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真实的律师工作(1/2)
正式的债权人会议在法院举行,在此之前需要先开一定次数的业主会议。
显然,后者听起来比前者少了些严肃性,自由度相对较高。
如今距离第一次业主会议已是三天前。
顾南乔仍清晰记得自己刚走进会议室时的场景,锃亮长桌边坐满了人:
穿黑色羽绒服的大爷、套花夹袄的阿婆、面色蜡黄的中年夫妇,还有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
这便是涉及二十亿的烂尾楼重组案,最真实的业主面貌。他们并非西装革履,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
顾南乔推门而入的一瞬,几乎被无声的压迫感淹没。
那种无力,并非源于慌乱,而是问题太多、太杂,大脑一时如同宕机。
就拿最基础的一点来说——不同业主在会议中的表决权重不相同。
她早知道这对普通人来说极为反常识,也预感公布时必将引发剧烈反弹。
果然,当大爷大妈们高声质问‘都是业主,凭什么权利不一样’时,根本没人愿意静下来听一句法律上的解释。
事实冰冷而清晰:有人只付了20%的首付,有人却掏空积蓄付全款——
投入金额不同,权利自然不同。
就像独自买下整个玩具,与几个小朋友凑钱合买,产权份额怎能一样?
工作总不能因困难而停步。
上一场会议,她花了一个多小时仍无法让现场按序发言,更别说推选债权人代表。
也正是在那时才恍然:
自己这个晚辈之所以被派来负责如此重要的环节,或许正因为有经验的律师早预料到,首次会议根本讨论不出结果。
她更像一个情绪缓冲器,让愤怒的人们有个靶子去愤怒——维稳,才是首要任务。
真相往往吊诡而现实。
早知道花两百块请个幼儿园老师,效果说不定都比费力解释强。
今天是第二次业主会议召开的日子,顾南乔特意化了一个成熟而不失亲切的妆,努力往‘让人愿意听下去’的形象靠拢——
刚才,她看见叶莉在准备第四次债权人会议。
这当然可以看作一个消极的信号,但一次深呼吸之后,反而激起了她‘非要超额完成任务不可’的野心。
他们小组在整个案件中不过是一块拼图,而自己所做的,更是拼图之中最细碎的那部分——
面对如此碎片化的工作,又有什么可畏惧的?
“叮——”
电梯门缓缓打开,中君大厦31层的会议室近在眼前。
还没走进,里面大嗓门业主们用上海话进行的‘友好交流’已经声声入耳。
“呼——”
深呼吸,门‘咔嗒’一声被推开,她迈步踏入,高跟鞋清脆地敲击地砖,会场霎时静了一瞬。
那寂静并非出于尊重,顾南乔感觉无数道目光如枪口般对准自己,子弹已然上膛,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将所有怒火倾泻而出。
仿佛开发商不是一家公司,而是某个人。
此刻谁站在他们面前,谁就得背负全部骂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