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68章 比例

第68章 比例(2/2)

目录

是的,济民书院的背后掌控者是陆执安。

虽然说数理化生这些科目暂时还不宜暴露,也不适合对外推广,尤其是不适合以官方的身份对外推广,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现在就什么都不能做。

陆执安对于自己的目的十分明确,他知道想要让科学相关的学科在天下之中站住脚、甚至能够与已经根深蒂固的儒学相对抗,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准确地说,是要有足够利于百姓的成果。

天下终归是由百姓组成的,无数历史都在教会他一个道理,民心所在,就是大势所在,就是必胜的旗帜。

只要济民书院走出的学生能够让百姓的生活发生更好的变化,再加上大恒新闻报的辅助宣传,陆执安并不发愁民心向背的问题。

但前提是,他们要有足够好、足够多的成果拿出来才行。

而这,仅仅只靠陆执安一个人是不行的,哪怕再加上了将作监,那也不行。

陆执安希望的是能够先教出来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开始对基层理论进行验证与补充,同时也开始培养可以授课的老师与第一代的发明家。

这样,在出成果的同时,他们也会逐渐拥有师资力量,等到真正可以广招天下学子的时候,这书院里总不能只有他一个先生,那累死他也教不完不是?

为了这个目的,陆执安可以接受招来的学生甚至目不识丁,但是他们必须要具备的是探索精神、是勇于尝试的心,同时还要有耐心和细心,这是研究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还能有足够的创新思维,那无疑是如虎添翼。

陆执安借着窗外来的光,在街道的喧嚣声中翻看起了手中的资料。

他手里的是一份名册,这份名册上有一百人。

这一百人是乙子带着乙字小队在京城中摸排观察了一个月得出的名单,同时,他们也是济民书院的第一批学生。

而这批学生的来源其实很杂,他们中有报童、有慈幼院的孤儿、还有街道上的乞儿。

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符合陆执安对于书院第一批学生的要求。

这些孩子是真正生活在京城的最底层,陆执安担心他们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报名的机会,干脆就把最近有些无所事事的乙字小队给派了出来。

比起寻常人家的孩子,这批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保密工作很好做,而且动力十足。

如今,他手上的名册还有一半的位置空着,这是留给其他报名的孩子们的。

不过今日到监察院门口来报名的人数可不算少,陆执安只是在这里坐了这一会儿,看到的孩子就已经有两百人左右了,若是一整天下来,怎么也要有个好几千人。

百里挑一不一定能有,但十里挑一是肯定的了。

再加上他已经吩咐好了的考核项目,陆执安对于自己能不能在收一百个学生并不怀疑。

他觉得自己现在首先要担心的,还是授课问题。

还是那句话——他只有一个人,如何去教这两百个学生。

好在拦在这些问题前面的还有一个坎儿——认字。

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倒也罢了,家里讲究点的多少能认几个。

如今已经在名单上的这些,可是实打实的目不识丁。

想要读书,首先就要学会认字才行。

看着街道上或是紧张或是期待的大人与小孩,陆执安摇了摇头。

应该不会有人真的以为他是在做慈善吧?

他是有要求的。

否则就算是被录取了的学生,他也能开除掉。

别忘了报纸上写的可是【非退学或重大家庭变故不得离开书院】。

划一下重点——【退学】。

陆执安对于人才向来大方,所以他不介意用国库收回的赃款来为大恒养人才,只要这群学生认真学习,哪怕是真的在发明一道上没有太大的潜力,他们也可以走教职路线啊。

无论是发明家还是授课讲师,他都是需要的。

但如果两种路线他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不好意思,求学路到此为止了。

这并不是陆执安刻意为难这些学生,而是他们的才能或者努力配不上这份供养。

陆执安又何尝不想搞个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之类的东西出来,没钱没条件啊!!!

别看今年招生只招两百个,但是这两百个学生每年所需要消耗的银钱可不算少。

陆执安私下拿着自己搞出来的教材算过一个大致的账,入学第一年这些孩子平均每人在学习用具上大约要花一两银子,加上衣食住也就不到二两。

一年两百人,不到四百两,看上去不多是吧?

但是这是第一年,是所有人都在打基础的第一年,是什么实验研究都不需要做的第一年。

越是往后,每个学生每年要消耗的银钱就越多,等到第十年的时候单人花销更是直逼百两银。

哪怕第十年只有十个学生留了下来,那也要花掉一千两。

一千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么多钱都已经足够一个村的人用上十年了。

而这还只是常规课程内的花销,如果有那天赋异禀的孩子,单独出来拉项目做研究,经费需求更是会蹭蹭地往上涨。

这么大的花销,要是不节制一点,再多的钱也不够花啊!

