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战后余温,新程序章(2/2)
“这应该就是上古遗迹了。”林渊走近石碑,玄清剑靠近时,石碑上的符文突然亮起,投射出一道虚影——一名身穿白衣的仙尊手持青岚剑,正将定界珠嵌入石碑,身后是翻滚的混沌魔气。虚影中的仙尊转过身,竟与苏清漪有七分相似,她开口说道:“后世持剑人,若见此影,需将定界珠归位石碑,方能彻底封印混沌通道的余隙,否则魔气将在三百年后复生……”
虚影消散时,石碑中央浮现出一个凹槽,大小与定界珠恰好吻合。苏清漪从怀中取出定界珠,珠子在靠近凹槽时自动飞起,嵌入其中。瞬间,石碑上的符文尽数亮起,一道淡紫色的光罩扩散开来,笼罩整个回音谷,谷中残留的魔气被光罩净化,化作缕缕青烟消散。
林渊看着光罩外渐渐恢复生机的草木,轻声道:“原来定界珠的真正作用,是加固混沌通道的余隙。之前我们只用它激活封印,倒是忽略了这一点。”苏清漪点头,青岚剑在手中轻颤,似在回应石碑中仙尊的意志:“看来上古仙尊早就料到魔气会复生,才留下这处遗迹。如今定界珠归位,三百年内,天界与凡界应该不会再有魔气侵扰了。”
两人走出回音谷时,夕阳正斜照在忘忧谷的花海中,淡紫色的忘忧花在风中摇曳,却再没有之前的诡异气息。林渊看着远处的忘忧村,炊烟与晚霞交织成温暖的画面,忽然想起在凡间渡劫时的日子——那时他们还只是初入仙途的修士,如今却已担起守护两界的责任。
“接下来打算去哪?”苏清漪问道,眼中带着一丝期待。林渊握住她的手,玄清剑在剑鞘中轻鸣,指向凡界与天界之间的云海:“先回天界交还护界令,然后……我们去凡界走走吧。之前一直忙着战斗,还没好好看看这人间的山河。”
苏清漪笑着点头,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忘忧谷的花海上。玄清剑与青岚剑轻轻嗡鸣,似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欢呼。远处的云海中,南天门的光门闪烁着微光,那是他们来时的路,也是未来无数次守护之旅的起点。
这场跨越两界的浩劫终于落幕,而属于林渊与苏清漪的新旅程,才刚刚开始。他们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两人并肩,手握神器,便有足够的勇气,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剑魄琴心
宣和三年秋,雁门关外黄沙漫卷。林渊横枪立马,枪尖挑飞最后一名辽兵的头盔,猩红血迹溅在他玄色战甲上,宛如寒夜里绽放的红梅。这是他镇守边关的第五年,也是与苏清漪分离的第五年。
记忆回溯到熙宁十年的临安城。彼时林渊还是武举殿试的探花郎,在琼林宴后的曲江池畔,偶遇了抚琴的苏清漪。她素手拨弦,《潇湘水云》的旋律如流水般淌过青石巷,林渊手中的佩剑竟随琴声微微震颤。“此曲有山河气,姑娘好技艺。”他拱手行礼时,见她眸中映着满池荷叶,清澈如江南春水。
那之后,林渊常寻借口路过苏府墙外。有时是送一把新制的桐木琴,有时是捎一包临安城最负盛名的桂花糕。苏清漪从不拒人于千里,却也始终保持着分寸。直到那年上元节,林渊在观灯会上救了被地痞骚扰的苏清漪,她才终于将亲手绣的平安符塞进他手中:“林郎若有一日远赴沙场,此符愿护你周全。”
可好景不长,辽军南下的战报传到临安。林渊捧着调令彻夜未眠,苏清漪却在晨光熹微时为他整理行装。“我等你回来,再弹《潇湘水云》给你听。”她声音平静,指尖却将衣角攥出褶皱。林渊将佩剑拍在桌上:“待我平定边患,必八抬大轿娶你过门。”
边关的岁月比想象中更艰苦。林渊多次重伤,最凶险的一次,箭簇穿透肩胛,他却死死攥着怀中的平安符,在昏迷前仍喃喃着“清漪”。消息传回临安,苏清漪变卖了苏府半数家产,购置药材和棉衣,雇了商队运往雁门关。她在信中只字不提自己的窘迫,只说“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宣和七年冬,辽军主力被击溃,朝廷传旨召林渊回临安任职。他快马加鞭赶回去,却见苏府朱门紧闭,门环上结满蛛网。邻里告知,三年前苏清漪为救被辽兵掳走的百姓,落入敌军手中,从此杳无音讯。
林渊疯了般四处打探,最终在一座破败的山神庙里找到了她。苏清漪双目失明,指尖却还摩挲着断弦的古琴。“是林郎吗?”她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声音颤抖,“我还能弹《潇湘水云》,只是...看不见你了。”
林渊将她紧紧拥入怀中,泪水落在她苍白的脸颊上。他辞去官职,带着苏清漪隐居在西湖边。每日清晨,他会描出乐谱念给她听,她则凭着记忆拨动琴弦。春日里,林渊牵着她的手走过苏堤,告诉她桃花开得正艳;秋夜里,他为她披上披风,细说桂花香飘满庭院。
有人曾问林渊,放弃功名是否值得。他望着窗边抚琴的苏清漪,眼中满是温柔:“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唯有她,是我此生唯一的山河。”而苏清漪总会笑着补充:“他护过万里河山,我便护他往后余生。”
西湖的水静静流淌,琴声与低语交织,成了临安城里最动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