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37章 出阁(上)

第137章 出阁(上)(2/2)

目录

陆远平偶尔畅想未来的时候也会将思想放到十几年后,幻想到时候将会是怎样一副繁荣景象。

但想归想,他们还是要一步步走的。

普查人口能够让他们清楚把握大恒的人口情况,万一战事再起,还能拉多少壮丁上战场。

还有男女比例问题。

这个此前从未有人深思过的问题。

“世人大多重男丁而轻女娃,不少地方还有生下女婴立刻杀死甚至是虐杀、以避免女婴再次投生自家的恶俗。”

“但同时,男人三妻四妾者不在少数。”

“假使每十个婴儿降生,五男五女,其中三个女婴被杀害,那么就只剩下了五男二女。”

“即便是这七个婴儿都健健康康平安长大了,即便是每个男丁只娶一个女子而不纳妾,也还有三人无法成家。”

“若是再有女娃年幼时因为不受重视而病死饿死累死,就会有更多男丁无法娶妻,层层剥算下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男丁无法成家。”

“到时候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大恒重男轻女的趋势可并不低,像是陆远平这种疼女儿超过儿子的绝对算得上当世奇葩。

早些年的时候战事刚歇,无论男丁女丁,只要生下来能养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劳动力,都快要绝嗣了,男女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这种倾向还不算明显。

但是到了陆远平这一代的时候,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已经恢复了不少,就开始有人挑拣了。

也是,即便是前世那样的环境,依旧免不了有人重男轻女,甚至是通过各种手段在孕妇怀孕期间查婴儿性别好判断是否生下来。

以至于后来甚至到了立法以正视听的地步,可见其中形势有多么严峻了。

那时候还是一夫一妻制呢,婚育率都在蹭蹭蹭地往下滑,更别提现在三妻四妾都合法的大背景。

“如此一来,女娃越来越少,人口自然没有办法得到显著提升,甚至于……下降。”

担心陆远平不相信自己所说,陆执安还特意举了几个自己记得的著名的人口负增长国家。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不赞同男女同样重要这一点,但是以武立国的大恒,绝对不会忽视人口老龄化的弊端——

都没壮丁了,打仗用谁?白发苍苍、一步一晃的老翁吗?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陆远平和其他几人在商定流程的时候,一致同意将陆执安所提的男女老幼都进行细致统计。

毕竟,他们现在确实不可能让所有人扭转观念,从一夫多妻向一妻多夫急转弯,所以女性数量的多少也确确实实很重要。

甚至有那激进的都开始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严格控制杀害女婴这一陋习的传承了。

陆执安也不急,关于女性生存环境恶劣这个问题,是千百年来持续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但万事总有开端,他这些年明面上没有提,背地里也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只等时机合适就拿出来。

眼下,也总算是离这个合适的时机不远了。

这几年的时间,陆远平对陆执安是越来越满意。

不管是他奇遇带来的远超当前时代的见识,还是即便见过繁华依旧记得一步一个脚印的行事作风,处处都合他心意。

前些年大恒千疮百孔,他又是匆忙接任,很多事情都千头万绪,若不是羊毛贸易帮忙打开了北方局面,若不是“宝贝蛋”及时阻止了高原达姆王朝的鼠疫,大恒此时只怕还是战火连天。

而如果没有曲辕犁和肥料,即便是大恒扛过了这两次大难,也绝不会有如此平稳的局面。

更别提期间还有黄河河道和驸马顾明远这两个大案了。

他这个儿子,实在是比他预想中的出色很多。

不过孩子越是出色,当爹的眼光就越是挑剔。

陆执安早就已经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按说太子妃这个位置也差不多该定下了——当年陆远平这个年岁的时候已经和孟梓华定了亲,不久后就是成亲。

而陆执安,别说他自己了,就是陆远平都还没有挑好儿媳妇的备选名单呢。

原本陆执安还担心自己会跟老爹一样早婚早育,即便是讲过优生优育的理论,早婚只怕也难免。

然而一天天下来,嘿,他爹这个挑剔的眼光竟然还有这等好处。

因为陆执安不需要外戚助力,也没有人能动摇他在大恒的地位,所以陆远平在挑人选的时候直接大手一挥,朝中八品以上官员家的女儿全在考虑范围内。

而整个大恒有多少八品以上官员……

八千有余。

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筛选范围了。

当陆执安知道筛选范围有这么大之后,他就真的不担心自己会被早早催婚了。

八千余官员,适龄女子怎么也得有一两千,再以他爹的筛选标准,没有两年的时间绝对结束不了。

只是再怎么需要时间,这一天终究还是会来的。

当陆远平在议事后将陆执安留下,脸上带着打趣的笑,塞给他一个折子时,陆执安就知道,这一天八成还是来了。

叹了口气,陆执安打开扫了一眼折子,心里却没有太多的反感。

处在他这个位置上,婚姻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或者他一家的事情,而是关乎着未来的大恒。

