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三十二则(二十四)(2/2)
营营扰扰:形容人忙碌奔波、心神不宁的样子。
趋利避害:追逐利益,躲避灾祸。
徒劳心力:白白耗费心思和力气。
耳:罢了,表语气轻缓。
原文:
究何能增减毫末哉。
译文:
终究能对既定的命运有丝毫的增减改变吗?
注解:
究:终究、到底。
毫末: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这里指命运的微小改变。
哉:语气词,表反问。
原文:
先兄宫詹公,习闻庭训,是以主试山左,即以「不知命」一节为题,
译文:
我的兄长宫詹公(张廷璐),长期听闻父亲的家训,因此在山东主持科举考试时,就用《论语》中“不知命”这一段作为考题,
注解:
先兄:对已故兄长的尊称。
宫詹公:指张廷璐,张廷玉之兄,曾任詹事府詹事(古代官名,故称“宫詹”)。
习闻庭训:长期听闻家庭中的家训(这里特指父亲张英的教导)。
主试山左:在山东主持科举考试。
山左:古代对山东省的别称,因山东在太行山之左而得名。
「不知命」一节:指《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一段内容。
原文:
惜乎能觉悟之人少也。
译文:
可惜能够醒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
注解:
惜乎:可惜啊,表惋惜语气。
觉悟:醒悟、明白(“知命”的道理)。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张文和公(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提及,其父文端公(张英)常以“知命之学”教导子孙,闲暇时还会诵读《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的句子。
并指出人生的困厄与通达、得与失皆由天命注定,人无法违背,那些忙碌奔波、趋利避害的人,不过是白费心力、败坏品行,终究无法改变命运分毫。
此外,他还提到兄长宫詹公(张廷璐)长期受父亲家训影响,在山东主持科举考试时,便以《论语》中“不知命”相关内容为题,可惜能醒悟“知命”道理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