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74章 老卒和新兵

第74章 老卒和新兵(1/2)

目录

登州,刀鱼水寨。

修建于庆历二年,为防御北方契丹侵扰,大宋在登州设立“刀鱼巡检”,并修筑军港“刀鱼寨”。

因水军战船形似刀鱼而得名。

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海军基地了。

水寨内,有码头、水城墙、炮台等,原本驻有澄海水军和平海水军。

不过兵力不算多,最多时屯兵两千人,负责海上巡逻和防御。

如今只剩下一百多老弱病残,往上报依然是两千兵力,无非是吃空饷的常规操作。

几个老卒坐在海港上,等待着出海的渔船回来。

他们这些兵虽然吃着两千人的军饷,但到手基本为零,全都被上层各级武官瓜分了干净。

这也是大宋的常态。

寨子里,如今只剩下八个老卒在看守,就好似林冲看守的那个草料场一般。

护着寨子,保持个军寨模样即可。

其他的水师兵马,则都被武官们派遣到自家田地里,成为了免费的劳力。

就算是这八个老卒,加起来已经凑不出一副好牙,依然需要在守军寨的同时,为指挥使捕鱼贩卖。

每个月都有定额任务,完不成的话,就要自掏腰包来补。

当然,要是多捕获一些,或者赶上有大户人家要好的,也可以留下一点。

那些武官算的很精确,几乎就是维持着他们半死不活的状态,能够继续为自己卖命就行。

真把人都逼死了,对他们来就等于竭泽而渔了。

大宋的武官喝兵血,是从禁军到厢军,哪怕是常年征战的西军,都无一例外的。

董老头已经六十五了,常年出海捕鱼,让他的腰直不起来。

海上烈日晒得皮肤黝黑皲裂,身子看上去就像是一截枯树皮,脸上的伤疤一条条的,穿着一身破旧衣衫,在海风中坐着也不怕吹。

他也没个名字,时候因为排行老大,被叫做董大,老了之后很平滑地过渡到董老头。

他虽然是给平海水军指挥使干了一辈子活,但是实话,平海水军已经换了七八个指挥使,他一个都没见到过。

指挥使怎么会来这种地方,这鸟军寨,早就已经是个摆设。

庆历七年,澄海水师和平海水师,全都由厢军转为禁军。

大宋禁军的兵卒,是终生服役的。

不光是他们,汴梁曾经号称六十万的京营禁军,也都是各级武官的私奴。

过得那叫一个悲惨。

后来京营禁军被童贯和蔡京联手给打掉了,但是这支水师,因为远离京畿,反倒成了漏网之鱼。

董老头倚在石头上,打了个瞌睡,等着老弟兄们打渔回来。

运到登州的集市,若是能卖个好价钱,把要上缴的凑齐了,剩下的存起来,不定能给孙女置办些嫁妆。

免得去了婆家被人欺负。

正在神游物外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董老头抬起头,眯起双眼,浑浊的目光努力地望着远处。

他慢慢站起身来,看着一群甲胄鲜明的兵马,混身哆嗦。

这是哪来的兵?

契丹人真杀过来了?

登州刀鱼水寨,一直号称是防备契丹人的,董老头爷爷辈时候,就是这么的。

他此时还不知道,契丹早已经被灭国了。

“刀鱼巡检、平海水军指挥使、澄海水军指挥使,何在?”

董老头哆哆嗦嗦不出话来。

李彦琪俯下身子,仔细看了一眼,骂道:“贼厮鸟,又是一个吃空饷、喝兵血的寨子!”

“来啊,将此三人捉了来,录些罪证、证言呈送到太原去。”

将罪证送到太原,便能免除他们的官职,因为定难军名义上毕竟还是大宋的兵马。

需要朝廷来免掉这些武官,然后改立曲端的人,名正言顺地继承水师的军寨。

董老头一把年纪,眼花耳聋,根本听不懂这些操着关西腔的汉子在什么。

只见有人上来,将他架住抬到一边,就地就开始取证。

那些兵吼了半天,董老头总算是听明白一点,原来是要自己指挥使们的罪过。

这能么?

这死都不能啊,否则下场恐怕比死还惨?

看着他那副模样,李彦琪撇嘴道:“算了,你们且随意写几段,叫他们按上手印便是。”

只要代王奏上去,难道朝廷还会来验证不成?

定难军上下,巴不得朝廷拂了代王的面子,最好是再骂上代王几句。

革除他王爵才好呢。

大家立马就反了他娘的,杀进东京,夺了鸟位。

最可笑的是,哪怕朝廷真来验证,也查不到什么。

因为证词虽然都是编的,罪过却都是真的

董老头心惊胆战,在水寨内待了几天,和那群打渔回来的老伙计看着寨子里大变样。

这群人虽然凶,但是修葺建造简直神了,破败了几十年的刀鱼水寨,用了不到十天就焕然一新。

营寨重新修建起来,码头重新修葺起来,营中到处插着军旗。

原来他们是从西北来的兵马,听灭掉了西夏。

西贼北虏,一直是大宋两个生死大敌,他们虽然消息闭塞,也是知道西夏的。

修葺建造,是定难军看家的本领,当年代王带着他们,就是用这个本领灭掉了西夏。

当然,要是真严格来的话,代王也是捡了现成的果子。

堡寨战法早就被大宋发明出来,童贯急着伐辽,差点就放弃了,只是被陈绍坚定地执行了下去。

这些西北来的外乡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真给饭吃。

董老头他们几个老骨头,只是帮着熟悉水寨附近的地形,偶尔乘船带着他们去海上转一圈。

就这,每顿饭都能吃饱,已经是过去几十年都没有的轻松日子。

等到半个月时候,真有三艘大船,从海上驶来。

这三艘船是真大,他们在海边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威风的船。

年产一百多艘的密州造船厂,效率本来就不错。

在曲端补强了船匠、萧氏补充了资金之后,又换掉了官员,陈绍还从皇帝那里,要来了藏于宫中的宝贵图纸。

他们用最高的效率,耗时半年打造的十艘海船,一出场就足够震撼。

终生都守着大海的几人,也没见过这种场面。

刀鱼寨虽然破旧,被荒废,但是作为一个港口码头,它其实是非常合适的。

“董老头,你们回家去吧。”

身后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转身一看是此间都头,来自西北的一个中年武官,名叫王贯。

这些日子,几人就跟在他们队中,一起吃饭。

几人也是一脸懵,大宋禁军实行募兵制,士兵通常终身服役,但实际却往往执行“汰冗”机制:

正常退役:年满60岁或因伤病无法继续服役者可退役,由官府发放养老钱粮。

战损裁撤:重大战役后,伤亡惨重的部队可能被裁撤,士兵或退役或转入其他部队。

例如,元丰六年宋廷就因登州水师“老弱残兵”问题,曾计划整编。

但是近年来,是没有这个好处的,你要么就老死在营里,不然就得一直干活。

几个老头不知道是祸是福,他们中最年轻的郑丁点头哈腰地问道:“军爷,俺们回去之后,到哪里当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