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沪上危情 > 第八章 古镇

第八章 古镇(1/2)

目录

露水还未干,陆砚从楼上下来,往里头的厨房探了探头。

灶上的铁锅正冒白气,女人的身影在雾里浮着,只看清围裙的蓝布角。

“老板娘,今天有没有头汤面吃?”

他扬声问,语气活像个吃白食的无赖。

“有的。”

白雾里飘出她的声音:

“老刘的朋友来了,肯定不会怠慢的。”

话音听不出特别热络,却完全不失招待的礼数。

沈语棠端面出来时,木托盘上的青瓷碗沉甸甸的。

面上堆着的鳝糊、焖肉、爆鱼码得整整齐齐,荤料比昨天还厚了半指,油星子在热汤上滚成小圈。

他挑了挑眉,暗自耻笑自己的恶趣味——

也不知道在期待什么,竟想着对方出言不逊、然后顺理成章地离开此地。

罢了罢了,积善之家有余庆,诚不欺我。

他开始大快朵颐,嗦出‘呲溜溜’的响声,没有半点不好意思。

因为马上就是垫资干活的傻蛋陆师傅。

十万块呢,到时候忙四十来天,确保中间不出纰漏、不被建材商宰客,最后自己能赚个两万来块就不错了......

很快他们也下来了,惺忪着眼,两人主打一个随性——

张野就算了,冯小军却是再也不见梳着油头,志得意满的模样。

哎,男人的花期竟是如此短暂。

“小军哥,攻略找好没有?”

“陆哥,找好了。”

他们坐在旁边,像等着投喂的麻雀。

陆砚把面香吹了吹,就当帮人提神醒脑了:

“要回去的事跟家里说了没?”

对方咽下口水,直勾勾地看着:

“一会就说。”

见其神志归位后,陆砚故意放亮声音:

“还好没说......咱们还是,帮人把活干完再走吧!”

话音落,堂屋里静了静。

只有灶上的水还在‘咕噜咕噜’地沸,水泡撞着锅沿,迸着白气。

冯小军愣了愣,张野刚要开口,后厨突然传来老板娘的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飘过来:

“语棠,跟阿婆说声,今个的课挪到下半日。等下你带几位哥哥,去镇上转转会呀。”

沈语棠正蹲在灶边添柴,闻言抬起头,脆生生应了句:

“晓得了姆妈!”

尾音里的雀跃藏不住,像被风吹起的蚕丝线,轻轻巧巧地飘。

陆砚隔着布帘,望着里面,她也正好瞧过来,笑了笑。

果然,还是小姑娘情绪价值给得足。

.......

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修这个民宿。

而看似家常便饭的装修事宜,也不是自己决定垫资干活以后,就一马平川了去。

等在前面的,还有数不完的确认事项和洽谈,一旦过程中发现和老板娘讲述的不一样,接下来合同签不签,就又生变数了......

车上没装行李,四人趁着八点的阳光往震泽古镇中心赶。

沈语棠指着远处的青砖塔说,那个塔叫慈云寺塔,往塔的方向走,就能见到最好的景点。

于是他们就朝着塔走。

车窗外,白墙黑瓦顺着水巷铺开,街边铺子的木匾看上去很旧。

乌篷船锁在桥边,路过时,仿佛可以听见晃悠几十年的摇橹声。

忽然一阵喧闹撞进来: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草草草,你为什么脑子长了泡~”

“去你的!”

路边晒谷场,几个半大孩子在追着跑,手里攥着土块当子弹,嚷着方言,笑闹声像碎珠子,滚得满地都是。

冯小军不由感慨道:“哎,童年的味道,一晃眼我也老了。”

张野:“...”

陆砚:“...”

你小时候的儿歌也这么野性?

懂了,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不一样!

而瞥过沈语棠的侧脸时,她攥着扶手,目光落在前方的路面。

看得出拘束,拘束下应该不是排斥,而是缺少类似的交流经验。

毕竟代沟在这,大家的童年不一样......

没多久,平整的马路铺开一排商业街,商业街开过,慈云寺塔就立在眼前。

乍看,青砖砌的塔身不算特别,飞檐翘角带着江南建筑的秀气,搁在古代该是地标,可在看惯了短视频奇妙景观的现代人眼里,属于中人之姿。

来都来了,不进去总感觉亏了。

三男一女踩着石板路步入寺内,塔周的建筑群在阳光下规规矩矩。

转了一圈,没有电影镜头中的宁静祥和,也没有故事性极强的钟声响起......总体感觉略显平淡。

倒是两侧祖师殿和迦蓝殿的题字扎眼——

活着,就已经是赚到了;你真的是在拜佛,而不是在拜私欲吗。

新漆的字,红得鲜亮,内容带着点直戳人心的锐劲,像朋友圈文案。

陆砚站了会儿,忽然咂摸出点意思:

这字里藏着当地的心思,懂年轻人想看什么,也肯在文旅上花力气。

此时,他猛地想起沈秀娥昨天的话——

发展非遗民生,可以申请政府补贴,装修费返三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