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传旨!戚继光年老无能,革职罢官!」(2/2)
「砰碎砰」明军的枪打的夜叉兵死伤惨重,再次惊到了了莽应里等人。
明军的火枪,也如此犀利!
西洋的火炮和火枪,居然都比不上如今的明军了?
这个事实不但缅人难以接受,就是西洋教官和雇佣兵也很难接受。
好在,明军那种厉害的火枪似乎不算太多,夜叉兵也的确悍不畏死,己方的攻击还在持续。
等到夜叉兵付出大量伤亡攻到城垛下,毛文龙立刻撤下火器兵,楯车随即上前,大队的长枪手和刀盾手跟著楯车出击。
最前面的,是毛文龙精心训练的一千重甲步兵,全部出自九边精锐,外罩精良的重绵甲,里面又是铁甲,两层好甲四十多斤,还佩戴面甲,手持虎枪、狼牙棒、长刀等兵器,威不可当。
「杀!」一千重甲步兵居高临下的压上,挡住了攀爬上来的夜叉兵。
双方一个照面,就是腥风血雨。强悍的夜叉兵,遇到铜墙铁壁般的明军重步兵,再也难以前进一步。
「噗嗤!噗嗤!」大片的夜叉兵被斩杀,可是明军的伤亡不到一半。
惨烈无比的白刀战,看的山下的缅甸君臣都是心惊不已。
夜叉兵都打白刃战了,居然还是攻不下!
缅军火枪队跟在后面,却无法射击,因为视野都被夜叉军挡住了。
等到最前面的夜叉军大量伤亡,队伍变得很稀疏之时,缅军火枪手刚要射击,忽然关城上一阵急促的哨声,刚才近身搏杀的明军重步兵忽然退下,关城前面再次出现大群的明军火器兵。
「砰砰砰一轰轰轰!」
双方的火器兵居然只隔著二十步的距离,相互怼脸开打,好像排队枪毙一般。
明军有城墙防护,又是居高临下,岱山造的火枪性能射速更好,顿时打的缅军火器兵抬不起头来。
硝烟弥漫之中,火枪的轰鸣震动群山,伴随著中弹者的惨叫哀嚎。
大群的缅军火器兵,被打死打死。可是城头的明军,也死伤不少。这么近的距离,一般盔甲挡不住子弹。
毛文龙的明军不是靖海军。其中两千火器兵,装备岱山火器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之前只是步兵,并非火器兵。
而缅军火器兵,却是训练了几年火器,更加熟悉火器战术动作。可惜的是,西洋火绳枪的装弹速度不如岱山造。
加上明军占据绝对的地利,缅军火枪兵更是吃了大亏。实际上光靠火枪兵,怎么可能登上城头?
而打前锋的数千夜叉军,几乎伤亡殆尽。
双方对射几轮,莽应里终于不甘的下令停止进攻,退下来。
缅军第二次攻击,伤亡了数千人,却再次失败了。
明军的伤亡也有千余人,但完全还能继续坚守。
「大明万胜!」关城又传来明军的欢呼。
莽应里看著哀嚎的伤兵,以及士气如虹的明军,脸色阴沉到极点。
却只能望关兴叹。
明军的强悍,明军火器的犀利,大出他的意料。要想攻下此关,怕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大王!」
智者、王叔、卑谬侯德多达劝谏道:「还是放弃攻打甘高关吧。我们半天时间,就伤亡了六七千!要是在继续耗在这里,就算能打下来,也会损失惨重,士气不振啊。「
「不!」莽应怒道,「正因为伤亡六七千,朕才要继续打下去!」
「传令,抽调车里兵,再攻!「
缅军将领们也不敢再劝,免得触怒大王。
然后接下来连接攻了几次,直到第二天下午,缅军再次伤亡数千,却还是攻不下甘高关。
仅仅两天时间,缅军就在关城下伤亡过万!
而明军虽然是守城方,却也伤亡了两千人。
「大王!」德多达跪下,「不能再耗在这里了。要攻下此关,怕是还要苦战好几天,还要伤亡几万人马!」
「不值啊!」
「便是几天后攻下来,这么大的损失也补不回来了!就算打下来,又哪有力气和朱寅决战?」
诸将也纷纷跪求,恳请放弃攻打甘高关。
不是认为打不下来,是认为代价太大,不值得。拼著伤亡好几万兵马,耗费宝贵的士气,就换来一个甘高关?
太不划算!
