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喝醉的感觉(1/2)
正月初四的清晨,苏门楼村的年味比前几日更浓了些。昨夜零星飘了几滴雪籽,落在地上没积住,倒把空气洗得格外清亮,阳光刚爬过东边的白杨树梢,就透过院墙上的豁口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金。空气中残留着淡淡的炮仗味,混着灶房飘来的饭菜香,还有腊梅最后一缕余香,缠缠绵绵地绕在鼻尖,满是正月里独有的热闹与踏实。
邢成义一家吃过早饭,搪瓷碗碟刚被王红梅摞进盆里,水声哗哗地响,她就探着脑袋催:“成义,快收拾收拾,咱该往娘家去了。咱大姐、二姐指定早就到了,就咱每次都踩着点,别去太晚落个懒名声,妈该念叨了。”
“急啥,一个村的,蹬着电三轮十分钟就到,误不了事。”邢成义笑着应着,手上的动作却没停,从厢房里推出那辆银灰色的电三轮。车身擦得锃亮,连车轮上的泥渍都清得干干净净,后面的车棚是去年秋收后刚搭的,用钢管焊了架子,蒙着厚实的帆布,边缘坠着一圈黑色的橡胶条,风刮不进,雪淋不到,冬天载着人出门格外暖和。他伸手拍了拍车棚,帆布发出沉闷的声响,扭头冲屋里喊:“红梅,把东西拎出来,咱走了。”
王红梅早就把拜年的礼物收拾妥当了,闻言从屋里出来,胳膊上挎着个印着红福字的布袋子,里面装着两盒包装精致的糕点、一瓶白酒,还有邢母特意蒸的两斤白面馒头,都是按村里的规矩备下的礼数。她另一只手牵着邢人汐,小丫头穿了件红色的棉袄,帽子上的绒毛耷拉着,手里攥着个老虎形状的糖人,是昨天赶集时邢成义给买的,舍不得吃,捏得紧紧的,糖汁都快顺着手指流下来了。
“慢点走,别摔着。”王红梅扶着人汐的胳膊,把她抱进电三轮的车棚里,里面铺着厚厚的棉垫,邢成义早就提前用热水袋焐过,坐上去暖乎乎的。她自己也钻了进去,把布袋子放在脚边,冲邢成义喊:“好了,走吧,开慢点,路上有结冰。”
“知道了,保证稳当。”邢成义应了一声,跨上驾驶座,拧动车把,电三轮缓缓驶出院子,车轮碾过门口的碎石路,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村里的路已经被村民踩得结实,零星残留着几块薄冰,邢成义特意放慢了速度,稳稳地沿着村道往前开。
路边的家家户户都透着年味,大门上贴着崭新的春联,红得耀眼,有的人家门口还堆着没燃尽的炮仗皮,像铺了一层红地毯。偶尔有村民穿着厚棉袄出门,见了邢成义,隔着老远就打招呼:“成义,这是往丈人家去啊?”