不结婚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能将时间拖到现在,都是陆远平在前面替他扛着大臣们催婚的火力。

事实上,比起盲婚哑嫁,或者是陆远平那样被指婚,他已经有了太多太多的选择余地。

别看陆远平挑剔,实际上留给陆执安的人选名单足足有百人。

这些适龄女子都是他剔除掉父母长辈或是自身有问题之后,又筛选了一遍名声或者是举止方面问题,最终才得出的名单。

性格上他倒是没有挑太狠,主要是自家熊孩子也不知道喜欢啥样的。

都十几岁的人了,身边连个伴儿都没有,他也不想太委屈了自家娃,就没有完全以自己的标准来挑。

不然,只怕是这名单还得缩水一半。

眼看着陆执安都快十七的人了,朝中大臣们催婚事催的越来越紧,已经帮陆执安挡了一段时间的陆远平自认为做到了对儿子的承诺,就有了今天这个场面。

陆执安心里也清楚,所以即便是还对自由恋爱有点幻想,但对于老爹的安排也没什么意见。

大不了就相敬如宾,当亲人处呗,他前世那会儿往前几十年大家不都这样。

今年他十七,再议婚议个一年半载,成亲的时候十八九,婚后再拖一年问题不大。

哪怕二十岁当爹对他来说好像还是有点早,但已经在可接受范围内了。

更何况,以老陆家子嗣艰难的模样,他还指不定啥时候才能当爹呢。

这么想着,陆执安对手上的这本名册就更没什么意见了。

还能不结咋的?

“回去好好看看,回头让你娘想法子组织一下,你偷偷看看,如果有合心意的跟你娘说,让她再帮你掌掌眼。”

陆远平像是甩掉了一个大包袱,对着陆执安挤眉弄眼的。

毕竟,急的可不只是朝中大臣,他们当爹娘的怎么可能不急,只是儿子早就和他们通过气,讲明利害,两个人也不好意思明着催而已。

“放心,我心里有数。”陆执安点了点头。

见他兴致不太高的样子,陆远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挥挥手让他干自己的活儿去,别在他眼前碍眼。

陆执安巴不得呢,麻溜地就走了。

眼看着陆执安出了大殿,陆远平叹了口气,觉得回头还是跟媳妇儿说一下,盯紧一点这小子比较好。

这要是再拖上两三年的,朝中那些大臣们真要私下嘀咕他俩是不是亲爹娘了。

年少慕艾他也理解,只是很多时候,他们所处的位置真的不允许有那么多的任性空间。

陆远平怎么想的陆执安并不清楚,他揣着那本名单溜达回了东宫。

前段时间,他出阁的时间已经定下了,就在明年的二月二,离现在也没有多长时间了。

陆远平出阁的时候他还在前世研究论文怎么写呢,对于太子出阁的流程也不太了解,还是最近补课才知道的。

怎么说呢,有点像是毕业论文答辩,不过这规格可比他当初的论文答辩高多了。

太子出阁讲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证明自己有参与政事的能力,所以所讲的主题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小问题。

陆执安这段时间除了原本手上的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全都投入到了出阁的准备工作中,为此他甚至主动去拜访了梅永言。

因为儿时总是被陆远平炫娃,在给梅永言的信件当中多次提及他,所以虽然远隔千里,但陆执安却是从小被梅永言考到大的。

这种情况在梅永言回京之后愈演愈烈,用陆远平的话来说就是像陆执安梦中一样,及时检测他的学业进度,每月一考最合适。

被这位老爷子折腾了这么多年,陆执安虽然很敬佩梅永言,各种礼数从未缺漏,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主动去拜访他。

这一次也是因为出阁讲学这件事事关重大,陆执安有些拿不准,所以才难得地上门求教。

要不人家能被称为国之柱石呢,即便是养老多年,对于朝中局势依旧把握得相当精准,面对陆执安的突然拜访,也能够指出其中不当。

有他的指点,陆执安的心也安定了几分。

自打选题定好了之后,陆执安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今日也不例外。

回到书房之后,陆执安随手把那份“相亲”名单收起,再度投入到了论文的撰写工作之中。

对,他是以论文的形式来应对这次出阁讲学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用得最习惯的题材。

