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乡村小圣医 > 第244章 远星低语

第244章 远星低语(1/2)

目录

五年。

时光的河流冲刷着创伤的创口,生命网络在废墟之上建立起一种新的、缓慢的常态。辉煌的过去沉入记忆底层,高效的中央系统成为遥远传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覆盖着残骸的、在低光照下顽强求存的苔原。这是一个效率低下、发展近乎停滞,却异常坚韧和分散的时代,后世称之为——苔原纪元。

生命网络(苔原纪元)。

曾经的菌脉主网依旧残存,但光芒黯淡,能量流转缓慢,仅能维持最基本的区域间物质能量交换。文明的活力不再体现于宏大的创新或复杂的协作,而是沉淀于无数个微小的、自治的社区节点。

这些节点大小不一,有的依托于尚未完全损坏的旧城区菌毯,有的则建立在边缘的、新开拓的简陋定居点。它们如同苔原上的地衣,仅仅依附于所能找到的任何资源,依靠着互助与极其有限的技术传承,维持着低水平的自给自足。

莉亚所在的“微光”据点(不再是“小组”)是其中较大的一个。他们早已放弃了任何超越性的研究,专注于practical的生存技艺:改良低光照作物的培育、修复和维护老旧的净水系统、利用有限的材料制作工具和药品。莉亚成为了备受尊敬的“长者”和协调者,她的威望并非来自权限,而是来自数年来无私的付出和实用的智慧。

希望新芽依旧生长在据点中心,它的光芒温和而稳定,净化范围局限于据点内部,成为了人们心中一种象征性的精神寄托,其真正的起源已渐渐模糊成传说。

交流变得稀疏而缓慢。远距离通讯需要中转多次,且极不稳定。知识以口耳相传和简陋的纸质或低功耗数据板记录为主,许多旧时代的科技因无法理解和维护而彻底失传。这是一种低熵的存在,平静,却也缺乏向上的动力。

联邦科学院观测站。

“潜影一号”早已被更先进的“默观者”平台取代。这艘代号“默观者”的科研船,长期潜伏于遥远的外围,其观测方式变得更加隐秘和非侵入性。

阿尔瓦博士(现已晋升为联邦科学院外星社会学部首席顾问)的团队,在这五年间撰写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论文,论述了“忒伊亚之种”(他们仍沿用此代号)在遭受重大创伤后形成的独特“低熵稳态文明模型”。

他们不再试图接触或取样,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珍贵的、自然形成的文明生态样本进行远距离研究。其分布式结构、创伤后适应机制、技术退化模式等都成为了联邦顶级学者研究的课题。

偶尔,会有关于“是否应进行极有限、非接触式的人文主义技术援助(例如投放一些基础农业或医疗知识)”的辩论,但最终都会被“避免不可预测的污染”这一最高准则所否决。他们就像一群观察着稀有生态圈的自然学家,谨慎地保持着距离,记录着一切。

深渊墓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