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婴儿部1-2

婴儿部1-2(2/2)

目录

水煎服。

【方歌】白牵牛散草橘红,白术桑白皮木通,阴囊相兼四肢肿,能逐膀胱热结壅。

五苓散

白术(土炒)赤茯苓(各一钱五分)猪苓泽泻(各一钱)桂心(五分)

水煎服。

【方歌】五苓白术桂心加,赤茯苓除心火邪,猪苓泽泻能分利,调和脏腑效堪夸。

立消散

赤小豆风化硝赤芍枳壳(麸炒)商陆(俱不宜见火,晒干,共研为末。各五钱)

用侧枯叶煎汤,候冷调敷肿处。

【方歌】立消阴囊肿痛注,因受风寒湿热毒,赤小豆与风化硝,芍枳同研加商陆。

导赤汤(见口部“口糜”相关内容)

脱肛

小儿脱肛如果是肺虚引起的,补中益气汤是首选方剂。如果出现肿硬作痛的症状,要清除体内的积热;若是脏毒导致的肛门外翻,就用脏连丸治疗。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于小儿气虚,肛门脱出体外,治疗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为主。如果出现肿硬疼痛的情况,是体内有湿热,应当用清热除湿的药剂来清除。如果生了脏毒,导致肛门翻出,就以脏连丸为主药。外部治疗用五倍子、老葱头、朴硝煎汤清洗患处。肿胀的话,用坎宫锭子涂抹,都有效果。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脏连丸(见臀部“痔疮门”相关内容)

坎宫锭子(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肛门作痒

肛门发痒是由于虫蚀所伤,下唇必定会生小白疮,服用九味芦荟丸,外用时撒上铜绿和雄黄。

【注释】这种病症是小儿肛门发痒,由虫蚀引起。观察他的下唇内侧,必定生有小白疮;或者耳朵前后,结有像串珠一样的小硬结,就是这种情况。医书上说:下唇有疮,是虫在侵蚀肛门,适宜用芦荟丸服用。外用雄黄、铜绿等量研成粉末,撒在患处就会有效。

芦荟丸(见齿部“牙衄”相关内容)

遗毒

遗毒是禀受而来,在胎中就已形成,若出现身体发红、没有皮肤的情况,就不容易痊愈;先是肌肤出现红点,接着发展为斑烂,染受的情况还能治疗,禀受的毒邪则难以治愈。

【注释】这种病症是先天遗毒于胞胎,有禀受和染受的区别。禀受是因为父母先患杨梅疮,而后孕育胎儿,婴儿出生后,就会周身发红没有皮肤,毒邪攻窜九窍,导致出现烂斑,患了这种病难以痊愈,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染受是先孕育胎儿,父母后来患了杨梅疮,毒气传到胎中,婴儿出生后,头上有坑凹,肌肤先出现红点,接着发作烂斑,严重的毒邪攻窜口角、眼眶、耳鼻,以及前阴、肛门等处导致破烂。初期应当用人中黄细末三五分,用土茯苓煎汤调稠,每天服用两三次。有肿胀的用太乙紫金锭水磨后涂抹。破烂的用黄柏蜜炙后研成粉末撒在患处,干燥的地方用香油调后搽涂。用药后有效果的,之后服用二黄散,十个中可以保住三四个。如果毒邪蔓延全身,日夜哭闹不止,不吃乳食,属于毒邪太盛而正气微弱,最终难以救治。

二黄散

胡黄连山慈茹(各二钱)甘草(生,一钱五分)牛黄(七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蜜汤调服。

【方歌】二黄散治遗毒方,胡连甘草共牛黄,山慈菇研为细末,每服三分加蜜汤。

太乙紫金锭(见胸部“脾发疽”相关内容)

痘里夹瘿

痘症中夹杂瘿病,生于颈项部位,形状像桃李、瓜枣一般,症状伴有身体发热、多口渴烦躁,这是痰气凝结导致的病症。

【注释】这种病症结在颈项,有的生在耳后、腋下,形状如桃李、枣、瓜,伴有身体发热、烦渴,由痰气凝结引起。痘症刚开始发作就出现瘿病的,治疗应采用托里、消痰、解毒的方法,像木通、桔梗、生地、甘草、蝉蜕、芍药、荆芥等药物,一样都不能少;而黄芩、黄连之类的药物以及耗伤津液的药剂,都不可使用。如果痘症发作在三四天时出现瘿病,那么毒邪会随痘疹外泄,随痘疹灌浆而排出,自然可以挽回保全而没有危害,适宜服用三消散。倘若此时出现红肿,将要化脓破溃,就会导致元气外泄,而痘浆必定不能充盈灌浆;趁还未破溃时,赶紧用黄芪卫元汤来补益元气。如果痘症到了七八天,正在灌浆时出现瘿病,用冲和饮子为主治疗。如果痘疮呈现苍蜡色而出现瘿病,适宜解毒同时保养元气;破溃后适宜用生肌玉红膏外敷。

三消散

当归赤芍天花粉甘草牛蒡子(炒,研)白茯苓生地黄红花蝉蜕(去足、翅)木通半夏(制。各八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六分服。

【方歌】三消痘发三四日,痰凝结瘿须当治,归芍天花甘蒡苓,生地红蝉通夏制。

黄芪卫元汤

黄芪人参当归桔梗红花甘草(炙)白芍(酒炒)防风(各一钱)

水煎,不拘时服。

【方歌】黄芪卫元瘿肿起,已溃未溃急补之,人参归桔红花草,防风芍药服无时。

冲和饮子

麦门冬(去心)人参桔梗当归黄芪柴胡白芍(酒炒)白茯苓天花粉荆芥防风连翘(去心)白术(土炒。各七分)

水煎服。

【方歌】冲和饮子麦门冬,参桔归芪柴芍苓,花粉荆防翘白术,痘发七天痰气凝。

生肌玉红膏(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