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亡灵法师,召唤055什么鬼? > 第339章 生命共鸣 气运传说

第339章 生命共鸣 气运传说(1/2)

目录

事实上,东夏国内,嗅觉敏锐、感觉到了不对劲的聪明人并不少。

这次的动作太大了,大到近乎于一场全国总动员,尽管东夏为了这次动作铺垫了诸多的背景,但是在有心人的眼中,当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严丝合缝,合情合理的诠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情况。

最大的违和感在于,东夏的中轴,是一个持续,稳定,有政策延续性的效率政府。

这就注定了他不需要像东夏的地方管理者一样,需要在任期内去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

他不会因为和某个国家比拼,就贸然改变自己的既定航天计划,去搞什么“抢占先机”,永远是一板一眼,有条不紊。

他也不会因为近期的国际风云骤然突变,就突然开始募兵造舰,大张旗鼓,子弹上膛,舞刀弄枪。

细节上的安排,都是在五年前、十年前的上一个计划周期就已经敲定;而更宏观的战略筹划,可以上溯到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甚至是东夏建立后不久的那段特殊岁月。

一言以蔽之,这个执政体系稳定的可怕,哪怕他在某个时间段,表现的暴跳如雷,剑拔弩张,了解它的人都明白,这很可能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它的愤怒是谋算好的,它的强硬是计划内的。它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准备好了不止一套预案。

但是这次不同,真不同!

如此声势浩大、牵涉十几亿人的大动作,在此前没有一点点准备。

这还不是一个类似于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特殊时期,只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而已,为什么要表现的如此激进,如此迫不及待。

你有再多的合理化解释,他也不合理。

在组织民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新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

禁止非东夏国籍人士进入紫云基地,禁止有部分特殊前科人员进入紫云基地,甚至于,某些人赫然发现,整个紫云基地及周边一大片区域,已经悄无声息的被划为了绝对禁飞区,连无人机都不允许升空。

露头就秒,靠近就抓!

聪明人和普通人有个显著的区别,同样是一件被迷雾笼罩事,普通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道”。

他们或许以为自己只是缺了点渠道,需要多打听打听。

而聪明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同时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道。

这事肯定就不该你知道!

所以,这批聪明人都迅速打消了继续往下探究的念头,而是偷偷摸摸的,不动声色的开始安排家中的人员分批接受这场“爱国主义教育”。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有一种避险直觉。

不过,这些聪明人怎么也想不到,服从了安排,不代表国家不清楚他们的立场。

【慈航】工程处已经反过来,利用本次【生命共鸣】仪式,完成了一种特殊的体系化辨认。

世界树【萌芽】的生命共鸣,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本身并不立竿见影,但是,它终究是以特殊灵能沁入的方式完成了初步改造,所以,只要接受过共鸣的生命体,就能在体内感应到轻微的灵能痕迹。

这些体内的微量灵能能不能被检测呢?当然可以!

不仅可以检测,而且可以量化检测。

用来检测的设备,在繁星大陆通常被称之为魔法检测仪,没错,就是当年陈默从预备学徒完成元素启明时,莫顿导师用来给他全方位无死角检查身体指标的设备。

这种魔法检测仪是魔法塔的标配,主要是用来检查学员资质和状态,以陈默当前的实力地位,搞几台高精度的魔法检测仪当然不成问题。

东夏老家这边也给送了两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用于对老家培养的职业战士进行身体检查和状态把控。

直到生命共鸣启动,发现共鸣者可能会与灵能产生那么点联系,于是就搬了一台过来,作为辅助观察和数据收集的工具。

一开始,【慈航】工程处下属的【紫云】工作组并没发现什么异常。

这并不奇怪。能够在【紫云】基地这等核心机密要地参与一线工作的,无论是研究员、工程师还是保卫,无一不是经过层层筛选、忠诚度无可挑剔的精英。

他们体内因共鸣而产生的灵能痕迹,数值高度相近,看不出什么差异。

但是,当一批批的东夏民众走过“长风破浪”大厅,成功完成了【生命共鸣】之后,安放在出口处,魔法检测仪数值的巨大跳动,迅速引起了【紫云】工作组的高度关注。

在确定了这些体内灵能沁染的数字差异不是来自于体质的差异,而是更多来自东夏历史文化认同感的差异之后,【紫云】工作组立即就发起了对照登记。

得出的某些数据化结论,让整个【慈航】工程处都有些瞠目结舌。

“从整体数据上,对东夏的认同度……和财富……和财富值呈反比!”

