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战略策(2/2)
既展现了其名将的深远眼光,也透露出乱世枭雄的冷酷与务实。
他并不执着于立刻消灭某个具体敌人,而是着眼于整个天下棋局。
力求将突如其来的变数,转化为对己方最有利的棋子。
慕容泓用冥羽扇掩住半面,低笑道:“大哥算无遗策。”
“不过,与冉闵那屠夫合作?想想便令人作呕。”
“还是让他和他的‘乞活军’,在江东自生自灭吧。”
阳骛则虑事更周:“大司马,与匈人接触,风险极大。”
“彼辈狼子野心,恐非财物与空言所能打动。”
“若其索要实际利益,如借道、索地,该当如何?”
慕容恪冷冷一笑:“虚与委蛇即可,可许以空头承诺。
“如共分关中后,以黄河为界之类的鬼话。”
“真要借道?绝无可能!至于索地……凉州以西,随便他画。”
“总之,核心便是,尽可能地将他们的贪婪和毁灭欲,引向苻秦!”
计议已定,慕容恪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立刻去办!”
“选派使者之事,由四弟和阳先生共同负责,人选要绝对可靠,机敏善辩。”
“军中动向调整,由封弈去安排。记住,此事需高度机密。”
“绝不可让苻坚和冉闵,察觉我等与匈人有所接触!”
第三幕:暗流涌
慕容恪的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河北,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奉命与匈人接触的使团,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迅速组建。
正使选择了慕容泓麾下,一位极其擅长伪装与言辞的“影羽卫”统领。
化名“贾仁”,身份设定为河北大豪商,常年往来西域,精通数种胡语。
副使则是阳骛的一位门客,熟知地理与军政。
使团携带了丰厚的礼物,包括来自辽东的珍贵人参、东海的明珠。
河北精工打造的宝刀、以及数十名精心挑选的美貌胡姬,以及大量丝绸。
他们的任务并非真心结盟,而是执行慕容恪的“祸水西引”之策。
与此同时,慕容恪以“加强河南防务,应对冉闵”为名。
对驻扎在并州、司州的燕军,进行了微妙的调动。
一些靠近,前秦河东地区的哨卡和营垒。
看似“无意”地后撤了数十里,留下了一些防御的“空隙”。
这种举动,很快就被双方的前线斥候察觉。
消息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入长安和……可能正在关注东线的匈人探子耳中。
在邺城内部,慕容恪也加强了,对来自西方情报的收集。
他动用了慕容泓掌握的“影羽卫”,以及属于皇室的“镜鉴台”等情报力量。
全力打探匈人的详细信息,其关注点与长安的“冰井台”类似。
但更侧重于阿提拉的性格喜好、其内部权力结构、以及其仆从军的组成与忠诚度。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慕容恪的盘算再精妙,也难免会引起一些波澜。
首先是来自,燕国皇帝慕容俊的疑虑。
慕容俊虽将军政大权委于慕容恪,但身为帝王,对兵权和外部威胁有着本能的敏感。
他在宫中召见了慕容恪,言语间透露出对西线变故的担忧。
以及……对慕容恪按兵不动、甚至可能与“胡虏”接触的些许不满。
“皇弟,西边来了恶客,朕心难安。苻坚若败,下一个是否就轮到我了?”
“我大燕兵强马壮,何不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与虎谋皮,恐非良策啊。”
慕容俊倚在软榻上,语气看似随意,目光却紧盯着慕容恪。
慕容恪心中了然,皇帝这是既怕匈人,又怕自己权力过大,尾大不掉。
他恭敬地行礼,从容应对:“陛下明鉴。非是臣畏战,实乃为国谋万全之策。”
“匈人势大,锐气正盛,我军若贸然西进,正撄其锋,胜败难料。”
“即便惨胜,亦必元气大伤,届时南有冉闵,东有高句丽,恐生不测。”
“今坐观秦人与匈人相斗,乃以逸待劳之上策。”
“至于接触胡虏,不过是行离间缓兵之计,虚与委蛇,绝无引狼入室之心。”
“臣之一片忠心,天地可鉴,皆是为了大燕江山永固,陛下安枕无忧。”
他一番陈词,有理有据,既表明了战略考量,又安抚了慕容俊的猜忌。
慕容俊见他说得诚恳,神色稍霁。
又叮嘱了几句“谨慎行事”、“不可授人以柄”,便让他退下了。
另一方面,慕容恪的异动,也引起了南面冉魏的警觉。
建康城中,冉闵与玄衍、墨离等人正在商谈。
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慕容恪在河北边界,“异常”调动的消息。
“慕容恪这厮,又在搞什么鬼?”冉闵皱着眉头。
“苻坚在西边打得火热,他不去趁火打劫,反而把靠近河东的兵往后撤?”
