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2/2)
但只要管理得当,这种破坏其实是有限的,林文骞将自己的想法还有其他商人的意见都反馈给荣王,给他做参考。
荣王很仔细的听着,觉得林文骞倒是有些意思,虽然有些商人的圆滑世故,可人品端正,言之有物,还算有些见识。
这些天他放任林安安与他们接触,可也让人留意林家父女的动向,听得两人都还是很守规矩,并没有要借着安安与王府搭线讨好的意思,反而还怕给安安和荣王府惹上麻烦,一直避嫌,这让荣王对林家多了几分好感,能将安安养这么大,还能养得这般好,还是值得感谢的。
现在又听了林文骞的意见,对开海禁又有了几分新的理解,他虽然只打算做一个闲散王爷,可对这种朝中大事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皇帝最近也被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当然是希望开的,先帝晚年挥霍无度,国库早就空虚了,幸而这两年没出什么大事,不然国库连银子都拿不出来。
什么时候开海禁、怎么开、怎么管都会让朝中官员吵上一阵子,荣王觉得开的概率极大,借着这股东风,自己也发一笔财。
林文骞出来的时候脚步有些发虚,刚刚王爷的话却让他脑子很乱,荣王说了开海禁之后会给林家商行一张船引,这船引可是千金难求,林家得罪了韩家本来已经打算放弃海上贸易了,没想到峰回路转,林文骞自然还是极高兴的。
而且荣王府荣王府会占四成股,林文骞不是傻子,得到船引意味着什么他当然知道,□□王府能占股比船引更重要,谁不知道荣王现在是皇帝最信任的弟弟,最受信任,有他撑腰,以后谁还敢为难林家,这才是真正的靠大树好乘凉。
荣王府能给这样的体面,是看在安安的面子上,出了书房,见林安安的丫鬟在外面等着,便知道林安安也担心着。
林安安在荣王书房离得不远的一个亭子里等着,见林文骞过来忙站起身迎了上来,“怎样?”
林文骞规规矩矩的给林安安行了一礼,“多谢郡主关心,王爷和草民说了会话。”
林文骞简短的把荣王的话转述给林安安,“这次回去,便要去船行建大船了——这事要提早做准备,有得忙了。”
林安安听了心里也颇为诧异,荣王可没和她提过这些事情,但这毕竟是好事情,也很高兴,以后联系就更方便了。
“王爷如此看重,都是看在你的面上,这事会尽我所能办好,不给你丢脸。”
林安安见他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样子,不由得失笑,“嗯嗯,我相信。”
时间不等人,荣王预计明年春天就会开海禁,需要准备的东西非常多,时间不等人,林文骞打算提前结束京城之行,提前一天启航,林安安虽然不舍,但也尊重他的决定,只叮嘱林文骞顾惜自己的身体,别累坏了自己的身子。
第二天林文骞就带着林玉离开了京城,林安安自然没办法去码头送他们,只能让乐姑姑的男人将自己准备的议程送了过去,乐姑姑回来回话,道林掌柜和林家小姐已经离京。
林家人离开之后,林安安闷闷不乐了几日,香橼想劝却不知怎么开口,幸好林安安并未颓废几日,很快就恢复了原样。
林文骞一行一路顺风顺水,不过半月就回到了宝河镇,虽然赶路很辛苦,但回家的喜悦掩盖了一切,林老太太和林四奶奶早就盼着他们回来了,林璟为着没能去京城还有些闷闷不乐,现在见给他带回来的礼物才露出笑容来,当然隐瞒了他这些东西是林安安给她准备的。
一家子人只林璟一个人还不知道林安安还活着,就是怕他年纪小存不住话。
林老太太听得林安安的近况,一叠声的说好,见着带回来的一大箱东西,里面有绸缎、毛皮、药材……全是林安安准备的礼物,还附了一封长长的信,林老太太不识字,林玉便一字一字的念给她听,林安安信中全是白话,比如送回来的皮毛,说是让林老太太做一副护膝,冬天的时候带,这东西又轻便又暖和——
林老太太听得眼圈都红了,林安安是她亲手带大的,祖孙两人感情深厚,拿着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林玉他们下午到家,沈泉就已经知道了,他这些日子忙着准备乡试,人越发显得瘦了,一身青色锦袍穿在身上如同一丛青竹,先生说他的学问可以一试,若是乡试过了,便可以去京城国子监,去了京城便能离安安更近一些。
可现在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林安安的近况,两家离得近,仆从们一向有来往,他吩咐身边的书童一番,约了林玉在两家的花园的夹道见面。
林玉听了丫鬟的回话,却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沈泉,安安现在已经不再是林家的庶女了,她是安平郡主,荣王对她颇为疼爱,泉哥儿和她已经不可能了,可泉哥儿对安安用情至深,马上又要参加乡试,她总不能现在刺激他吧。
林玉心里颇为纠结,到底还是赴约,两人在夹道碰了面。
沈泉一见面就道,“大妹妹,你这次去京城见到安安了吗,她可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