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低语诱导(1/2)
“微光小组”的旧仓库里,时间仿佛流逝得比外界更慢。空气中有尘埃在昏黄的应急灯光下飞舞,与菌脉主网连接薄弱的终端屏幕闪烁不定,显示着缓慢爬升的实验数据。莉亚和几位同伴围着一小块培育中的改良菌毯,屏息凝神。
“能量转化率…提升了0.3%。”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0.3%,这个在外界看来微不足道的数字,是他们耗费数月、利用废弃材料反复试验的成果。
这小小的成功,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这片被遗忘的角落漾起微弱的涟漪。小组成员的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久违的光彩——那是创造的喜悦,是突破禁锢的证明。
莉亚感到眼眶微热。她小心翼翼地将这组数据、连同简单的实验步骤,通过一个独立的、低功率的菌脉次级节点(这是他们悄悄搭建的,以避免占用主网资源)上传到了网络的公共信息库的一个冷僻角落,标记为“低优先级参考数据”。
她不敢期望这能引起多大关注,只希望能为这僵化的系统留下一点不同的“数据样本”,像一颗埋入冻土的种子。
然而,她低估了这点“微光”在极度保守和同质化的环境中,所能带来的刺激性。
生命网络主信息流。
那条“低优先级参考数据”如同异类的病毒,瞬间触发了底层共识协议的审核机制(这套协议在保守化后变得异常敏感)。数据本身无害,但其代表的“未经广泛评议的、非主流方向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特质,与当前网络追求绝对稳定和“成熟方案”的整体氛围格格不入。
几乎在数据上传的瞬间——主网络中便涌现出大量基于算法和群体情绪的负面反馈和质疑标记。“数据来源不明,可靠性存疑。”“实验方向偏离核心需求,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可能引入未知风险,建议忽略并归档。”
这些反馈并非来自某个个体,而是系统性的、基于当前网络保守共识的自动排斥反应。那条数据很快被淹没、降权,几乎无人真正看到内容,就被打入了“无关信息”的冷宫。
但这个过程本身,以及那0.3%提升这个“异常”结果,却像一道微弱的、却与众不同的能量签名,在高度同质化的网络背景中,留下了一个短暂的“凸起”。
“潜影一号”监控站。
远在数光年外,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的“潜影一号”,其超敏传感器瞬间捕捉到了生命网络信息流中这个极其短暂却清晰的异常波动!
“检测到目标网络内部出现非典型数据上传事件!”分析员的声音在加密频道中响起,带着一丝兴奋,“数据内容无关紧要,但其产生模式、受到的处理方式…与整体保守氛围存在显着偏差!信号源定位——新芽区边缘,一个非标准接入点!”
全息星图上,代表“潜影一号”的光点微微调整了姿态,其所有的监听和成像资源,瞬间从持续监控的磐石堡区域,分出了一部分,精准地聚焦向了新芽区的那个旧仓库!
莉亚和“微光小组”并不知道,他们这微不足道的成功,如同在无边的黑暗森林中擦亮了一根火柴,虽然光芒微弱,却瞬间吸引了远方猎手冰冷目光的短暂聚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