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婚(上)(1/2)
第169章大婚(上)
锣鼓声中,迎亲的队伍越来越近了。
陆执安坐在高头大马上,俯视着街道。
今天是真的很热闹,但凡是家里能挤出来空闲时间的京城百姓,基本上都来蹭喜气了。
街上闹哄哄的,但这样嘈杂的声音却并不让人觉得烦躁。
迎亲队伍前方,有两列侍卫,也穿着应景的红色装束,两人一担擡着好大一筐铜钱。
这些就是喜钱了,从迎亲队伍出了东宫开始,每走两步就会有人从每个框子里抓一把铜钱洒向街边。
大恒大户人家结婚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习俗,既是给自家积福,也有让其他人同乐的意思。
好在礼部那边想到了今天人可能会很多,所以准备的每一筐铜钱都有半人高,撒一路还是能做到的。
迎亲队伍并没有直奔穆府,而是在京城二环附近绕了一圈。
当然,这个二环并不是官方名字。
等下回宫的时候,路线也是一样的。
如果这条路线太短了,那聘礼和嫁妆都还没全部出门呢,他们估计就已经回到东宫了。
今日大喜,陆执安一路上脸都是带着笑的,整个京城都因为太子大婚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不多时,迎亲队伍卡着吉时到了穆府。
女儿出嫁,嫁的还是东宫这样的高门,穆氏夫妇自然也是要到场的。
不过他们这一家人的关系……害,陆执安他们是能理解的,所以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了就行。
像是后宅交际之类的事情,就全数交给穆安竹来做。
穆安竹的那位继母是完全插不上手的。
穆父虽然也是官员,但在今天这阵仗中就显得很不起眼了,大家伙都是混官场的,表面功夫做到位,剩下的还是得看东宫那边的态度。
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手握权力的外戚才有危险,反之,那就是个面上光。
今日这场婚礼是没有人敢闹的,而且穆安竹也没有什么玩的好的手帕交,大家的关系没有亲近到那个份儿上,就都谨守着规矩。
三首催妆诗送上之后,陆执安总算是看到了隆重妆点过的穆安竹。
当然了,是蒙着盖头的版本。
穆父夫妻俩终于出现,殷殷叮嘱着穆安竹为妻之道,多是些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之类的话,别说是穆安竹了,陆执安在边上听得都觉得有点子烦了。
真是关心女儿的人家,会让她穿着不甚体面衣服上京参加皇后举办的赏花宴?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关,穆安竹的弟弟适时出现,背着自己这个没有见过几面的姐姐上花轿。
陆执安比他略领先半步,亲手掀开了轿帘。
他们两个定亲之后,陆执安明面上来的次数不多,和现在大多数的未婚夫妻差不多。
也就去年夏天的时候带穆安竹逛了一次济民书院,后来就没有单独在宫外出游过了,见面也多是在凤仪宫或者御花园这种地方。
大喜的日子,陆执安有意给穆安竹做脸,在这种小细节上表现出来最为妥当。
果然,当看到太子纡尊降贵地为穆安竹掀轿帘,穆李氏的脸色就不是那么的稳得住了。
她本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不然也做不出那么明显克扣元配嫡女用度的事情来。
即便是今日之前有人对她反复叮嘱再叮嘱,这会子也有些绷不住了。
好在穆父就在她身边,注意到了这一幕,趁人不注意扯了扯她的衣袖。
穆李氏被下了脸,心中不忿,就不耐烦告别的流程了,双方凑合着说了几句,做完面子工程之后就各自散伙。
陆执安依旧掀着轿帘,等穆安竹坐好之后才放下手,转身上马。
迎亲队伍带着新娘原路绕了一圈,终于擡进了皇宫,而此时,穆府中的嫁妆还没有擡完呢!
这嫁妆自然不是穆家准备的。
太子妃的嫁妆,按照规制足有一百二十八擡,穆安竹的这些大约有三成出自穆家,其他的都是孟梓华和陆执安这一年多陆陆续续塞给她的。
知晓他们是关心自己,而没有别的意思,穆安竹并不觉得有什么。
双方的家境条件从一开始就是透明的,如果他们对她的家庭环境有意见,那就不会选她做这个太子妃了。
当然,她是懂得投桃报李的人,将自己身为太子妃和妻子的本分做好,让陆执安没有后顾之忧,就是她最好的报答。
花轿一路晃晃悠悠,乐声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到了中正殿外。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迎了上前。
她看起来不过六七岁,但行事上已经有了一些章法。
小姑娘没有出声,待喜娘掀开轿帘之后,她伸出手,捏着穆安竹的衣袖,轻轻地扯了三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