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汉障不臣土 > 第239章 平衡术

第239章 平衡术(1/2)

目录

第一幕:无声雷

当北方的邺城,在血火与瘟疫中煎熬,当冉闵在绝境中,苦苦挣扎时。

千里之外的东晋都城建康,却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里没有震天的杀声,没有刺鼻的血腥,只有秦淮河的柔波、乌衣巷的静谧。

还有从高门大宅深处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清谈玄音与琴箫合鸣。

然而在这片,看似歌舞升平的帷幕之后。

一场不见硝烟、却同样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战争,正在王朝的心脏地带,进行着。

执棋者,正是那位,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的谢安。

谢安并未在,庄严肃穆的丞相府,处理公务。

而是如往常一样,在他位于,东山的雅致别业中。

窗外竹林掩映,流水潺潺,室内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散发着淡淡的檀香气味。

他正与人对弈,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静谧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

与他对弈的,并非什么高官显贵,而是他的侄子。

那位在之前战争中,崭露头角、如今手握北府兵精锐的谢玄。

谢安落子从容,神态闲适,仿佛全然沉浸在,棋局的方寸之间。

外界的一切兵荒马乱,都与他无关,然而他口中谈论的,却绝非风花雪月。

“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乃至虞氏,此次反应如此激烈,倒也在意料之中。”

谢安轻轻地,放下一枚白子,语气平淡。

“《土断令》触及的,是他们百年根基,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王珣前日,送来那篇《驳土断疏》,文采斐然,引经据典,倒是下了番功夫。”

谢玄眉头微锁,落下一枚黑子,攻势凌厉。

“叔父,他们不仅在,朝堂鼓噪,还私下串联。”

“听说甚至有人,暗中接触桓冲,欲借荆州之力施压。”

“北府兵中,亦有将领,收到来自建康的‘问候’,言辞暧昧,其心可诛。”

他年轻气盛,对于这些掣肘,深感不耐。

谢安微微一笑,端起旁边的青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

“玄儿,下棋,最忌心浮气躁。他们要闹,便让他们闹。”

“要串联,便让他们串联。水浑了,才好摸鱼。”

他话锋一转,声音依旧温和,却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陛下近日‘圣体’如何?”他问的是,那位被药傀和情蛊控制的,晋帝司马曜。

谢玄心领神会:“陛下近日,颇醉心于‘五行丹术’,于朝政……愈发不耐了。”

所谓五行丹术,不过是王国宝等人,用来进一步控制,司马曜的荒唐把戏。

“嗯。”谢安点点头,“既如此,明日便让陛下,下旨。”

“申斥王珣奏疏‘不体圣忧,空谈误国’,夺其侍中之职,令其闭门思过。”

“至于王珣,空出的位置……”他沉吟片刻,落下一子。

仿佛不经意地说,“让王坦之去吧。”谢玄眼中,精光一闪。

王坦之虽也出身,太原王氏,但属于旁支。

且是《土断令》的坚定支持者和执行者,与王珣等主流派,素来不和。

此举无疑是拉一派,打一派,在王氏内部制造裂痕,分化瓦解反对力量。

“那……桓冲处?”谢玄又问。荆州桓冲,手握重兵,态度暧昧,是最大的变数。

谢安从容地,将一枚被吃掉的棋子,收入棋罐。

“给桓冲去信,言明《土断》所括之荆州流民、土地。”

“所得赋税兵源,三成归于,荆州都督府调度。”

“另,表奏其长子桓伟,为江夏太守。”

又拉又打,明予实夺,给予经济利益和官职安抚。

但同时将《土断》的影响力,正式嵌入荆州地界,并安插人手。

“那……北府兵中,那些与建康勾连的……”谢玄做了个,切割的手势。

谢安摆了摆手,意味深长地,看着棋盘。

“棋局才刚刚开始,岂能自损棋筋?敲打一番,即可。”

“让刘牢之去办,告诉他,分寸自在心中。”

刘牢之是北府兵悍将,出身寒微,对士族本就无甚好感。

由他出面“敲打”,既能震慑宵小,又不至于,让谢安亲自沾血。

寥寥数语,稳定了建康朝堂,与地方军镇的风波。

似乎就在,这云淡风轻的落子声中,被悄然定下了调子。

谢安的平衡术,于无声处,已惊雷暗蕴。

第二幕:寒门刃

谢安的棋局,不仅仅在,朝堂之上。

他的真正杀招,往往来自于那些,被他提拔、倚为臂膀的寒门官员。

他们渴望上升通道,对盘踞高位的士族充满怨恨,是执行《土断令》最锋利的刀。

王坦之便是其中代表,他得到谢安的暗示和支持后,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

立刻以雷霆手段,在士族庄园,经济核心区吴郡,推行《土断》。

他不再像,褚怀璧在邺城那样,还需要借助无相僧的黑暗手段。

在东晋的法理框架下,他手握朝廷命令,行事更加“名正言顺”,却也更加冷酷。

一支由寒门官吏和北府兵低级军官组成的“度田使”队伍,开进了一个个士族庄园。

他们拿着鱼鳞图册,丈量土地,清查隐户,态度强硬,毫不容情。

昔日高高在上的,士族老爷们,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谩骂、抵抗、甚至暗中组织家丁,驱赶度田使的事件,层出不穷。

王坦之对此的回应,简单直接,在吴郡顾氏庄园,抵抗度田。

顾氏家主,被度田使以“抗旨不尊、殴辱朝使”的罪名,当场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