“是啊,四哥,您这是串亲戚去?”邢成义笑着点头回应,脚下的车速又慢了些。
“可不是嘛,正月里就这点活儿,走亲戚串门。”村民笑着摆摆手,看着电三轮慢慢走远,嘴里还念叨着:“这成义,在BJ混得不错,过年回来还这么踏实。”
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寒暄,浓浓的乡音裹着暖意,顺着风飘进车棚里。邢人汐扒着车棚的窗户,好奇地看着外面,时不时指着路边的小狗、小鸡喊两声,王红梅坐在旁边,一边帮她擦着手上的糖汁,一边给她讲村里的趣事,车厢里满是母女俩的笑声。
不过十分钟的路程,电三轮就开到了王红梅娘家的门口。院子大门敞开着,里面已经传来了热闹的说话声,还有孩子的嬉闹声。邢成义停稳车,先跳下来,伸手把人汐从车棚里抱出来,又扶着王红梅下来,拎起脚边的布袋子,笑着往院子里走。
“爸,妈,我们来了。”王红梅刚进院门就喊了一声。
院子里已经聚满了人,王红梅的父亲王老汉正坐在屋檐下的小马扎上,手里夹着一支烟,和一个中年男人聊天,正是大姐夫姜炜。大姐王红燕正围着围裙,在灶房门口忙活,手里择着菜,嘴里还和屋里的人搭话。二姐王红玉坐在院子中间的石桌旁,怀里抱着个小姑娘,是她的女儿冯笑笑,小姑娘穿着粉色的棉袄,扎着两个小辫子,正眨巴着大眼睛看过来。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二姐夫冯永恒,手里拿着个玩具车,逗着身边的小男孩——大姐家的儿子姜雨泽,姜雨泽已经上小学了,穿着蓝色的外套,正兴奋地摆弄着玩具车,嘴里还发出“呜呜”的汽车声。
“可算来了,就等你们俩了。”王红燕听到声音,抬起头笑着说,手里的菜也不停,“妈刚才还念叨,说你们是不是睡过头了。”
“哪能啊,这不刚吃完早饭就过来了,路上慢点开,怕结冰滑。”王红梅笑着走过去,和大姐搭话,又冲王老汉和姜炜、冯永恒打招呼,“爸,大姐夫,二姐夫。”
邢成义也跟着打招呼:“爸,大姐夫,二姐夫。”说完把手里的布袋子递过去,“一点心意,给您和妈拜年了。”
王老汉笑着接过布袋子,放在身边的凳子上,摆摆手说:“来了就行,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都是自家人。”嘴上这么说,眼里却透着笑意,伸手摸了摸人汐的头,“人汐来了,快过来,外公给你留了好吃的。”
邢人汐有点害羞,躲在王红梅身后,偷偷探着脑袋看,小声喊了句:“外公,外婆。”
“哎,乖孩子。”屋里传来王红梅母亲的声音,紧接着,她就端着一盘瓜子花生走了出来,脸上满是笑容,“人汐来了,快过来吃好吃的。”
王红燕也从灶房走了过来,接过王红梅手里的东西,笑着说:“快进屋坐,外面冷。雨泽,笑笑,快喊小姨、小姨夫。”
“小姨,小姨夫。”姜雨泽放下玩具车,仰着小脸喊了一声,冯笑笑也跟着奶声奶气地喊了两句,声音软软的,格外招人喜欢。
邢成义笑着应着,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别递给姜雨泽和冯笑笑:“来,雨泽,笑笑,小姨夫给的压岁钱,新年快乐。”
“谢谢小姨夫。”两个孩子接过红包,高兴地蹦了起来,姜雨泽赶紧把红包塞给王红燕,冯笑笑则攥在手里,跑到王红玉身边炫耀。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屋,屋里生着煤火,暖烘烘的,比外面暖和多了。沙发上、椅子上都坐满了人,王红燕把瓜子花生端到茶几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
“成义,今年在BJ挣得不少吧?看你这精神头,肯定混得不错。”姜炜笑着问,他比邢成义大几岁,在村里的砖厂上班,性格爽朗。
“还行,够养家糊口的。”邢成义笑着摆摆手,“比起在家种地强点,但也累,天天在写字楼里待着,不如在村里自在。”
“可不是嘛,在外打工都不容易,还是家里踏实。”冯永恒接过话茬,他是做装修的,常年在外地跑,“我今年在外面跑了大半年,也就过年能回来歇几天,陪陪家人。”
“你们男人在外打拼都辛苦,回来就好好歇着,正月里啥也别干,就在家享福。”王红燕笑着说,给几人递了杯热水,“妈今天做了不少好吃的,中午咱好好喝两杯。”
“那必须得喝两杯,难得聚这么齐。”姜炜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