“”难道是怕了那匈人,想当缩头乌龟?”
玄衍沉吟片刻,摇了摇头:“陛下,慕容恪非怯战之人,此举必有深意。”
“以臣之见,他非但不惧,反而想……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
“不错。借匈人这把刀,去杀苻坚。”玄衍走到地图前。
“他向后微撤,看似防御,实则是向匈人示弱。”
“并隐隐为匈人东进‘让’开了一条心理通道。”
“暗示匈人,他们的敌人是苻坚,而非他慕容恪。”
“此乃祸水西引之策,高明,但也狠毒。”
墨离阴恻恻地接口:“他想做渔翁,既如此,我们也不能让他太轻松。”
“‘鬼车’可以活动一下,在河北散播些消息……”
“就说慕容恪暗中勾结匈人,欲出卖中原,共分天下……”
“顺便,也可以给长安的苻坚提个醒,让他知道,他的东边,也并不安稳。”
冉闵眼中凶光一闪:“好!就这么办!给慕容恪找点麻烦!”
“他想坐山观虎斗,朕偏不让他如愿!”
一时间,围绕着,突然出现的匈人威胁。
慕容恪、苻坚、冉闵这三大巨头,展开了一场无声,却更加凶险的战略博弈。
慕容恪想驱狼吞虎,苻坚要固守待援,冉闵则欲乱中取利。
暗流在河北、关中、江东之间激烈涌动。
第四幕:弈者之心
夜色深沉,慕容恪独自一人站在王府花园的望楼之上,凭栏远眺西方。
夜风吹动他额前的发丝,带来一丝凉意。
他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黑白玉石棋子。
这是他与王猛多年前一次私下会晤时,王猛赠予他的。
寓意“天下如棋,非黑即白,然弈者之心,可灰可玄”。
如今,王猛在长安定然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局而殚精竭虑吧?
只是不知,他此番,会如何落子?
慕容恪的内心,并非表面看起来那般全然冷静。
匈人的出现,打乱了他先南后北、逐步统一的战略部署。
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但也蕴含着天大的机遇。
若操作得当,他真的可以兵不血刃地借匈人之手。
除掉苻坚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极大地削弱甚至毁灭前秦这个庞然大物。
届时,失去了苻坚和王猛的前秦,无论是由内部纷争而瓦解。
还是被匈人重创后奄奄一息,都将不再是大燕的威胁。
他就可以从容南下,收拾冉闵,或者北上,彻底扫平那些不听话的部落。
他甚至想过更远……若匈人与苻坚两败俱伤。
他是否有机会,西进收取关中?那可是王霸之基!
但风险同样巨大,匈人若真如军报所言,那般可怕。
一旦让其吞并关中,整合了秦陇的人力物力,其实力将膨胀到何种地步?
届时,一头吃饱了的中原巨狼,转头东顾,他慕容恪和大燕,能否抵挡?
与冉闵的临时合作能有多可靠?一切都是未知数。
还有皇帝慕容俊的猜忌,朝中其他亲王可能的不同意见,都需要他小心平衡。
这盘棋,太大了,对手也不止一个。
他需要绝对的耐心、精准的判断和冷酷的决心。
“禀大司马,”一名心腹侍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身后,低声禀报。
“‘贾仁’使团已顺利渡过黄河,进入羌胡活动区,正在设法寻找匈人前哨。”
“另外,南边传来消息,建康似乎有动动。”
“墨离的‘鬼车’,可能在河北散播不利于您的谣言。”
慕容恪闻言,眼中寒光一闪,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冉闵……终究是沉不住气。”他冷哼一声,“无妨,些许流言,伤不了筋骨。”
“传令下去,不必刻意辟谣,但要加强对各府郡的监控,防止有心人借机生事。”
“至于苻坚那边……他此刻焦头烂额,就算听到些风声,也未必有余力来管。”
他顿了顿,继续吩咐:“告诉慕容泓,让他的人盯紧高句丽和北方的柔然。”
“西边乱了,难保这些家伙不会起别的心思。大燕,不能四面受敌。”
“是!”侍卫领命而去。
慕容恪重新将目光,投向西方那无尽的黑暗,手中的棋子握得更紧了些。
“阿提拉……‘上帝之鞭’……”他低声咀嚼着这个名字。
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复杂难明的弧度。
“来吧,让本王看看,你这头西边的苍狼,究竟能把这中原的浑水,搅得多浑。”
“或许……你正是那把,能替本王打破这僵局的……利刃。”
他轻轻将棋子按在栏杆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微响。
弈者,已落子。接下来,就看各方如何应对了。
东方的巨龙,已然苏醒,冷静地审视着西来的狼群。
准备在这乱世棋局中,谋取那最终的胜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