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找爸启事,贴满春天(2/2)
“爸。”我开口,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变压器……修好了吗?”
时间静止了。
他怔怔地看着我,眼里闪过一丝挣扎,像沉在深水底的人忽然看见光。
然后,泪水毫无征兆地滚落。
他抬起颤抖的手,指向虚空某处,嘴里喃喃:“小远……别碰开关……有电……”
那一瞬,我鼻尖发酸,眼眶灼热。
他知道我是谁。
他记得。
我不是在找一个失踪的父亲。
我在接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灵魂。
而此刻
手机震动起来。
是平台推送:#外卖小哥寻父音频全网破亿播放#热搜第一。
评论区沸腾如海。
可就在我低头瞥见一条转发量极高的视频链接时,心头忽然掠过一丝寒意——
封面标题写着:“父子重逢现场泪崩!林致远跪地喊爸全过程”。
可……我们还没见到面。
这个视频,是谁拍的?
我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几乎要抠进那层玻璃。
视频里,“我”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一个满脸褶子的老人颤巍巍伸手抚摸我的头,背景音是刻意压低的啜泣和煽情音乐——可那不是我爸,连声音都不像!
更荒谬的是,直播标题写着“感动全网父子重逢实录”,打赏金额已突破六位数。
“畜生!”我猛地将手机摔在副驾驶座上,胸腔像被铁钳绞紧。
他们不仅伪造真相,还在消费我的痛、我爸的疯、还有千万人曾真心落下的眼泪!
回到公益中心时,王资金专员正对着电脑怒吼:“查到了!这帮人注册了十七个马甲账号,专门蹭热点寻亲事件!现在全国已经有三十多个‘林父’被‘认领’了——山东说人在工地,四川说刚送进医院,东北甚至办了场‘认亲宴’收门票!”她眼眶发红,“有人真信了,连夜赶去认爹。”
张评估师冷着脸调出数据图谱:“虚假信息传播速度是真实消息的七倍。目前舆情扩散呈放射性爆破状,如果我们不反击,七十二小时内,真正的线索会被彻底淹没。”
我靠在墙边,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想起清晨时我爸坐在水泥凳上哼歌的样子,那么安静,那么脆弱。
他不是表演的道具,不是流量的燃料。
他是那个会因为我接错电线而暴跳如雷,也会在我发烧时整夜守着电风扇调节风速的男人。
“我们不骂。”我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让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我们也不解释。”我站直身体,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他们要演戏,我们就放真实。他们要热度,我们就给光。”
孙专家眯起眼:“你想怎么做?”
“把所有的原始数据公开——监控时间、声纹波形、口述史比对模型,全部开放查验。还有……”我顿了顿,“把我爸修电器的录音,放进每一个‘夜灯屋’。”
刘老师一怔:“那些老掉牙的技术讲解?”
“正是这些没人听的东西,才是真的。”我苦笑,“全世界都知道他说‘零线接地要双重保险’,可只有我知道,他每次说完这句话,都会习惯性地用左手小指敲三下桌面——因为他少的那一截手指,就是当年接地失误烧没的。”
三天后,城市角落三百个“夜灯屋”同步响起那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电压不稳别硬接,宁可晚修也不能伤人。”
“小孩碰电闸前,大人得先试一次。”
“电流要走直路,人心也一样。”
没有配乐,没有剪辑,只有沙哑的男声,一句句讲着早已过时的电工守则。
字幕缓缓滚动,最后定格在一句话上:
“他说,电流要走直路,人心也一样。”
没人知道这录音从哪来,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发原声片段。
有人留言:“昨晚在桥洞听到这段,哭了。我爸也是电工,去年走了。”也有人说:“这才是寻亲该有的样子,不是哭给谁看,而是让记忆自己回家。”
第七天,一个佝偻的拾荒老人走进归家驿站,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烧饼。
他递给我,嗓音嘶哑:“给……老林的儿子。你爸以前在西河桥下住过,总念叨——‘我儿爱吃芝麻酱拌面’。”
我接过烧饼,指尖发抖。
这不是台词,也不是剧本。
这是只有我爸才记得的事。
当晚,我爸第一次主动开口,望着窗外那盏彻夜长明的“夜灯屋”招牌,喃喃道:“我想去看看……那个灯。”
我点头,喉咙堵得说不出话。
第二天清晨,他准时醒来,默默拿起桌上那支旧电笔,靠近台灯插座,眉头微皱,低声说:“这电压……不太稳。”
春风拂过窗台,卷起地上厚厚一叠寻人启事。
纸页泛黄,边缘卷曲,像是被阳光晒透了许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