褪色的红领巾、父亲的地契残页、还有1998年毕业照上,周芸搭在我肩上的那只手。

她的语气不激昂,却字字如锤:“一个送外卖的年轻人,用一块停走的怀表,撬动了二十年的沉默。他不是在追讨身份,他是在问:我们有没有权利,被真实地记住?”

当她说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里,不该有任何人成为‘被删除的人’”时,我的喉咙猛地一紧,像是被人攥住了呼吸。

窗外的夜风穿过树梢,带着初秋的凉意。

远处广场的大屏正循环播放这段专访的中文剪辑版,路过的行人驻足抬头,有人拍照,有人录视频转发。

不到两小时,#被删除的人#冲上热搜第一。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办公室发函的消息传来时,吴法律专家正在重写第四版证据摘要,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只说了一句:“他们开始怕了。”

怕?

我低头看着掌心的怀表,玻璃裂了一道缝,指针永远停在四点十七分——那是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间,也是今天档案馆打开文件夹的时刻。

巧合吗?

我不信。

但我更清楚,国际的关注不是庇护,而是火药引信。

他们会反击,用更隐蔽的方式,从更黑暗的角落。

我正想着,基地的加密通讯器突然震动。

李协调长接通视频会议,脸色凝重:“信号源未识别,未加密,直接接入公共频段。”

“谁会这么干?”

“想帮我们的人。”她说。

第一条消息跳出来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是农机厂老张的儿子。我爸1997年因举报周鸿涛虚报农机补贴被开除,三年后喝农药走了。我能提供当年的报销记录复印件,藏在老家猪圈顶棚二十年了。你们说的‘阳光链’审计……能查到海外账户吗?”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紧接着,第二条:

“省档案馆临时工,2003年参与过地籍数字化扫描。见过你们找的那份原始图,编号F-1937,有手工涂改痕迹,当时科长不让存档,我偷偷存了备份U盘。现在人在深圳,不敢寄,也不敢见面,但可以远程传输。”

然后是第三条、第四条……一个退休教师、两个下岗工人、一名乡村邮递员。

他们不说多余的话,只报身份、线索、证据存放地。

像一簇簇暗火,在风里悄然燃起。

我打开怀表,轻轻掀开背面。

里面压着的纸条换了新的,是赵队长的笔迹:“你看,火种从来不怕风,它等的是风来。”

眼眶发热。

这些人不是盟友,是同命人。

他们也曾被抹去名字、被调换档案、被一句“系统错误”打发一生。

而现在,他们选择在深夜按下发送键,把命运重新交到自己手里。

我正要回复第一条信息,忽然——

钟楼顶的旧信号灯亮了。

一闪,两闪,三闪……接着是两短,一短,再一短。

三长两短。

我猛地抬头望向窗外。

钟楼孤耸在城市边缘,锈迹斑斑的灯罩竟在黑夜中发出微弱却清晰的光脉。

那是父亲教我的摩尔斯密码。

“他们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