王红梅和两个姐姐凑在一起,聊着家里的琐事,从孩子的学习聊到柴米油盐,又聊到村里的八卦,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邢人汐和姜雨泽、冯笑笑玩到了一起,三个孩子在屋里跑着闹着,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给屋里增添了不少生气。
聊了没多大一会儿,王老汉掐灭手里的烟,站起身说:“行了,时候不早了,咱该去给长辈磕头拜年了,这是老规矩,不能破。”
村里的规矩,正月里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以示尊敬,尤其是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回来,更要遵守这个礼数。王红梅的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需要拜访的长辈是几位叔伯和祖辈的老人,总共也就四五家。
“好,咱走吧。”姜炜和冯永恒也跟着站起身,邢成义见状,也赶紧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棉袄。
“我也去,我也去给爷爷奶奶磕头。”姜雨泽跑过来,拉着姜炜的衣角说。
“你在家陪着妹妹和小姨,大人去就行,听话。”王红燕摸了摸他的头,把他拉到身边,“等我们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姜雨泽有点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乖乖地站在一边。
王老汉带着三个女婿,往外走去。刚走到院门口,就看到一个小伙子从西边跑过来,穿着黑色的羽绒服,头发短短的,脸上带着朝气,正是王红梅三叔家的儿子王硕。
“大伯,你们这是要去给长辈磕头啊?”王硕跑到跟前,喘着气问。
“是啊,刚要走,你咋来了?”王老汉笑着问。
“我在家闲着没事,听说姐和姐夫们都来了,就过来看看,正好赶上你们去磕头,我也跟着一起去吧,顺便给长辈们拜个年。”王硕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
“行啊,正好一起,人多热闹。”王老汉点点头,带着王硕和三个女婿,一起往村里的长辈家走去。
村里的长辈们都住得不远,几人顺着村道往前走,一路上碰到不少串亲戚的村民,都笑着打招呼。到了长辈家,王老汉先上前问好,然后三个女婿就按照规矩,给长辈磕三个头,嘴里说着“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都笑着应着,给他们递烟、倒茶,有的还会给孩子准备点零食,满是温馨的氛围。
王硕跟在后面,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给长辈磕头,虽然他还年轻,但也知道村里的礼数,做得有模有样。每到一家,几人都要聊上几句,问问长辈的身体状况,聊聊过年的趣事,浓浓的乡情裹着暖意,让人心里格外踏实。
一圈磕下来,差不多用了一个多小时,几人回到王红梅娘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头顶了,院子里的温度也高了不少。王红燕和王红玉、王红梅正带着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看到他们回来,赶紧迎了上去。
“回来了?快进屋歇会儿,喝口水。”王红梅接过邢成义手里的帽子,递给他一杯热水。
几人进了屋,坐在沙发上歇着,王硕凑到王老汉身边,小声嘀咕:“大伯,刚才给长辈磕头,都有零食吃,等会儿给大伯大娘磕头,有没有红包啊?”
“你这孩子,就想着红包。”王老汉笑着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歇了没多大一会儿,王红梅的母亲从里屋走出来,笑着说:“行了,都别坐着了,按照规矩,你们姐仨带着女婿,给我和你爸磕个头,算是拜年了。”
“好嘞。”王红燕笑着应着,拉着王红玉、王红梅站起身,三个女婿也跟着站起来,一起走到王老汉和老伴面前,排成一排。
“爸,妈,我们给您拜年了,祝您二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王红燕说着,带头跪了下去,三个女儿和三个女婿一起,给王老汉和老伴磕了三个头。