莽应里看著关城上的明军旗帜,终于叹息一声。
「好吧。绕开甘关,往北去密那,到了密那再徵调船只、粮草,顺江南下。」
万般无奈的缅王权衡之下,只能放弃甘高关,沿著掸邦高原的西缘,往北迤逦行军。
望著缅甸大军北去,毛文龙重要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不负主公所托,自己终于守住了甘高关。
还有很多手段,都没有机会施展呢。
缅甸大军放弃攻打甘高关,北上绕道的消息,当天晚上就飞报给朱寅。
朱寅接报后哈哈大笑。
「毛文龙真将才也!」
「诸位,莽应里已入彀中!最迟下,就是我军破敌之时!」
三月中旬的北京,春光灿烂。
这几天,总算传来了难得的好消息。
经略使、征虏大将军郑国望出兵后,在野狐岭击败察哈尔王前锋万余骑,占据要地野狐岭。
野狐岭,阴山龙脊之断阙,其势如天斧劈堑,割绝漠南漠北。所谓「北倚阴山余脉,南瞰幽燕平陆,壁立千仞,若天门坠阙」。
而桑干河(永定河)之源出于此,如悬壶倾注幽蓟,可从京师直接水路运粮。
郑国望在野狐岭调兵遣将,将野狐岭设为中军幕府所在,调度左、中、右三路二十万大军,刚好卡在左翼蒙古和右翼蒙古的中间,让察哈尔汗和三娘子的大军,东西难以呼应了。
进驻野狐岭这一招非常高明。郑国望进驻野狐岭,立刻让左翼蒙古十几万骑兵不敢放心攻打蓟州,右翼蒙古十万骑兵不敢放心攻打大同。
京畿的安危,总算暂时可缓了。不然左、右翼蒙古二十多万骑兵一起悬在头顶,一旦入关那就是第二次靖康之变!
朝廷接到郑国望占据野狐岭的消息,百官都是松了口气。
郑贵妃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这些日子,四弟还兼著主持「灭佛」,派兵抄没了很多大寺庙的金银产业,少林寺更是被逼的凭借一千二百僧兵造反。
结果还是被四弟的部将镇压了。
短短两个月,四弟没收了北方寺庙一千多万两的金银,数百万亩的田地,国库可谓发了大财!
四弟真是有办法啊。
郑贵妃也不管那些失去寺庙和富贵的僧侣如何咒骂四弟和朝廷,干脆直接下诏,封四弟郑国望为鲁国公!
郑国望一下子从伯爵跃升为鲁国公。群臣有心反对,可当此国难关头,他们也只能捏著鼻子认可,不好上疏反对,影响大局。
郑贵妃刚刚下诏封「四弟」为鲁国公,在西苑当值的高采就来禀报,说陛下索要南方捷报。
这是一个月来,皇帝第三次催促南方捷报了。皇帝总是问:这么久了,南京为何还没有攻下来?戚继光干什么吃的?
郑贵妃顿时犯了难。
哪有什么南方捷报?可是皇帝一再打听南方战事,也不能拖著不给啊。
「这样吧。」郑贵妃苦笑道,「朱寅那个贼子,不是率军去打缅甸了吗?不管如何,他去了缅甸总归是真的吧?」
高采明白了,「娘娘的意思是,告诉爷爷,寅贼逃到了缅甸?也是啊,朱寅可不就是在缅甸嘛。娘娘真是聪明绝顶!」
郑贵妃长叹一声,「事已至此,只能拖一天算一天的隐瞒到底了,咱们谁都没有回头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高采也哭丧著脸,「那就只能让爷爷再高兴高兴。奴才就伪造一道捷报,说南京已被收复,可惜朱寅逃到了缅甸。」
王锡爵、张位等大臣,听到这里,都是老脸发烧的闭上眼睛。
丢人呐,丢人呐。
这叫什么话啊?朱寅明明率军去打缅甸,结果成了逃到缅甸。
但贵妃也说的对,横竖朱寅在缅甸,不在南京!
西苑,太液池,广寒殿。
万历皇帝体胖怕热,这几年经常服用春丹就更是怕热。天气一暖和,他就移驾到了广寒殿。
修养放权八个月,他倒是把西苑逛了个遍,越来越觉得比在乾清宫舒坦。
这日,大明天子正在广寒殿和美女秘戏完,高采终于送来了捷报。
「爷爷喜!喜啊!」
「戚继光已经攻下南京,南京终于收复了!」
「哦?」皇帝肥胖的身子居然变得灵活起来,一下子跳下龙床,光著一双胖乎乎的脚丫子,一把扯过捷报。
随即,他圆胖的大脸庞上,就露出欣喜之色。
「好!叛军唯占据的南京,也被收复了!打了几个,不容易啊。」
可是喜色刚刚浮现,忽然脸色又是一沉,「朱寅和常洛那对乱臣贼子没有抓住,逃到缅甸去了?」
高采低头看著自己的脚尖,「奏报说,朱寅在缅甸,这肯定没错了。」
「戚继光怎么搞的!」皇帝冷哼一声,「怎么让贼首逃了出去?还逃到了缅甸?这是贼首在逃,未竟全功!」
「戚继光劳师费帑,未竟全功,遗留祸患,岂可担当名将二字?如此收复南京,是功是罪,当在两可之间!即便是功,朕许与不许,亦在两可之间。」
「传旨!戚继光年老无能,革职罢官!封爵之议,作罢!」
「哼,他想封伯,也要有这个福气!」
高采神色诡异,极力控制自己的表情,躬身道:「遵旨!」
PS:近七千字的大章节,求月票啊!蟹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