“当然,这不是严格的数据对称,但整体上……整体上的统计学趋势是这样的。”

当看到屏幕上一排排红的格外显眼的数字和趋势线,整个【慈航】的项目组,都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数据很刺眼。

“这是为什么?分析报告呢?专家组的意见是什么?”

面对总指挥,一把手的询问,【紫云】工作组不敢怠慢,立刻捧出一迭厚厚的分析报告,当然,还是要先上一个免责声明。

“目前,数据样本相对较小,其中可能存在某些个体化差异导致的数据偏差……”

总指挥皱着眉头打断了这段前摇:“直接说结论!”

“是!”

“报告总指挥,报告各位领导!”

“目前专家组给出的分析,主要指向两个可能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自我认知与社会归属感方面的问题。”

“根据专家组的模型分析,财富积累达到较高水平的个体,普遍对自我的能力和价值评价更高。在他们的认知框架内,倾向于认为他们对东夏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东夏这个平台、这个体系对他们的‘扶持’。”

“更进一步的说,这部分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潜意识里认为,即便没有东夏,以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在其他国家、其他制度环境下,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甚至可能取得更大的、不受约束的成功,他们对东夏的诸多限制感到不满。”

“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倾向于认为,东夏若没有他们这类‘精英’的贡献,发展速度会显著减慢,甚至在某些领域会陷入停滞。”

“而对于很多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大部分人没有离开东夏的路径和资源,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踏出过国门。”

“他们的生活与国家的政策、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普遍认为自己需要依赖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生存,认可国家的重要性大于个人的重要性。”

“这种自我认知的差异,虽然不绝对,但是在大趋势上还是较为明显的。”

“第二个方向,是情绪宣泄与归因对象的区分。”

“对于部分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虽然也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公现象抱有一些不满情绪,但他们更多地将这些问题的根源,归于具体的‘个体’或‘局部’。”

“例如刻薄贪婪的老板,尸位素餐的郡首,或者徇私枉法的裁决。”

“就是说,不管他们埋怨到哪一级,依然对的是“个人”,而不是这个“体制”。”

“很多人还是朴素的认为,现在的环境整体是好的,至于某些不好的现象和问题,只要把某些个体的坏人抓起来,换一个青天大老爷,就会云开月明。”

“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经济上或者地位上处于上层,又或者在知识层面自诩为‘精英’的群体而言,他们更习惯于谈论‘体制弊病’、‘制度束缚’、‘文化劣根性’。”

“他们更喜欢将问题归因于‘国’与‘制’的根本性问题,而非‘人’的执行层面问题。因此,当涉及到对国家整体的认同感时,他们的认同度相对就会低一些。”

“此外,三组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刘教授,还提出了一个……嗯,比较尖锐的观点。”

“刘教授认为,在东夏经济高速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许多完成了初始资本快速积累的群体,其财富积累的过程,或多或少都利用了国家体制转型期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漏洞和灰色地带。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他们也普遍使用了大量游离于规则之外的‘非常规手段’。”

“因此,他们对这个体制,心态是复杂的。他们‘善于利用’其规则和漏洞为自己谋利,但内心深处,对此又缺乏最基本的‘尊重’与‘敬畏’,甚至将体制视为可以随意操纵和博弈的对象。”

后续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补充。

比如,某些群体对国家,叫做“工具性认同”。虽然东夏的课本上一直把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写的明明白白,但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国家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荣誉与未来的伟大概念。

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那就真是一个工具,好用就用,不好用,随时可以换一个。

再比如,资产配置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以财富和文化为壁垒的“种姓”阶级特点,让他们更容易找到跨越国界的“同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远远超越了“民族属性”和“国家属性”。

一人富裕,三代移民,就是其中的典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