而且如今的这笔赃款数量终究是有限的,早晚都会见底,其中能拨给书院的这部分更是少之又少。

毕竟钱给多了容易引起重视,万一要是提前把未来敌人的目光吸引过来,那可就不好了。

陆执安可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不就是挖墙脚吗?

挖墙脚这种事情被发现了可就不好挖了,哪怕他挖的那一部分这辈子也不太可能有机会成为墙面砖石,但横行霸道久了就是容易把什么都当成自己的。

陆执安可不想在根基还不稳当的时候先暴露了自己。

就连济民书院这件事,目前的对外透露的定位也是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匠,为大恒的发展添砖加瓦。

没有明着说,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反正大家就是都知道了这么一回事儿。

加上最近这段时间煤炼铁和水泥的出现,工匠们目前正在风口上,正是最受关注的时候,就算是有人想反对,有这么两件事在前面挡着,谁也说不出阻止的话来。

更何况,看着那一年下来才可怜兮兮的一千两拨款,也没人觉得这个书院多受重视。

没看到书院的首座先生都是个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的星火先生吗?

配置低到这个程度,他们都不屑于去为难这么个教工匠的小书院了。

就是吧,这种地方叫书院总感觉身上不是很舒服,要不让陛下给改……

咳,那什么,算了,就这样也挺好。

陛下最近心情不是很好的样子,还是不要去触霉头比较好。

陆·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执·书院首座先生·安:……无所谓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你们总是能见识到的。

为了耳边清净一点最近出了凤仪宫就挂黑脸的陆远平:这招还真好用啊!

报纸发行是每月的初三,到初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七天的时间,这七天的时间里京城的百姓们早已经将报纸上的消息讨论了一波又一波,真正有意向来书院读书的人也有充足的考虑时间和准备时间。

所以,报名参考的日子就只有初十这一天,从十三号开始,就是给报名了的孩子们的考试时间。

初十这天宵禁以后,得了特许的人拿着太子令牌趁夜进了宫,汇报今日的招生情况。

招生工作从早上解了宵禁开始,一直持续到宵禁之前,前来报名登记的学生数量达到了两千三百二十七人。

按照陆执安先前给他们定好的考核方式与方案,这些孩子将会在未来十天先后进行考试。

这个时期没有什么防作弊的手段,特别是没有很好的防止泄题的方法,所以陆执安出了十套不同的题目给他们做测试用,每天参考的学生所要面临的题目都不是同一套,但是选出来的人却是具有同样特质的。

至于每个人什么时候考试,在登记每个学生的信息时,他们就会有一个报名序号,在十一号这天监察院门口会张贴告示,写明号码在哪个区间的孩子的考试时间是哪一天,按照时间来考试就行。

两三千百多人这个数字对于陆执安来说还算是可以接受,不算特别多。

不过当看到其中女孩子的人数竟然高达八百人时,陆执安还是有些震惊。

不是他对女孩子有偏见,而是受制于这个时代,以及十年不回家这个条件,陆执安知道书院里的女学生们多多少少都要承受一些别样的眼光。

有了这一个问题在,无论是女孩子的父母家人介意还是女孩自己介意,他们都会比男生更多一层顾虑。

陆执安原先想着,报名考生里男女比例能有九比一他就很开心了,没想到女孩的数量竟然接近四成!

难不成是如今的大环境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恶劣?

陆执安表情一缓,又觉得不对。

若是环境没有那么恶劣的话,如今还在他娘管辖下的织匠们就不会几乎都是三十岁朝上的妇人了。

年纪大有经验是没错,但是刺绣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职业寿命比较短的,三十岁网上的绣娘视力多少都会有点问题,实际上技术最好的还是二十岁左右,年轻、精力旺盛、还有灵气。

“乙子,你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这些女孩儿,能看得出是什么来历吗?”

乙子:殿下,我只是一个暗卫,真的不是万能的。

不过乙子还是认真回想了一遍自己今日在宫外的见闻。

“殿下,今日来报名的女孩中,大多数都是独自一人前来的。”

而男孩,大多有家人陪同。

后面这句话他没有说出来,不过他相信殿下会明白。

陆执安的手指敲了敲桌面。

这就对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