“快起来,快起来。”王老汉和老伴赶紧伸手去扶,脸上满是笑容,眼里都透着欣慰的泪水。老伴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给三个孩子,“雨泽,笑笑,人汐,这是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拿着买好吃的。”
三个孩子高兴地接过红包,齐声喊着:“谢谢外公外婆。”
就在这时,王硕凑了过来,噘着嘴说:“大伯,大娘,为啥没有我的红包啊?我也给长辈磕头了,我才刚18,也还是孩子呢。”
他这话一说完,屋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王红梅的母亲笑着说:“你这孩子,行,给你也准备了,少不了你的。”说着从口袋里又掏出一个红包,递给王硕,“拿着吧,新年快乐。”
“谢谢大伯大娘。”王硕接过红包,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刚才的委屈一扫而空,惹得大家又是一阵笑。
打闹间,灶房里传来了王红燕的声音:“饭做好了,都过来吃饭吧。”
众人闻言,都站起身往灶房走去。餐厅里已经摆好了一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丰盛的饭菜,有红烧鱼、炖排骨、炒鸡块、炸丸子,还有各种青菜,满满一桌子,香气扑鼻,看得人食欲大开。
“哇,好多好吃的。”邢人汐高兴地拍手,拉着王红梅的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下。
“别急,先洗手。”王红梅笑着拉着她的手,去厨房洗手。
大家都洗了手,陆续坐在桌子旁。王老汉坐在主位,身边坐着老伴,三个女儿和女婿分别坐在两边,三个孩子坐在一起,王硕则坐在姜炜身边。
“都别客气,吃,正月里就得多吃点,图个热闹。”王老汉拿起筷子,笑着说,率先夹了一块排骨,放在人汐的碗里,“人汐,多吃点,长个子。”
“谢谢外公。”人汐笑着点点头,拿起勺子,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桌上的气氛格外热闹,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姜炜端起酒杯,对着王老汉和老伴说:“爸,妈,我敬您二老一杯,祝您二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好,好。”王老汉笑着端起酒杯,和姜炜碰了一下,抿了一口。
冯永恒和邢成义也纷纷端起酒杯,给王老汉和老伴敬酒,嘴里说着祝福的话。王红梅的母亲不善饮酒,就用饮料代替,脸上满是笑容。
女人们则聊着家常,王红燕说:“妈,您做的这红烧鱼真好吃,比饭店里的还香。”
“好吃就多吃点,家里的鱼新鲜,是你爸昨天从河里钓上来的。”王红梅的母亲笑着说,给王红燕夹了一块鱼肉。
王红玉则问起了王红梅在BJ的生活:“妹,你在BJ过得还行吧?人汐适应那边的环境吗?”
“挺好的,人汐在那边上幼儿园,挺适应的,就是有时候会想家。”王红梅笑着说,眼里闪过一丝思念,“还是家里好,踏实。”
孩子们则只顾着吃,时不时互相分享着自己碗里的美食,姜雨泽把自己碗里的丸子夹给冯笑笑,冯笑笑则把炸薯条递给人汐,三个孩子相处得格外融洽。
邢成义坐在桌旁,看着满桌子的饭菜,听着身边亲人的欢声笑语,心里格外温暖。他端起酒杯,和姜炜、冯永恒碰了一下,笑着说:“大姐夫,二姐夫,咱哥仨今天好好喝一杯,难得聚这么齐。”
“好,喝。”姜炜和冯永恒笑着应着,三人一饮而尽。
白酒的辛辣顺着喉咙滑下去,带着一股暖意,邢成义觉得浑身都热了起来。他平时在BJ很少喝酒,一来是工作忙,二来是没人陪着喝,今天和家人团聚,心里高兴,就忍不住多喝了几杯。
姜炜和冯永恒也是好酒的人,正月里难得放松,加上心里高兴,一杯接一杯地和邢成义喝着,嘴里还聊着村里的事、外面的见闻,话题不断。王老汉也时不时端起酒杯,和三个女婿喝一杯,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成义,你在BJ打拼不容易,以后有啥难处,就跟家里说,别自己扛着。”王老汉看着邢成义,语气诚恳地说。
“谢谢爸,我知道,您放心,我能照顾好红梅和人汐。”邢成义感动地点点头,又端起酒杯,敬了王老汉一杯。
不知不觉间,一瓶白酒已经见了底,邢成义的脸颊涨得通红,眼神也变得有些迷离,说话的语速也慢了下来,带着浓浓的酒气。王红梅看在眼里,忍不住劝道:“成义,别喝了,再喝就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