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 > 第81章 我李白亲亲的闺女!

第81章 我李白亲亲的闺女!(1/2)

目录

第81章我李白亲亲的闺女!

六月末,暑热正盛。

七娘携李白等人拔营潼关,领余兵与赤水军、高仙芝会合。

潼关城的热土被毒阳晒得滚烫。

高仙芝做完最后的部署,回首看看寥寥无几的老弱伤残,闭目片刻,打算以身殉城。

须臾,他遥遥瞧见城下战壕处有人下马奔来,他肩头擎着一面大唐将帅所用的旞旗,走近了便能瞧见上头绣着一个方正的“封”字。

高仙芝眼眶通红,大吼一声:“潼关有救了!安西军到了!”

封常清被陛下卸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不过数日之前的事。想来那时安西军已经在勤王路上,才仍旧用着“封”字旗。

一杆四仞高的长方旗,被热风吹拂着,燕尾状的垂带一直飘到了守城将士的心中。高仙芝开城门迎人,这才发现,此人竟然是高适。

一别数年,他当初将高适留给封常清。却没想到今日再见,封常清已死,连尸首都遍寻不见,而高适则接过了这杆“封”字大旗。

高仙芝平静地接过这杆旗,珍视抚摸道:“封二说过,他的残魂还会守护潼关,卫我大唐,如今他做到了。”

高适领安西军奔波多日,蓬头垢面,见往日最注重形貌的高仙芝也与他一般像个野人,无奈摇头苦笑。

他道:“此番赤水军已到,明晨还有长宁郡主率大军前来,潼关在,长安在,将军且定心。”

高仙芝闻言,眼眶更红,一连说了三五声“好”。

有了援军,便无需死战殉城了。潼关守备军都是家中有妻儿老小的汉子,突然有了生的希望,顿时全军上下都欢喜起来。对他们来说,无需许下重利,只要能活着回家,便敢拿出十二万分的勇气对敌了。

高仙芝唤了高适入主帐,重新排布今夜部署。

他们要做的,就是与赤水军里应外合,为明晨七娘一举歼灭崔干祐叛军提供时机。崔干祐一死,届时,整个陕郡也能趁势收入囊中。

“安禄山如今坐镇东都城内,自封伪燕皇帝。”高仙芝满面鄙夷,“待陕郡夺回,潼关重兵据守,便能稳住局面,暂且形成东西二京对立的局面。”

陛下一心挂念关中安危,此刻也能放下心来了。

高适点了一盏油灯,帐中才算有些微光。

他意味深长笑道:“将军只怕还不知道,七娘明面上是答应了朝廷,以关中为重,实则此番只带了一半人来定潼关,而郭子仪、李光弼已经率朔方军悄悄绕道,前往河北道偷袭叛军大本营了!”

郭子仪这几年从岭南桂州长史,一路单枪匹马走到了朔方节度使,也很是不易,足见其作为将帅的实力。

而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这次被郭子仪举荐,成为了朔方节度副使。

主副将的搭配,就像是曾经的高仙芝和封常清。

火光映衬下,高仙芝的面部柔和下来,带着一腔难言的悲喜,只好侧过头感叹:“七……长宁郡主是长成了大唐公主该有的样子啊。”

高适冷笑一声:“七娘是有担当智谋的,可储君却不成样子。”

高仙芝挑眉:“发生什么事?”

“这次杨贼意图谋害圣人,是七娘护佑圣驾回长安,当居首功。只是论功行赏时,皇太子突然跳出来想请封七娘为公主,破例开设镇国长宁公主府,不知居心何在。”

高仙芝眉梢高挑,对这位储君愈发不满了。

昔年镇国太平公主府落得什么下场,朝野皆知。这是黑着心想要引七娘走上死路,死后还落得一个污名啊。

封常清死后,他就曾发过誓,不会再如此愚忠,枉害全军性命。

李亨这样的人主,他是断然不会站在身后支持的!

高仙芝再问高适,语气里就多了几分关切:“那七娘如何应对?她年轻,可不要一着不慎落入圈套。”

高适笑着将刚烤好的羊腿撕下来,丢给高仙芝:“将军还当她是黄毛丫头呢?放心吧,七娘可鬼着呢!”

