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发无定出1-7

发无定出1-7(1/2)

目录

黄水疮

黄水疮的形状像粟米,起病时发痒,抓破后疼痛,外因是风邪侵袭,内因是湿热蕴结,流出的黄水会浸淫蔓延,导致疮疡反复生出。

“注释”这种病症起初像粟米一样,又痒又痛,抓破后流出黄水,浸淫蔓延成片状,身体各处都可能发生。是由于脾胃湿热,又受到外部风邪侵袭,相互搏结而形成的。适宜服用升麻消毒饮,热象明显的,外用青蛤散敷贴;湿气偏重的,用碧玉散敷贴就会见效。结痂较厚时,用香油滋润,注意避免接触水洗。

升麻消毒饮

当归尾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牛蒡子(炒)栀子(生)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甘草(生)升麻桔梗

每味用二钱为大剂,一钱五分为中剂,一钱为小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如疮生头面,减去归尾、红花。

“方歌”升麻消毒却风湿,归芍银花蒡翘栀,羌芷红花防草桔,黄水浸淫服渐失。

青蛤散(见鼻部“鼻?疮”相关内容)

碧玉散(见面部“燕窝疮”相关内容)

暑令疡毒小疖

暑天发生的疡疖,表现为红肿疼痛,伴有头晕、口苦,背部肌肤发红,与痈疽的发热情况不同,这种发热不分日夜,像火攻一样。

“注释”这种病症是暑天产生的疡毒小疖,起初在背部肌肤出现红晕,接着生出肿痛,发热没有固定时间,日夜不停,还伴有头目眩晕、口苦舌干、心烦背热、肢体倦怠等症状。初期适宜用荆防败毒散加藿香、黄连、石膏服用,外部治疗参照痈疽肿疡、溃疡相关治法。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相关内容)

瘴疽

瘴疽是因为感受了山间的瘴气毒邪,潜藏体内很久,疼痛附着在筋骨上,初期呈黑色,接着变为青色,像被拳打一样,应赶紧用砭刺法放出恶血,之后待脓液成熟再处理。

“注释”这种病症因感受山间的瘴气,潜藏在筋骨之间,时间久了,使人疼痛附着在筋骨上,刚开始出现黑色,皮肤麻木像木石一样。毒邪附着在筋骨上,用力按压才知有轻微疼痛,五六天后,毒势向外扩散导致浮肿,接着变成青色,如同被拳打的样子,出现寒战像疟疾一样,头部颤动、口角歪斜,手足冰凉,黑眼球紧缩变小。刚开始出现黑色时,赶紧用砭刺法,放出恶血;随后服用不换金正气散加羚羊角以泄除邪毒,接着按照痈疽肿疡、溃疡的治法处理。脓液成熟后溃破流出黄白色脓液是顺证,流出黑汁的则属险证。

不换金正气散

苍术(米泔水浸,炒)厚朴(姜制)陈皮藿香半夏曲(炒。各二钱)甘草(炙,一钱)

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肉二枚,煎一钟,去渣;稍热服,忌生冷、油腻。

“方歌”正气散因山瘴感,伏久生疽身战寒,平胃散加半夏曲,藿香姜枣服平安。

产后痈疽

产后发生的痈疽最为凶险,多因七情内伤、六淫外邪侵袭,加之瘀血滞留而形成,一旦脓肿将溃,用托里之法不可迟缓。

“注释”这种病症由于产后气血及经络都处于虚弱状态,有的因七情所伤,有的因六淫侵袭,与瘀血相互滞留而形成,属于极为凶险的证候。治疗方法应以大补为主,扶助身体根本,同时兼顾活血化瘀、生新血,对于外来的病邪则作为次要方面治疗。初期服用生化汤,根据证候加减药物,以消散毒邪;有表邪的服用清魂散,有里热的服用回生丹。当病情将要溃脓时,急需用托里的方药,拖延的话恐怕毒邪向内陷入,用药宜平和纯正,最忌讳使用发汗、攻下的峻猛药剂。其余关于肿疡、溃疡的治疗方法,都参照痈疽肿疡、溃疡的相关治法。

生化汤

当归(八钱)川芎(四钱)姜炭甘草(炙,四分)桃仁(去皮、尖,研泥,十粒)

水一钟半,煎六分,加无灰酒一小杯和服。

“方歌”生化汤宜产后疽,通滞和荣又补虚,归芎姜炭炙甘草,桃仁酒服善消瘀。

清魂散

荆芥(一钱)川芎(五分)人参甘草(炙)泽兰叶(各三分)

为末,黄酒调服。

“方歌”清魂产后风邪侵,荆芥川芎与人参,炙甘泽兰同作剂,能疏表证效通神。

回生丹

黑豆(煮熟,取汁三碗,去豆,三升)红花(炒黄色,入醇酒,大壶同煮三、五滚,去红花用汁,三两)生大黄(研末,一斤)苏木(用河水五碗煎汁,去渣,二两)

先将大黄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搅匀,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共熬成膏,离火,再入后药:

当归熟地川芎白茯苓延胡索乌药香附蒲黄牛膝桃仁(另研)苍术(米泔水浸,炒。各二两)白芍(酒炒)甘草(炙)羌活山萸肉(酒浸)三棱陈皮地榆木香五灵脂(各五钱)人参白术(土炒)青皮木瓜(各三钱)良姜(四钱)乳香没药(各一钱)

共研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黄酒炖化,通口服。

“方歌”回生产后存恶露,致发痈疽服可逐,除热活瘀荣卫和,红花大黄豆苏木,八珍羌萸棱延胡,乌药青陈榆香附,乳没蒲黄良膝瓜,木香灵脂桃苍术。

翻花疮

翻花疮是在疮疡破溃后产生的,表现为头大蒂小、像菌菇一样向外突出的赘肉,虽然没有明显的痛痒,但触碰后容易流血,多因血燥、肝虚及怒气郁结而形成。

“注释”这种病症是在生疮破溃之后,赘肉从疮口突出,形状像菌菇,头大蒂小,越是突出就越向外翻卷,虽然没有剧烈的疼痛和瘙痒,但如果不小心触碰损伤,就会流血不止,时间久了身体会变得虚弱。总的来说,是由于肝虚、怒气导致血燥而形成的。适宜服用逍遥散,外用时将乌梅煅烧成灰,与轻粉按同等分量研成粉末,撒在患处;或者将马齿苋煅烧成灰,用猪脂调和后敷在患处,都有效果。

逍遥散(见背部“上搭手”相关内容)

血风疮

血风疮这种病症发生在全身,疮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抓破后有脂水浸淫蔓延,多因肝、肺、脾经感受风湿热邪,郁积日久化燥,导致瘙痒,搔抓后渗出血津。

“注释”这种病症由肝、脾二经湿热,又感受外部风邪,侵袭皮肤,郁于肺经,致使全身生疮。疮形如粟米,瘙痒没有限度,抓破后,脂水浸淫成片状,使人烦躁、口渴、瘙痒,白天减轻夜晚加重。适宜服用消风散,外敷雄黄解毒散。如果日久风邪郁积在肌肤,就会耗伤血液、产生火邪,瘙痒加倍,夜晚不能入睡,挠破后渗出血液,心烦,大便干燥秘结,咽喉干燥但不口渴,这属于火燥血少。适宜服用地黄饮,外擦黄连膏、润肌膏,配合使用都有效果。同时要忌吃花椒、酒、鸡、鹅及动风的食物。

雄黄解毒散

雄黄寒水石(煅。各一两)白矾(生,四两)

共研细末,滚水调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