就在这样忙碌的准备中,很快,新年到来了。

除夕晚宴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大年初一的祭祀活动依旧隆重,玻璃铺的新年拍卖专场愣是搞出了九十七万两的惊天销售额,而这些都不过是这一年年初的点缀。

民间的百姓脸上喜气洋洋,生活越来越好了,大伙儿心里实在是高兴。

朝中的官员们情绪却越来越紧张,盖因陆执安的十七岁已经过半,而出阁讲学那一日,也终究要到来。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众位大臣们在遇见陆执安的时候能得到的笑脸愈发的少,大多数时候这位太子殿下都是一副沉思的模样,与往常的模样大相径庭。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谁不清楚太子殿下的本事呢?

某些奏折上的朱批,明显就不是陛下的字迹,只是流传下来的规矩就是规矩,出阁讲学这一遭是陆执安必定要经历的,大家都当没看出来而已。

就是不知道这次殿下出阁讲学到底是打算讲些什么,怎么就为难成了这副模样。

事实上,陆执安并不是被难住了,而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注意过的事情。

毕竟是面对满朝文武的讲学,陆执安没有选对内的某些选题,免得到时候场面不太好看。

也没有选民生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东西现在能改进的都已经提上日程了,剩下的一些……也都是拿出来就容易吵架的问题。

所以他把目光放到了外面。

陆执安前世的时候就经常听一句话——

如果给秦始皇一副世界地图,说不定后来人压根儿就不用学英语。

当然,这个理论从实际出发来说并不靠谱,毕竟秦始皇的寿命摆在那里,怎么也不可能统一世界。

但是从当时的制度和社会弊端上来讲,开眼看世界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事情。

如今大恒北面的戎庭只剩一些余孽茍延残喘,南边的小部落要么南迁要么归顺,边境也挺安定。

西面的高原达姆王朝自打松州鼠疫过后就没敢东进,后来陆远平又按照陆执安的说法搞了几支部队去打游击,更是无暇他顾。

东边……海寇依旧贼心不死,加上海岸线难以进行整体防护,即便是大恒军队战力不俗,也难以完全消除这些难缠的苍蝇。

倒是海上来的海寇船队有几次在上岸前就被发现,然后被“宝贝蛋”直接轰碎在了海面上。

至于出海作战……暂时还无法做到,主要是因为没有大型船只,现有船只即便是满载也装不了多少将士,打登陆战消耗太大,对大恒来说得不偿失。

大型战船已经在研究中了,但这毕竟不是曲辕犁这种局部改动,其中的各种原理和工序都需要时间去研究,只能耗时间。

如今朝中已经有人开始觉得四海皆安,隐约有想要躺平吃老本的声音传出。

陆执安明白他们的逻辑,但是并不赞同,因为躺平吃老本的后果,前世就已经告诉他了。

所以他打算借着这次出阁讲学的机会,好好给这批想要躺平的官员紧一紧皮。

大恒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那就从历朝历代一个个盘点。

而陆执安这一盘点,才发现历史上到底有多少离谱的事情。

以史为鉴真的不是一句戏言。

资料搜集的越是全面,陆执安就越是觉得有必要和躺平派好好上一堂课,他绝不希望大恒的子民也遭受那样的苦难。

至于讲学……陆执安已经不在乎了,他现在就想把这篇论文给写好,好好给那些人紧一紧皮。

因为看多了资料,陆执安心情一直都不咋地,脸色也是越来越沉,一半是他的真实情绪,另一半则是他故意为之。

先给那些人上点压力,免得到时候他话都没说完就没了继续听的心思。

事实证明,他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不只是官员,就连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陆风致都没有以前那么跳脱了。

“行了,别这么小心翼翼的,我故意吓唬外人的,你给我正常点。”

陆执安没好气地给陆风致夹了块粉蒸排骨。

这小丫头怪模怪样的,当着他的面还踮着脚走路,跟爹娘说话都用气声,整个一促狭鬼。

别说陆执安不是生家人的气了,即便是,被她这么一搅和,也得散了。

旁边的夫妻俩看着一双儿女的互动也不说话,笑吟吟地用餐,很明显是被愉悦到了。

一顿饭吃完,全家人一起围坐在床上闲聊,聊着聊着就提到了明日的出阁讲学。

“放心好了,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爹你还不相信我吗?”和在外人面前的表现迥然不同,此时的陆执安显得自信极了。

陆远平也看过陆执安的论文成稿,见他这么有信心就不再多说什么,只叮嘱他早些休息,好应对明日的大场面。

那可是以一敌二百,绝不轻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