他大口啃一块羊腿肉,边嚼边道:“前脚皇太子请封,她后脚就去太极殿外头鬼哭狼嚎了。说是不该阻碍了太子殿下出京,前往灵武自立门户,这镇国公主她不敢应,连陛下亲封的暂代天策上将也不敢当了,跪请立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不然寝食难安,怕横死街头。”

这一招弄得满朝文武都对储君有意见了。

大唐生死存亡之际,太子这是做些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高仙芝听高适说起这些,心中竟然隐晦地觉得有些畅意爽快。

他掩住情绪,问出心中疑惑:“按三十五郎所言,高内侍竟然会站在七娘这头,倒是罕见。”

高适是一路从马嵬驿跟过来的。

他心中隐隐有一些大胆的猜测,只是相比于帝王之死,国之将亡在他心中分量更重许多。两相权衡下,高适选择了装傻。

面对高仙芝,他一如既往露出朴实笑意:“高内侍一贯站在圣人那头,只怕,是圣人对储君早有不满了吧。”

高仙芝诧异地打量高适一眼,就此按下不表——

大战当前,皇家事,自然都是小事。

随他们自家人闹腾去。

·

入夜之后,凉风一吹,潼关这头是要比长安沁爽几分。

崔干祐据守陕郡,虎视眈眈,多次攻打潼关消耗高仙芝,区区八千残兵,在他眼里就像是不堪一击的稻草人扎了堆。

他拖着日子迟迟不攻城,也只是为了显得潼关一战艰险,好为自己多争一份军功。

这一夜,就是崔干祐为高仙芝定下的死期。

两只先头部队悄无声息临城之后,正欲翻跃城墙,放火烧了潼关粮仓。

潼关城有潼水天然流经,不愁吃水问题,但粮草没有了大后方支援,只怕日子过得紧巴巴。崔干祐命人烧了粮草,也是要断了这些潼关守备军的斗志。

须臾,有先锋军的兵士来报,说是发现城门开着一道缝,似乎并未关合。

崔干祐一声令下,先锋军壮着胆子推门入内探查,发觉城中竟无一人据守,便越发张狂起来。回禀主将时,只说是高仙芝的人吓破了胆子,丢下潼关四散逃命去了。

崔干祐一开始还能保持警惕心,带大军驻守城外,等待先头兵回信。

没多久,崔干祐身边副将来报:“将军,孙孝哲那杀神带兵跟着我们,只怕明日晌午就到了。陛下向来看重他,这回怕是也要叫将军留守潼关,反而便宜了姓孙的入长安,取府库,大开杀戒。您看……”

崔干祐摸索着腮帮子,骂骂咧咧唾了一声,带头已经驭马往潼关城里去:“敢跟爷爷抢功劳,去,叫人设些陷阱绊住姓孙的,大军随我入潼关,明早就进军长安。我就不信,这夺长安的功劳拿下来,陛下还会偏爱于他!”

崔干祐终究为自己的贪功内斗付出了惨痛代价。

将近黎明,赤水军和退居长安一侧的高仙芝军里应外合,将叛军团团围困在潼关城内。而连夜赶来的七娘分兵四路,亲带一队登城,彻底开启了唐军的反击。

城下叛军犹如受惊的鹿群,失去了阵法排布。

潼关易守难攻,自古以天险扼守关中。

然而,对于尚未整军驻守的崔干祐叛军而言,陌生的潼关城就像是一口大瓮,而他们都是唐军活捉在瓮中的老鼈。

崔干祐拔刀四顾,只见潼关城墙立满了弓兵射手,他们穿着不一样的服制甲胄,五色的将军旗上张牙舞爪、飞舞着各式不同猛禽野兽图徽,但却有一股自发凝成的气势。

是要取他狗命的气势!

恍惚间,崔干祐瞧见城上中心飘扬着一杆绣有朱雀的朱旗,这是李唐皇室带兵才有的规格。

那里立着一个束发的少年人,冷冷朝他拉满一张弓,开口道:“放箭。”

万千箭雨朝崔干祐与他手下叛军袭来时,他终于悟到了一件事。

那城上的兵马元帅,是个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